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96篇
地球物理   339篇
地质学   589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新型随机地震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时,要用大量的符合场地条件的地震记录作为输入数据。但强震历史记录却不是每个地区都有的,因此根据符合场地条件的现有地震记录建立随机地震动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抗震规范2001版修正选取的样本波作为目标波,考虑了幅值和频率的双重非平稳性,建立了新型随机地震动模型——改进的时变ARMA模型随机地震动模型。通过使用残差的卡方检验法,对多种非平稳ARMA模型生成的模拟波进行检验;同时又比较丁模拟波与目标波的功率谱密度图和反应谱图。结果证明:此法能够更精确地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地震动的频谱和幅值的真实内容,从而建立符合目标场地条件的更为有效的模拟地震动,为相关研究与工程设计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92.
Iodine contents of soils developed over the major rock formations of the northern zone of the Eastern Pontide Tectonic Belt (Northeastern Turke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soil-parent rock relationship, effect of topography, elevation, and climate to construe its effect on the health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A and B horizons of the soils developed over the major stratigraphic units constituting the eastern Pontides, including the Lower Basic Complex of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age, the Berdiga limestone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the Dagbasi granitoid (Upper Cretaceous), volcano-sedimentary sequence of Upper Cretaceous age, ore-bearing and barren dacites of Upper Cretaceous age, and Neogene alkaline basalts. Chemical analyses of soil samples indicate significantly lower iodine abundances for all the soils studied (5–28 ppm) in comparison to the average abundance of iodine in analogous soils of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22–93 ppm). The concentration of iodine in soils developed over the same geologic formation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 In certain cases, this decrease may reach up to 70%. Goiter is highly common throughout this region in Turke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iodine deficiency of region’s soils may be a principal underlying cause for this area of Turkey being an endemic goiter region.  相似文献   
93.
贺兰山地区沙尘暴若干问题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利用贺兰山地区沙尘暴历史资料和综合观测资料 ,对大气背景、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发生期间的大气气溶胶数浓度谱、质量谱、大气总悬浮颗粒 (TSP)及粒径分布、微气象、分光日射观测以及沙尘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处理 ,分析了该地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形成规律 ,气候变化特征和贺兰山的影响。并综合研究了沙尘气溶胶尺度谱特征、光学厚度和化学组分等变化特征 ,提出了若干结果。  相似文献   
94.
以遥测地震台网大量的观测资料为基础,拟合了限幅时间t的对数与近震震级ML的线性回归关系,结果显示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67,标准误差为0.2121。检验证实结果是可靠的。得出当台网记录限幅时,采用这种方法快速估算震级进行速报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95.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06,自引:17,他引:10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发生于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控制形成了-系列断陷盆地.安徽段的断陷出现在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苏鲁段仅发生于晚白垩世,而山东潍坊以北的断陷皆出现在早第三纪,显示了伸展活动南早北晚的迁移规律.这一伸展活动叠加在前期走滑构造之上,呈现为幕式的正断层运动.现可鉴别出断裂带的伸展活动经历过5次显著的断陷事件.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构造多不同于典型的裂谷.它与中国东部同期一系列伸展盆地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一致,是太平洋板块向西正面高角度俯冲下、中国东部岩石圈上拱中出现的巨型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96.
阿瓦提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量的实测资料和参考资料的基础上,从第四纪地质演化史的角度,运用同位素方法理论,详细阐述了该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现状特征及在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并对其水化学特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该地区地下水化学演化史,从而为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开发提供了借鉴,并提出了水资源开发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
根据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因素所具有的空间特征和相关性,采用GIS技术和方法,对评价区农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信息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检索和操作,并根据GIS空间分析的类型和功能,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等数学方法,提出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的框架模型。并以无锡市马山区为例,开展了评价因子的量化、空间分析、等级划分、面积量算及评价图件输出等功能的试验,为进一步构建集成的土地评价信息系统原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等现代微观微区测试手段,对高炉矿渣及含硫高的矿山尾矿砂混合体系的水化反应过程进行检测和分析,了解这一过程中新、旧物相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主要新生相钙矾石的生长和生成量的检测,选出理想的激发剂和合适的养护时间,从而给出以高炉矿渣作粘合剂,以富硫尾矿砂作骨料研制新型建筑材料的具体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9.
100.
用中国西部10省区(110°E以西)130个站的月降水资料,分析夏半年4—10月的月降水相对系数、月际和年际标准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地区受不同降水体系影响,降水在时空上的差异很大。天山北部主要受西风带降水体系影响,月际降水差异不大;西北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雨带影响,降水具有西进北抬尔后东退南辙的特征;高原季风雨带对四川西部、云南和西藏有明显影响,雨季从东南向西北开始,而结束与此相反。月际和年际标准差表明,在以南疆盆地为主的东北—西南一带地区的标准差为高值区,而该地区以东和以北地区的标准差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