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3篇
  免费   592篇
  国内免费   851篇
测绘学   414篇
大气科学   330篇
地球物理   388篇
地质学   1473篇
海洋学   536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89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通过实验室自然变温实验,利用LI-8100研究温度和培养时间对2种土地利用方式(杉木人工林和水稻田)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培养时间为180 d.结果表明,指数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处土壤温度的关系,并且低温时段优于高温时段的拟合效果.土壤呼吸Q10值随5 cm处土壤温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杉木人工林地土壤Q10值由3.18下降到1.40,而水稻田土壤Q10值则由2.97下降到1.51,且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影响不大.回归分析表明,林地和水田的Q10值与培养时间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除温度外,Q10值的变化还与培养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82.
大冶-武山矿化夕卡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用ICP-MS分析了25个含矿夕卡岩样品的REE含量,其中对8个样品的石榴子石等矿物中的熔融包裹体进行了均一温度测定,还对5个夕卡岩样品石榴子石中的熔融包裹体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在这些样品的石榴子石、辉石或方解石中都观察到熔融包裹体.夕卡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REE分布模式具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是以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右倾为特征;其二是多数以具有Eu正异常为特征.夕卡岩球粒陨石标准化REE分布模式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型显示斜率不大的右倾直线;第二类型具有以Ce为峰值的折线的特征,即REE线段向上凸,在Ce处有一极大值(个别无峰值,LREE曲线向上凸,呈穹隆状);第三类型为过渡型REE分布模式.在当今REE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利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点鉴别夕卡岩成因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983.
为了解析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的成因与成藏机理,采用地球化学途径对岩性油气藏最为发育的牛庄洼陷的原油、不同层位烃源岩进行了详细的烃类化学成分分析与精细油源对比研究.牛庄洼陷以沙三中为主的岩性(含透镜体)及其相关油气藏原油普遍具有低Pr/Ph值(<1)、相对较高的甾烷、伽玛蜡烷丰度等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特征,与沙三中烃源岩(Pr/Ph>1)无相关性,与沙三下亚段烃源岩(Pr/Ph>1、伽玛蜡烷含量低)也有明显的非相似性.沙三中亚段的岩性及其相关油气藏油气并非以沙三中为主力烃源岩,而是表现出沙三下特别是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某些特性,暗示以往所确认的透镜体等岩性油气藏极为发育的牛庄洼陷油气成因复杂,油气成藏模式很难用传统的“自生自储”来描述.沙三中岩性油气藏中混合了相隔数百米的沙四段成因油气指示隐蔽油气运移通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984.
本文首次报道太行山南段长城系赵家组中发现的大量后生动物遗迹化石,其主要为潜穴和爬行迹,顺层或近于垂直层面分布,类型丰富,保存良好,距今大约2000Ma,对研究后生动物的起源与进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5.
吴柏林  邱欣卫 《中国地质》2007,34(3):455-462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的显著特点,首先是矿床存在明显的绿色蚀变控矿带以及漂白现象,其次是含矿层较广泛地分布有不连续透镜状碳酸盐化钙质胶结砂岩。经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鉴定、包裹体化学成分等项测试,认为绿色蚀变和漂白现象是在大范围还原性环境下形成的,而其中的还原性流体主要与油气逸散作用有关;经对含矿层罐顶气和碳酸盐碳同位素以及部分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分析后认为,上述蚀变现象主要与上古生界来源的含CH4、H2S、CO、CO2等成分的煤成气向北东方向的逸散蚀变作用有关。故可认为,顺油气逸散方向的盆地边缘且位于绿色蚀变带前锋线的区域是铀矿成矿及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86.
本文分别介绍了电测深法和电磁波层析成像方法,两种方法操作简单且能够详细反映采空区注浆加固效果。综合应用两种方法对铁路地下采空区加固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均表明了在线路的K0+278~K0+450段加固效果良好,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将两种检测方法综合应用在采空区加固效果检测是合理的、可行的,为今后其他同类的检测效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87.
邓勇  邱瑞山罗鑫 《地质通报》2007,26(9):1228-1234
在建立广东省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其成矿规律及成矿地质环境,充分利用现代的GIS矿产资源评价技术提取了与矿产有关的信息,运用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进行综合定位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圈定了74个成矿远景区。预测结果对于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8.
银额盆地天草凹陷是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通过天草凹陷二维地震资料和单井岩性、古气候、电性及地层倾角等资料,建立了天草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将下白垩统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地层体制下,通过对凹陷演化和基准面旋回的分析,建立相应的断陷层序地层模式,预测了巴音戈壁组和苏红图组油气分布,指出了天草凹陷油气储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989.
水系沉积物中汞可分为三种形态,即迁移毒性态、亚迁移态和惰性态。建立了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迁移态毒性汞中无机汞和有机汞的分析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武汉市涨渡湖沉积物中汞形态分析。方法检出限为0.004μg/L,精密度(RSD,n=11)为4.2%,回收率为92.2%~105.4%。  相似文献   
990.
瑶坑岩体位于闽浙交界沿海地区,是闽浙沿海晚中生代 A 型花岗岩带中的一个典型碱性花岗岩体。锆石 LA-ICP-MS U-Pb 同位素定年表明,该岩体的形成年龄为91.3±2.5 Ma(MSWD=3.7,2σ),属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发育特征的微文象结构和晶洞构造,含有典型的碱性铁镁矿物钠铁闪石。地球化学上,该岩体富硅、碱,贫钙、镁,富 K、Rb、Cs、Th、U,贫 Sr、Ba、P、Ti、Sc。其 Nb、Ta、Zr、Hf 和 Ga 等元素的含量也较高,(Ga/Al)×10~4值变化于3.64~4.41,并具显著的铕负异常(δEu=0.15~0.20)。与闽浙沿海 A 型花岗岩带中的其它岩体相比,瑶坑岩体具有偏高的ε_(Nd)(t)值(=-0.7~-1.4)和偏低的二阶段 Nd 模式年龄(t_(2DM)=0.95Ga~1.01Ga),指示幔源组分对该岩体的形成具有更重要的贡献。在 A 型花岗岩亚类的判别上,瑶坑岩体以较低的 Y/Nb 比值和较高的 Nb/Ta 比值相似于 Eby(1992)区分的 A_1型花岗岩,而明显有别于岩带主体属A_2型的特点。岩石产出构造背景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多组深断裂交汇,进而引发多量幔源组分参与成岩过程,是导致瑶坑岩体元素-同位素组成与区内其它同类岩体有较明显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