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300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281篇
地质学   579篇
海洋学   16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16S rRNA和recA香鱼鳗利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引起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出血溃烂症病因及致病菌系统发育地位,本研究从患病香鱼的肝脏、肾脏及体表分离到11株病原菌(编号:X0901-X0911),运用常规细菌生理生化方法鉴定致病菌所属种类;运用16SrRNA基因、rec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研究致病菌的系统发育地位。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致病菌为鳗利斯顿氏菌,11株细菌生理生化结果相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吲哚阳性、精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甘露醇阳性、MR测定阳性;H2S阴性、V-P测定阴性等。根据16SrRNA基因、recA基因序列分别构建弧菌科常见细菌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致病菌与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均聚为一枝,聚类结果与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相符。致病菌与鳗利斯顿氏菌16SrRNA基因、rec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9.9%、99.8%。以recA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的拓扑学结构与16SrRNA基因建树结果相类似。此外,与16SrRNA基因相比,recA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更高的鉴别能力,本研究表明recA基因适合作为弧菌科常见细菌物种间进化关系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82.
黄河口粉质土沉积物侵蚀性动态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了黄河口粉质类沉积物在循环动荷载作用后侵蚀性的变化.在试验中,采用真空预压固结装置制备重塑土样,采用液压伺服土动三轴试验机实现了不同幅值及不同振次的动荷载作用条件,并通过动三轴静态试验及贯入强度测试,测定了动荷载作用后土样强度的变化.通过水槽冲刷试验测试了不同条件的动荷载作用后,土样抗冲刷能力的变化,并进行了临界剪切应力的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黄河口粉质类沉积物,动荷载作用后其强度及抗侵蚀性均降低;沉积物强度指标(不排水剪切强度、残余强度、贯入阻力)、侵蚀性指标(起动流速、临界剪切应力、冲刷率)与动荷载幅值、动荷载振次均呈现出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83.
5种中草药对美国红鱼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别含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黄芩(Radix scutellariae)、茯苓(Poria cocos)和黄连(Coptis chinensis)水提取物的配合饵料饲喂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研究其对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含有黄芩和茯苓的药饵可使美国红鱼的体长增长率和相对增质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投喂5种含中草药的药饵后,美国红鱼血液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有明显提高,投药后3 d,除茯苓组外,其余各组吞噬百分比(PP)与对照组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在投药后3 d或投药后7 d,连翘、黄芩和黄连组的吞噬指数(PI)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在停投药饵后7 d,除茯苓组外,其余各组PP、PI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美国红鱼血清溶菌酶活性也有显著提高,投药后7 d,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在停投药饵后7 d,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药28 d后,利用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人工感染美国红鱼,黄芩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最高,达88.9%,连翘组次之,茯苓组最低.  相似文献   
84.
宇宙黎明和再电离时期探测是目前宇宙学最前沿科学研究方向之一.对这一时期的直接探测只能依赖于观测来自这一时期红移后的中性氢21 cm信号,其3种主要探测方式之一是21 cm信号全天总功率测量.在此回顾已有和正在计划中的探测宇宙黎明和再电离时期的低频全天总功率测量实验及其进展,包括地面射电望远镜如BIGHORNS1、EDGES2、LACE3、LEDA4、MIST5、REACH6、SARAS7 3、SCI-HI8、PRIZM9以及空间低频总功率相关实验如DARE10、DAPPER11、FARSIDE12、鸿蒙计划.其中, EDGES实验是目前唯一声称观测到疑似宇宙黎明信号的实验,然而其实验结果与标准宇宙学模型(Λ Cold Dark Matter,ΛCDM)有不符之处.如果该探测结果被证实,那么这将是人类第1次...  相似文献   
85.
在天文观测中,射频干扰会造成假谱,降低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射频干扰消减旨在减少干扰信号对射电天文观测的影响,包含器件方面的技术革新和数据处理领域的方法研究.针对德令哈13.7 m望远镜接收机中频部分引入的射频干扰,通过优化中频器件的抗射频干扰能力,提高了接收机的整体抗射频干扰能力,以主动消除方法来减少射频干扰耦合到接收机内部.分析了接收机干扰的传输路径,提出了器件射频干扰的直接耦合系数和器件射频干扰的系统耦合系数的概念,为定位干扰敏感器件并量化干扰引入比重提供了基础.经过抗射频干扰优化后,接收机抗干扰能力改善30 dB左右,望远镜的天文观测效率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86.
开展"多规合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实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底盘,统一城乡规划、环保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的空间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目标协调各规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实施严格的空间管控。最后,以常州市新北区为试验区,分析各规划的差异并落实重点项目,引导国土空间有序开发,优化资源空间配置,形成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一张图"。  相似文献   
87.
玲珑花岗岩岩基东侧的招平断裂带是胶西北矿集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之一。布设于招平断裂带中段大尹格庄矿区的地震剖面,揭示了招平断裂带中段深部的结构构造特征,地震剖面显示,玲珑岩基内部有多个类似"拱弧构造"的岩浆侵入形成的弧形界面,由此推测存在2~3期的岩浆活动。剖面显示了3期构造组合样式,第1期为以招平断裂带和宋家河断裂为组合倾向SE的铲式断裂,底部似汇入统一的构造滑脱带;第2期为倾向NW的错断了招平断裂带的反倾伸展断裂;第3期为NE向延伸以花状构造为特征的走滑断裂。前两期反映构造发育处于伸展环境,第3期显示为左行走滑。招平断裂带深部延伸存在分支复合现象,形成由2个主裂面夹持的透镜状岩片。地震反射剖面数据的获得对深刻理解该区域中生代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和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8.
伊-陕斜坡山2段包裹体古流体势恢复及天然气聚集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恢复自烃类生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 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太原组—山西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 将其油气充注划分为6个期次; 结合埋藏史分析, 确定出6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在此基础上, 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 获得了6期油气充注的古压力数据, 并计算出伊-陕斜坡山2段6期次天然气充注的古气势, 分析了古气势分布及时空演化规律, 认为区域构造和热史演化是其主要控制因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 探讨了天然气运移与聚集规律: 晚三叠世中期至中侏罗世末期, 山2段储层气势西南高而北部、东北部低, 天然气主要从西南向北、东北向运移; 中侏罗世末期至早白垩世末期, 气势西高东低, 天然气主要由西向东就近运移, 再向北和东北向运移; 早白垩世末至现今, 天然气藏进入聚集与散失的动平衡状态, 形成现今分布特征.榆林及其南部地区是天然气聚集的最有利地带, 其次为神木-米脂地区.   相似文献   
89.
本文叙述了RAP-10仪中一种新型的差动放大器。进行了理论分析、模拟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差动放大电路与通用的差动放大电路相比,具有宽带频率补偿作用。是一种宽带差动放大器。关键词  相似文献   
90.
西藏易贡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质地貌与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4月9日19时59分18.2秒,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境内易贡乡发生了特大崩塌—滑坡—泥石流。构造上它发生在印度板块阿萨姆楔入角复合地带的西侧,也是高原腹地向东侧山地下降的过渡带,重力作用明显。根据便携式GPS定位仪实地测定和滑坡前后的卫星影像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堆积物形成了一座长约5.7km、宽约1.5km的“天然大坝”,完全堵塞了易贡藏布河干流,崩塌滑坡体总方量超过3.8×10~8m~3。根据区域地震台网的记录,其振动持续的时间为6min,其中最大振幅的持续时间为2min。震相分析表明有3组较为明显的震相,对应着3次较大的地表振动。计算获得崩塌滚落的平均速度约为48m/s,伴随崩塌滚落的同时,滑坡泥石流的平均滑动速度也达到了16 m/s,比一般泥石流流动速度要大一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