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476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2011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51.
IntroductionEarthquake recurrence models established on activity behaviors of strong earthquakes are the bases of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seismic risk zonation, and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A lot of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earthquake recurrence behaviors for specific seismogenic sources or fault-segments, and a series of empirical recurrence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such as the time-predictable model and the slip-predictable model for earthquakes repeated at the previous …  相似文献   
552.
在研究了 1 990年 4月 2 6日共和 7.0级强震前 ,青海东北部地区的小震活动和前兆异常总台频次的变化 ,以及地下流体 ,电磁 ,形变等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的基础上 ,得出在大震前 1~ 7个月前兆异常台项总频次的升高和 2 .0~ 3.9级地震形成的条带和空区 ,以及 3.5级以上地震频次增加在时间上是同步的。而且 ,2 .0~ 3.9级地震形成的条带和空区对未来大震的震中位置具有指示意义。这种前兆异常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可能是大震前的异常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时间标志 ,震前 2个月出现的前兆台项总频次异常峰值以及形变前兆异常场兆变化则是异常进入短临的时间。  相似文献   
553.
用GPS研究南天山(伽师)地区现今地壳变形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伽师地区现今地壳运动方式、变动幅度和形变应变特征对研究该地区孕震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利用1994和1998年两次GPS大地测量,我们监测到伽师地区相对于北天山哈萨克地块的地壳缩短速率大约为19mm/a,与20世纪以来地震学(地震矩张量)资料估计的速率(约13mm/a)相比,GPS测定的速率高约50%.大地测量与地震学对南天山(伽师)地区地壳运动速率的估值差异,既可能说明该地区20世纪以来存在大量无震、震间应变,也可能表示至今与地震活动有关的断层变动尚不足以消减整个天山地区的现今变形.无论何种可能,从应力应变积累的角度看,都意味着天山西段及帕米尔东北侧一带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554.
对样品含水结构的电阻率CT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密度的电极阵列,对具含水结构样品的视电阻率值进行了测定,并重建了二维电阻率的图象.所得一系列CT图象揭示了样品内部由于裂隙和流体造成的真电阻率分布及其变化.这一方法用于岩石电性模拟实验,使导致样品电性变化的裂隙充水过程得以清楚地揭示.   相似文献   
555.
用哈佛CMT目录和中国地震震源机制目录给出了地震矩张量元素Mrr的符号的空间分布。这种空间分布图像相当于Tanimoto等 ( 2 0 0 0 )的“地壳势能变化”的空间分布图像的一种简化形式 ,Mrr的符号代表了地震震源处的应力状态。之所以进行这种简化是因为在相当多的情况下 ,地震的震源或矩心深度难以测准 ,并且震源机制目录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证。将Mrr的分布图像与中国大陆岩石层地块的分布图像进行对照 ,可以发现由Mrr标志的地块内部的应力状态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地块边缘处的应力状态与地块内部的应力状态不同 ,似乎表明地块本身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同时地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556.
帕米尔地区现今大陆深俯冲——地震构造和动力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NEIC(UsGS)1975~1999年地震记录的基础上,补充中国新疆地震台网1975年以来的16,339个部分重新定位的有效地震记录,根据该地区地震活动时空分布规律、地壳速度结构和地表变形构造等最新研究成果,对兴都库什-帕米尔-中国西部地震活动的三维几何学及其构造联系作出了新的解释,强调沿恰曼断层的左行走滑作用对帕米尔和兴都库什地震带的制约。沿帕米尔地震带正在发生大陆深俯冲作用,是恰曼断层左行牵引的结果,深俯冲岩板为上宽下窄向恰曼断层收敛的楔形体,俯冲角度上缓(20~30°)下陡(60~70°),转变深度在80~120公里,部分下地壳物质被深俯冲作用带到200公里以下的深度。帕米尔深俯冲带上盘岩石中的多期反冲构造组合和后退俯冲作用历史,解释了该地区地壳缩短加厚和深部岩石折返的机制。与深俯冲作用相关的双地震剪切带和3个地震群的构造联系,提供了大陆深俯冲作用的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557.
为探索采矿诱发地震(简称矿震)孕育的机理,以抚顺老虎台煤矿为例,基于双力偶点源的震源模型理论,用地震波P波初动方法,求解出27个较强矿震的震源机制。结合区域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地方震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和极近场矿震震源调查。分析矿震的孕育环境。发现老虎台煤矿矿震与该区域天然地震的震源机制差异明显。得出卸荷产生的次生应力场是孕育矿震的主要应力来源、卸荷重力应力场诱发作用突出的结论。对非双力偶型矿震提出了煤柱失稳和顶板较大规模下沉2种新的解释。提出了减轻矿震的途径。  相似文献   
558.
《西北地震学报》二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北地震学报》自 1979年创刊以来 ,已经走过了 2 0年的历程 .多年来 ,《西北地震学报》坚持办刊宗旨 ,贯彻双百方针 ,及时报道西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研工作的新成果、新进展 ,为发展我国的地震科学事业 ,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北地震学报》所取得的成绩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支持 ,与历任主编、编委会的指导 ,与西北地区和全国地震工作者及其它相关学科科技工作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在此 ,我们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西北地震学报》的广大作者、读者 ,向为学报审稿的专家、学者以及一切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