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300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549篇
地质学   603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基于准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的地震活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有限元方法,参照细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一个地震活动演化的动力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根据边界条件和单元介质参数的分布,利用有限元方法确定各单元的应力增长速率.每个单元设定初始应力和摩擦因数,利用破裂准则可得到单元破裂所需时间.当单元破裂后,将破裂单元作为内部边界,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由于这个单元破裂对系统其他单元造成的应力调整.根据上述规则,建立一个由30×40个节点组成,在定常位移速率边界条件作用下的地震活动模型,探讨了区域应力场的动态演化、地震活动图像和各种参数变化对地震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研究地震活动方面有一定优势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2.
星载D-INSAR技术及初步应用——以西藏玛尼地震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新建  马瑾  柳稼航  王长林  宋晓宇 《地震地质》2001,23(3):439-446,T004
近 10a来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 ,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简称 :干涉雷达 )测量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已成为极具有潜力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较详细地介绍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D -INSAR ,DifferentialINSAR ;简称 :差分干涉雷达 )技术的基本原理 ,并以 1997年 11月 8日西藏玛尼地震为例 ,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 ,获取了玛尼地震前后的地表变形场。通过分析可知 ,变形梯度带与发震断层平行 ,均沿NEE -SWW(2 5 0°)分布 ,断层水平错距近 5m ,最大隆起斜距向位移量为 98cm ,最大沉降斜距向位移量为 95cm  相似文献   
953.
中国大陆西部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中国周缘板块的联合作用对中国大陆地震的控制和影响,进一步研究了中国大陆西部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结果发现,该区域的地震活动除了有高潮和低潮的轮回特征外,还有相互消长的关系,并且地震相互消长有一个特定的比例。这一特点,对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主体区的预测,尤其是对地震高潮期的结束时间提供了一个判据。  相似文献   
954.
塔里木盆地阿图什—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深部物探(地震剖面、MT和重力)综合构造解释,在位于东起八盘水磨,西对乌鲁克恰特以西的南天山前陆冲断带中,确定了阿图什-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及其三角带构造;该反冲系统由小阿图什-八盘水磨和乌尔-喀拉套山反冲构造系统及小阿图什-乌鲁克恰特被变形的反冲构造系统组成;即在以往认为南天山向塔里木盆地大规模中推覆的地区,塔里木盆地美国层第四纪以来沿多组滑脱面向天山新生代造山带反冲推覆。塔里木盆地反冲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往往大于10km,对应麦盖提基底构造下凹区,而相邻柯坪塔格薄皮推覆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一般小于10km,对应巴楚基底构造上隆区;逆冲和反冲构造转换带基底埋深约10km,平衡剖面恢复表明弧形逆冲和反冲构造顶部分别为逆冲和反冲位移量最大位置。  相似文献   
955.
伽师强震群序列的破列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伽师强震群序列中13次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其中有8个走滑型地震、5个倾滑型地震。走滑型地震的北北西向节面与Ms≥5.0级地震震中分布的斜列线一致,伽师强震群序列可能是北北西向右旋走滑断层及与其斜交的张性正断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6.
瓮安生物群中海绵化石的新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芳  朱士兴 《地质学报》2001,75(3):289-291,T001,T002
近年来笔者依据现存的瓮安生物群中一些海绵及动物胚胎化石标本的研究,对那些可能的球形海绵体及有争议的海绵幼虫标本进行了简略的评述。本文提供的保存完好的具单轴骨针的球形海绵体化石及可能的海绵幼虫标本,对于陡山沱期出现海绵动物的推测提出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57.
成都市主要河流污染调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通过成都市主要河流水系沉积物的调查,查明流经成都的府南河和青白江是主要污染区,主要的污染元素是S、Hg、N、P、Pb、Cd、Zn、Cu、Mo、B和有机质,同时府南河流域污泥的N、P、K、B等可能综合利用,且多未超标,可以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958.
太白双王含金水压角砾岩体形成过程和金矿体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双王含金角砾岩体为水压角砾岩体,是深源富碱含金流体使泥盆系一套热水沉积的富钠质岩系发生水力压裂作用形成的。早期共轴递进挤压使能干性富钠质岩系与非能干性富泥质岩系发生变形分离,分别形成近等距分布的透镜状弱变形域与线性强变形带,其中,弱变形域中央是一个相对低温,低压,高渗透率的透镜状天然泵吸中心;晚期的右旋高角度斜冲非共轴递进剪切使弱变形域中央最发育的一组节理和裂隙由压性转变为张性,并沟通溶 部的裂隙系统,泵吸中心巨大的压力降使深部的承压流体在富钠质岩系中产生周期性的构造泵吸一水力压裂-沉淀愈合作用,根据分解变形构造型式预测的隐伏含金水压角砾岩体已获钻探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959.
位于西藏冈底斯带的甲马弧内盆地中堆积了一套岛弧背景的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物,主要由滨、浅海相碎屑岩和海绵礁灰岩构成。在上侏罗统至白垩系中,基于Ⅰ类和Ⅱ类层序界面及其他关键界面性质的确定,识别出7个三级层序,其中1个Ⅰ类层序和6个Ⅱ类层序,建立了矿区晚侏罗世至白垩纪层序地层年代格架。并初步探讨了层序地层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高水位体系域中所发育的相对厚的海绵礁灰岩是成矿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960.
孙春鹏  魏文秋等 《水文》2001,21(6):18-19,17
针对排放口最优规划算法中存在非线性目标函数、约束条件过于复杂及“维数灾”等难点的困扰,提出了基于HopField网络的排放口最优规划算法,实例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