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研究不同支撑方式对钢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PKPM对某8层钢结构建筑进行建模,再对模型进行反应谱和Pushover分析,对比分析了四种支撑方案下的用钢量、基底剪力、层间位移等多种评价指标,在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探讨支撑布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四种布置支撑的方式均可使结构的抗侧刚度有较大的提高,不同的支撑布置方式对构件的挠度和应力比有一定程度的区别,采用方案一,结构的抗侧刚度提高显著,在小震和大震的作用下侧移均较小,其基底剪力显著大于其他三种方案,需要格外关注结构的基底应力变化;采用方案三和四,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结构成本,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相对较不稳定,但也能保持较大的抗侧刚度,其结构响应的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采用方案二,其结构响应在所选方案中表现最不理想,但其能最大限度地将用钢量的消耗降低,同时地震作用下各结构响应指标均能满足的规范要求,在施工条件用钢量、作业环境等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采取此方案.  相似文献   
62.
结合基桩承载过程中的桩周土体应力状态分析和桩土界面摩擦特性分析,推导出基于土体应力状态的沿桩土界面的土体抗剪强度计算模型和基于界面摩擦特性的界面抗剪强度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土体抗剪强度和界面抗剪强度,推导出受该两种强度耦合作用影响的极限侧阻力计算模型,并用上海某工程算例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利用该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的土的极限侧阻力随埋深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因内摩擦角和侧压力系数之间的不同关系,极限侧阻力随埋深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在特定关系下,存在一个临界深度,超过该深度极限侧阻力维持在一个稳定值甚至不断减小直至为零。  相似文献   
63.
岩溶洞穴交互带概念的提出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溶地区以管道流为主的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常常引起地下水与地表水间快速且频繁的交互与转化,并因此引发水环境退化问题。文章引用并拓展地表水文学和水文生态学中交互带的概念,提出南方岩溶地区管道流与其他类型水体交互的场所为岩溶洞穴交互带,并依据交互带的水流类型和交互方式,划分为泉口交互带、天窗交互带、落水洞交互带和管道交互带4种类型;且以泉口交互带和天窗交互带为重点,采用水文和水化学在线监测、现场测试、流量测量,结合水化学、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的分析鉴定,剖析了交互带的水文、水化学特征和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研究发现:岩溶洞穴交互带的水文功能有弱化趋势;泉口交互带的污染物降解能力明显,水化学功能尚能发挥作用;水生生物功能在退化,主要是由水文功能弱化导致的。水文功能弱化是岩溶洞穴交互带环境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建议在岩溶地区的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中重视交互带,探索交互带的探测和监测技术,通过有效管理改善交互带的环境功能。   相似文献   
64.
The problem of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a semi‐infinite unsaturated poroelastic medium subjected to a moving rectangular load is investigated analytical/numerically. The dynamic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obtain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compressibility of solid grain and pore fluid, inertial coupling, and viscous drag as well as capillary pressure in the unsaturated soil, and they can be easily degraded to the complete Biot's theory. Using the Fourier transform, the general solution for the equations is derived in the transformed domain, and then a corresponding boundary value problem is formulated. By introducing fast Fourier transform algorithm, the unsaturated soil vertical displacements, effective stresses, and pore pressures induced by moving load are computed, and some of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for the degenerated solution of saturated soils and confirmed. The influences of the saturation, the load speed, and excitation frequency on the response of the unsaturated half‐space soil are investigat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effects of these parameter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unsaturated soil are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65.
城市更新过程中流动人口面临居住与就业的不稳定。本文构建流动人口居住与就业协同变动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北京大样本问卷调研数据,基于双层级双变量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城市更新背景下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变动协同性及其与背景环境的关系。结果发现:流动人口的居住/就业变动概率远高于本地人口,城市更新对流动人口居住和就业的不稳定性影响更大;流动人口的居住变动行为与就业变动行为是相互作用的协同过程,单项变动极有可能引发双变动的调整。居住在城中村数量较多的街道,流动人口发生居住变动的概率更大。青年流动人口的居住-就业变动协同性相比老一代更高,而且街道的居住不稳定性与青年流动人口的居住行为不稳定更相关。  相似文献   
66.
城市植被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元素,不同类型的植被具有不同的生态服务效益,然而基于植被精细分类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度量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研究区,使用夏、冬两季GF-2卫星遥感影像,基于随机森林特征优选和面向对象分类,划分了植被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景观指数法和移动窗口法分别度量了功能区尺度和栅格尺度绿地景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针对GF-2数据,使用多尺度分割后影像对象的光谱、纹理特征可以有效地提取植被信息;不同时相的影像能反映各类型植被的物候特征,相比于单时相数据,其分类精度更高,达到了87.7%;各功能区绿地景观格局特征差异较大,城市绿心拥有最丰富的植被且分布集中,商业区植被覆盖度和多样性均较低,绿地景观破碎;北京城市副中心景观多样性及各类型植被分布特征的空间差异显著,当前副中心绿地景观格局已形成规划的基本轮廓,但城市绿心和老城区公共绿地的建设仍有不足。研究探明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地建设现状,证明了国产GF-2卫星在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推动GF-2在城市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并为副中心建设中的绿地系统监测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正 As the Middle Triassic of China is generally fossiliferous only in its upper part, i. e., the Ladinic, the discovery of the Anisic fauna is interesting and it seems desirable to give an account of the remains. The material was collected  相似文献   
68.
正 INTRODUCTION About half a century ago, P. Fuchs collected a rich Triassic fauna from Sitzishan, Tsin-ngai, Kueichou. This was studied by E. Koken~1 who described the following species: Worthenia tuberculifera (I)~a, W. nuda (2), Pleurotomaria  相似文献   
69.
Early in 1936 Dr. T. K. Huang, Messrs. S. F. Sheng, I. Ting andK. S. Tsui during their field work in the Changhsing coal field, NWChekiang, found Scythic pelecypods and ammonoids in the so-calledChinglung limestone of that region. The discovery of Lower Triassic  相似文献   
70.
九龙江口鳗苗溯河生态与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少华  吕小梅 《台湾海峡》1998,17(2):143-148
九龙江口Li苗1994 ̄1996年溯河期为1994年11月20至1995年4月底。1995年12月20日至1996年5月底。鳗苗溯河期水温范围11.5 ̄22.5℃,盐度1.98 ̄25.00,透明度0.2 ̄1.1m,九龙江口打石坑-嵩屿断面溯河鳗苗资源量1995年193kg,1996年208kg;海澄断面1995年35kg,1996年55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