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2篇
  免费   1164篇
  国内免费   1579篇
测绘学   344篇
大气科学   1347篇
地球物理   1736篇
地质学   2946篇
海洋学   803篇
天文学   298篇
综合类   595篇
自然地理   79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58年   4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2000年夏季莱州湾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依据 2 0 0 0年夏季 8月 2 9日至 9月 2日莱州湾的 1次综合性生态环境调查资料 ,给出了表、中、底 3层的平均温度、盐度、主要营养盐浓度及其比例和叶绿素 a浓度 ,分析了莱州湾的温盐结构、主要营养盐和叶绿素 a的分布特征。由于莱州湾的水深较浅 ,各要素的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生态环境要素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小清河口为高温、低盐、高营养盐和高叶绿素 a浓度区 ,小清河口东测的湾顶区域为高温、高盐、相对低的营养盐和叶绿素 a浓度区。此次观测到的盐度较 1997年以前有明显升高。莱州湾各层平均的 N/ P和 Si/ N分别为 16.73和 1.67,都比 1998~ 1999年渤海中部的值大 ,但 N/ P比 1992 ,1995和 1996年莱州湾的 N/ P明显偏低。叶绿素 a浓度与硅酸盐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α=0 .0 1) ,表、中、底 3层叶绿素 a浓度同硅酸盐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0 .68和 0 .67  相似文献   
62.
泉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矿物碎屑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泉州湾1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矿物碎屑定量分析.通过矿物分析,发现泉州湾不同站位的轻、重矿物组分、含量和表征存在差异.根据矿物的分布和组合特征.将耒州湾划分为4个组合区,不同组合区所处沉积环境是不同的.分析表明,研完区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具有明显的亲陆性,物质来源主要为河流输砂和沿湾海岸侵蚀来砂,且其分布受物源、水动力条件和矿物物理性质等因素所控制。  相似文献   
63.
南海北缘东部盆地油气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北缘东部的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分布的特点及中、新生代的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含油气构造、油气田、油气井的分布规律,利用油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对区内的油气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按照油气资源状况划分出油气富集区、油气潜力区、油气远景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划分出4条油气富集带、11条油气潜力带、8条油气远景带,充分显示了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地质特点,为商业性的勘探开发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不同生长期坛紫菜多糖中组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0-1991年,运用^13C-NMR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南方产和移植北方养殖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坛紫菜多糖的组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藻体生长发育,坛紫菜琼胶中3,6-内醚-L-半乳糖和6-OCH3-D-半乳糖的含量逐渐增加,而硫酸基的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北移坛紫菜琼胶中3,6-内醚-L-半乳糖的含量高于南方坛紫菜,而硫酸基和6-OCH3-D-半乳糖的含量低于南方坛紫菜。  相似文献   
65.
参考鳗鲡等鱼类线粒体 DNA序列进行了中国花鲈线粒体 DNA细胞色素 b基因片断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其序列测定。得到中国花鲈的碱基序列为 4 10 bp,其 A、T、G、C含量分别为 10 1bp(2 4 .6 3% )、112 bp(2 7.32 % )、72 bp(17.56 % )、12 5bp(30 .4 9% ) ,与鳗鲡等其他鱼类相同基因片断序列碱基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66.
StudiesonmarinenanodiatomsinFujiancoastalwatersofChinainwinter¥LiuShicheng;GaoYahuiandChengZhaodi(ReceivedDecember22,1994;acc...  相似文献   
67.
Abstract-Intertidal zone is a significant wetland between land and ocea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in maintaining local ecological balance. Both Mai Po and Futian intertidal mudflats are located in Shen-zhen Bay and are important "refueling" point along the East Asian/Australian flyway of migratory birds.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Mai Po and Futian mudflats have aroused great concern due to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s i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in recent decades. Microinfauna of Mai Po and Futianmudflats was investigated in December 2000 and the faunal data were used to assess their environmentalquality. Two other mudflats, namely Ma Wan Typhoon Shelter (a more disturbed area) and Luk Kengintertidal mudflat (a place with relatively less human disturbance), were also sampled for macroinfaunaand used as reference mudflats. Shannon-Weaver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I_(sd)), biotic coefficient (C_b)and macrofaunal pollution index (I_(mp)) of the macrofauna community on four intertidal mudflats wereused to  相似文献   
68.
山东半岛东部诸岛水域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90.11-1991年8月期间,山东半岛东部诸岛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与变化,此分布与该水域的温度和营养盐水含量密切相关。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分三种类型,年变幅为0.11-12.81mg/m^3,年平均值为1.17mg/m^3。初级生产力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年变幅为23.00-791.60mg.c/m^2.d年平均为152.0mg.c/m  相似文献   
69.
长江口外海域1998年夏季悬沙浓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经历了一次特大洪水,在洪水期间,以10mgL^-1的悬沙浓度为标志,长江悬沙的影响范围可达123°E,在122°15E附近,悬沙浓度显示出成层现象,底层浓度约为表层浓度的3倍,这一现象主要与物质沉积过程有关。在126°E-127°W之间悬沙浓度最低,代表黑潮水的特征。在调查期间,长江悬沙擅长 用的范围比冬季枯水季节有相当程度的扩大,但向NE方向扩散的趋势并不是明显。在陆架  相似文献   
70.
有关水母类、浮游贝类及被囊类的垂直分布,迄今国内的报道还不多,只有陈清潮等(1978)在南海西沙、中沙群岛周围海域进行过一些调査工作。但国外早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研究资料很多, Bigelow and Sear(1937), Leloup and Hentschel(1938),Totton(1954), Alvarino(1967),Pugh(1974)等对水母类都有较详细的报道;对浮游贝类和被囊类,Stubbing(1938), Tesch(1946), Thompson(1948), Swell(1953), Wormelle(1962)等也作了一些工作。 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态学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很多(Bense,1964; Leloup and Hentschel,1938; Moore,Owre, Jones and Dow,1953)。本文仅就我们现有的材料进行初步分析。 本文系根据1978年5月27日-7月3日“金星”号在东经123°-129°,北纬26°30′一32°30′,水深大于80m的测站,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垂直分层采集(层次为0-50m,50-100m,100-250m,250-500m,500-1000m,1000-2000m)所获得的78份浮游生物样品,分析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