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赋存的泉头组三.四段河道砂体地震识别问题开展了地震地质综合研究.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沉积岩石学理论为指导,识别了沉积微相和河道砂体沉积特征,用钻井和地震联合分层对比的方法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和区域沉积微相展布模式,确定了地震剖面上具有可对比追踪性的四级层序界面.通过地震多属性多元回归与聚类分析拟合含砂率,在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对含砂率平面图进行沉积微相解释,确定河道砂体的宅间展布和有利区,经钻探验证说明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2.
广西沙田柚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广西沙田柚生产现状和生态适宜性基础上,密切结合广西沙田柚生产实际,筛选出广西沙田柚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指标。运用广西90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气候资料、台站地理信息和1∶25万地形数据,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按1 km×1km细网格对区划指标进行小网格推算;在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系统平台上,采用G IS技术和综合模糊评判法,将广西沙田柚进行了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大区域。根据广西沙田柚生产现状,建立大面积、大规模的沙田柚商品生产基地应重点选择在最适宜区,并且尽可能选用品质优良的软枝种。  相似文献   
133.
林应  陈铁  张树民  缪燕  严晓庆 《气象科学》2011,31(Z1):126-133
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1年7月13日发生在江苏南通海门市树勋镇的龙卷风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较长时间的不稳定层结的存在,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较强的水平和垂直风切变以及地面干线的存在为龙卷风的发生发展提供很好的动力条件;底层冷空气的切入,较强的风切变易使单体发展更加旺盛.强回波中心高度和...  相似文献   
134.
本文通过试验,测定了多种材料的阻氡效果。数据表明,即使采用薄铜片阻氡,也难以达到较好地阻氡外逸的目的。文中指出了阻氡的具体途径和最佳的阻氡材料。  相似文献   
135.
林一骅  薛峰  练树民 《大气科学》2001,25(1):111-117
在局地热平衡情况下研究了简单热带海气耦合模式中不同扰动形式间的耦合,依次讨论了由大气准定常Kelvin波与海洋R0ssby波、大气准定常Rossby波与海洋Kelvin波、大气准定常Kelvin波与海洋KelVin波、大气准定常Rossby波与海洋Rossby波组成的耦合系统的性质,并研究了存在于其中的耦合扰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6.
地磁水平场转换函数的短期前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昌黎、白家疃1972~1997年的磁变仪资料,计算了水平场台际转换函数和单台垂直场转换函数.通过对转换函数变化全过程的分析,注意到仅仅水平场转换函数在唐山地震之前有明显的短期前兆.这给地震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捕捉到短期前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7.
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ECMWF 0.75°×0.75°, 6 h间隔再分析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和云图TBB资料, 对2012年8月20日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雨过程是在高层急流入口辐散和中低层的低槽切变线的耦合作用以及台风的间接影响使得低槽系统移动缓慢和提供水汽的有利条件下产生的。暴雨带中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和东海。从等熵位涡、湿位涡和总能量分析说明这次暴雨和大暴雨是在水汽条件充沛条件下, 对流不稳定叠加斜压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等共同作用下, 产生暴雨-大暴雨。另外, 南北两支气流在暴雨区强烈辐合(南侧为上升运动, 北侧为下沉运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且总能量垂直廓线与雨团中心对流强度和强降水时段对应较好。低层东海东南暖湿气流和干冷的东北气流对本次大范围暴雨过程的产生起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8.
The multidimension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scale, horizontal shape and 3 D morphology) of precipitation area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summer were studied using 15 years(1998–2012) of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the precipitation radar onboard th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satellite. As the scale of the precipitation area increased from 20 to 150 km, the near-surface rain rate(RRav) of the precipitation area increased by up to 78%(from ~1.12 to ~2 mm h~(-1)). Linear precipitation areas had the lowest median RRav(~1 mm h~(-1) over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whereas square-shaped precipitation areas had the highest median RRav(~1.58 mm h~(-1) over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The 3D morphology wa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average vertical scale to the average horizontal scale, where a large value corresponds to thin and tall, and a small value corresponds to plump and short. Thin-and-tall precipitation areas and plump-and-short precipitation areas had a greater median RRav, whereas the precipitation areas with a moderate 3D morphology had the lowest median RRav.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precipitation-area reflectivity was sensitive to both size and 3D morphology, but was not sensitive to the horizontal shap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Rav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as most significant over the southern slopes of the Tanggula Mountains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east of 100°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areas are theref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of precipitation and could potentially be used to forecast precipitation and verify numerical models.  相似文献   
139.
邱书敏 《中国岩溶》1992,11(4):279-285
许多人习惯于把分水岭同水资源贫乏联系在一起。而岩溶区域内的地下水分水岭非但不一定贫水,有的还可成为重要的水源地。作者根据在广西工作的实践,将地下水分水岭划分为三种类型、七种型式,并简述了各种类型的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0.
熊耳山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金银铅锌钼多金属矿产地,现已查明各类矿床(点)121个。通过研究发现,该区多金属矿产的形成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关系密切,现有矿床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深部都有隐伏岩体赋存。通过对熊耳山地区重磁场特征的分析,建立了熊耳山地区隐伏岩体侵入模型。熊耳山西段主要是寨凹隐伏岩体,赋存面积约310 km2,分3个阶梯深度:0~0.8 km、0.8~2 km、2~4 km;熊耳山中段铁炉坪-花山隐伏岩体位于寨凹隐伏岩体和花山岩体之间,赋存面积约184 km2,深度3~5 km;熊耳山东段旧县-花山隐伏岩体,赋存面积约338 km2,北部深度0~1.5km,向南逐步加深至1.5~3 km。根据区域矿产分布分带特征,结合隐伏岩体侵入模型,预测了深部成矿模型。研究表明,在熊耳山西段有寻找大型斑岩型钼钨铜矿和大型金矿的潜力;中段隐伏岩体深度较大,以寻找中低温矿产为主;东段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深部仍有寻找斑岩型钼金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