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550篇
测绘学   436篇
大气科学   321篇
地球物理   319篇
地质学   1013篇
海洋学   282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32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印度洋海盆增暖及ENSO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丽  程守长 《大气科学》2012,36(6):1223-1235
本文主要分析1950~2010年间印度洋海盆增暖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活动的关系, 并与ENSO对西北太平洋TC活动的影响相比较, 结果表明:印度洋海盆异常增暖与西北太平洋地区总TC生成年频数尤其是弱TC相关较好, 印度洋海盆异常增暖, 西北太平洋地区为异常的反气旋, 对流抑制, 降水偏少, 不利于TC的生成, 反之亦然。而ENSO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对强TC的年生成频数的影响, El Ni?o 发展年, 季风槽加深东伸, TC生成位置偏东, 由于TC在海洋上的生命史较长, TC的平均强度偏强, 因而强TC年生成频数偏多;La Ni?a发展年, 季风槽较浅, TC生成位置偏西, TC的平均强度偏弱, 强TC年生成频数偏少。但是ENSO指数与强TC年频数的相关有着年代际的变化, 在1950~1969年和1990~2009年间, ENSO指数和强TC年频数相关很好, 分别为0.532和0.687, 而在1970~1989这二十年间, 两者相关很弱, 只有0.081。  相似文献   
992.
江苏省汛期强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薇  孙国武  陈伯民  项瑛  陶玫 《气象科学》2012,32(S1):24-30
针对汛期延伸期降水预报问题,根据大气低频振荡特性,运用低频天气图预报方法,通过分析关键区低频天气系统(低频气旋和低频反气旋)的活动特征,建立低频系统与强降水过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低频系统的活动特征来预报降水过程。在2011年7—9月江苏省延伸期强降水过程预报试验中,低频天气图预报方法的预报效果较好,且预报时效为10~30 d,可以在延伸期业务预报中加以应用。此外,还运用模式统计降尺度方法预报降水落区,为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提供背景依据和参考信息,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93.
西藏冰雹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 ~ 2008年的逐日冰雹资料和2007~2008年的天气图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功率谱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藏冰雹的气候特征及天气背景,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年均冰雹日数呈下降趋势,并呈现出2~3年的准周期变化.多雹区沿高原地形和山脉呈带状分布,北部较多,西部和东部相对较少.全区年均冰雹日数为20.8天,最大中心位于那曲;西藏地区冰雹具有明显的季、月、日变化,冰雹在3 ~ 10月均有发生,主要出现在6~9月,为典型的夏雹型,夜间和早晨很少降雹,主要发生在12 ~20时之间.西藏地区冰雹与海拔高度和雷暴有很好的正相关,冰雹的发生与低涡、切变线、西风槽和西太平洋副高等天气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4.
陶云  唐川 《高原气象》2012,31(5):1454-1460
根据滑坡泥石流灾害资料、耕地面积和公路里程等反映人类活动的资料以及降水资料,在定义了低纬高原区滑坡泥石流指数、人类活动指数和降水指数的基础上,研究了人类活动和降水变化对低纬高原区滑坡泥石流中长期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滑坡泥石流发生频次的中长期演变呈现出每年增加0.9次的趋势,且其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从少发期到多发期的突变点出现在1993年。在11~16年的尺度上,人类活动与滑坡泥石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指数与滑坡泥石流发生频次之间为极显著的同位相关系,且人类活动超前于滑坡泥石流发生为0.2~2.8年;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地质环境恶化是使低纬高原区滑坡泥石流频次增加的主要原因;除去人类活动影响后,低纬高原区滑坡泥石流与主汛期降水关系密切;在准3年和准6年尺度上,低纬高原区滑坡泥石流与主汛期降水呈显著的同位相关系,且低纬高原区主汛期降水超前于滑坡泥石流发生为0~0.8年;主汛期降水是影响低纬高原区滑坡泥石流频次变化的另一原因。最后,建立了考虑人类活动和主汛期降水且具有良好模拟和预测能力的低纬高原区滑坡泥石流的中长期演变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95.
程兴宏  陶树旺  魏磊  段玮  陈军明  江滢 《高原气象》2012,31(5):1461-1469
利用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模式预报了2009年1,4,7和10月甘肃某风电场区域的风速和风向,并与离风电场最近的两座测风塔对应时段50m和70m高度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客观地评估了该模式对风场预报的准确率。在相对准确的风场预报基础上,利用2008年1月-2009年4月风电场200台风机的实际功率记录数据和同期气象要素场预报资料,采用自适应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和单机预报法建立了每台风机未来48h逐15min输出功率记录数据与同时刻轮毂高度预报的风速、风向、气温、湿度及气压之间的非线性统计预报模型。为了对该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长期的客观评估,独立进行了2008年1-12月的预报试验,分别建立了12组独立的非线性统计预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WRF模式预报的各月风向分布、风频大小与实测风向有较好的一致性;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频大小相当,风向分布特征也较为一致。(2)WRF模式预报的50m和70m高度逐时平均风速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介于0.6~0.8之间,均方根误差介于1.5~2.6m.s-1之间。(3)2008年1-12月逐15min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报值与风机输出功率记录值的相关性较显著,可较好地预报出各月风电功率的时间变化趋势。两者相关系数介于0.58~0.90之间,均达到了99.9%置信度。(4)各月逐15min风电功率预报值与风机输出功率记录值的误差较小,相对于总额定装机容量而言,均方根误差介于2.76%~12.89%之间。  相似文献   
996.
通过模拟算例,比较了L曲线法、GCV法(广义交叉核实法)和虚拟观测法确定出的正则化参数,并对影响正则化参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正则化参数的确定与信噪比密切相关,当信噪比增大时,各种方法确定的正则化参数变化趋势不同,不同的情况确定正则化参数的适用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97.
基于GRNN的ALI多光谱遥感数据土壤盐分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土壤退化的重要形式.及时展开土壤盐渍化研究对改善现状和预防其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三角洲一处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光谱测量和实验室理化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方法建立了土壤盐分反演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855,均方根误差为0.119 9·kg-1.将GRNN模型应用到ALI反射率图像上得到土壤盐分反演分布图.结合野外调查结果发现,GRNN方法得到的土壤盐分值的空间分布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998.
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区微地貌特征探测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利用近海底探测设备声学深拖和ROV遥控潜水器在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区进行的微地貌探测成果。结合前期地震调查成果,在地震剖面上显示的三个贯穿海底的气烟囱区域对应的海底探测到麻坑、海底丘状体。另外,在水合物喷发的冷泉区,首先使用搭载在声学深拖上的侧扫声呐对目标区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查,利用声呐图像上的"亮斑异常"确定冷泉喷口的位置,再利用ROV遥控潜水器开展精准下潜探测,在冷泉区识别出碳酸盐岩结壳、泥火山特征地貌、羽状流现象和一些典型的生物特征。  相似文献   
999.
LA-ICP-MS锆石U-Pb年龄表明,突泉地区碱性流纹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35±1Ma、133±1Ma,属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碱性流纹岩具富SiO_2、K_2O和高TFeO/MgO值,低Al_2O_3、CaO和MgO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右倾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负Eu异常明显,相对富集Rb、U、Zr、Hf,亏损Sr、Ti、Nb、Ta等元素,花岗岩判别图解上,样品分布在A型花岗岩区;在Nb-Y-3Ga图解上,显示拉张构造环境的A_2型花岗岩的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示踪指出,突泉地区碱性流纹岩可能起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上分布的同时代火山岩及A型花岗岩类,可以限定碱性流纹岩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并可能与北部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锆石Hf同位素研究显示,本区早白垩世流纹岩ε_(Hf)(t)值为+4.2~+10.7,其二阶模式年龄平均为0.74~0.76Ga,结合松嫩地块、兴安地块Hf同位素资料,表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具有相似的地壳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属"仓库",然而,关于矿体密集分布成因的深部背景研究仍存较多争议,前人相继提出了碰撞变形、俯冲变形、构造机制转换等多种解释模型.本文基于成矿系统概念和前人对成矿系统各组成要素的研究成果,分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宁芜、庐枞、南陵-宣城和安庆-贵池矿集区的深部电性结构,并发现成矿带地壳深部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