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706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722篇
地球物理   617篇
地质学   999篇
海洋学   282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273篇
自然地理   2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该文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对1991~2000年中国夏季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从模式回报的降水10年平均状况来看,模式基本上能够反映这10年夏季的平均状况.用国家气候中心预报评分P、技巧评分SS、距平相关系数(ACC)和异常气候评分TS 4种评估参数对模式的回报试验进行了总体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汛期降水具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对部分地区(西部,东北,长江下游等)有较强的预报能力.从相关系数来看,预报准确率较高(即相关系数较高)的地区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北部(内蒙古的北部和黑龙江的西北部),内蒙古-河套-长江中游地区,新疆的西北部,西藏的东部和四川的西部,江南部分地区,广西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中心一般均超过0.90的信度检验.160个站中相关系数高于0.20的有54个,约占33.73%.  相似文献   
982.
青藏高原地震波三维速度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丁志峰  何正勤  吴建平  孙为国 《中国地震》2001,17(2):202-209,T001
根据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模拟地震台站和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资料,采用区域体波层析成你和瑞利面波层析成像,反演得到了青藏高原地区的三维地震波速度结构。两种层析成像方法得到的地壳上地幔P波和S波速度结构的结果非常相似,它们显示,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块体的上地壳存在明显的低速区,青藏高原北部的羌塘地区的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相对速度较低。这些结果与青藏高原南、北部处于碰撞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983.
轨道调谐法是确定第四纪地层时间标尺的主要手段,但人工进行轨道调谐确定时间标尺具有可操作性差、客观性差、工作量大及很难得到最佳结果等缺陷,本文描述了利用计算机自动进行轨道调谐以厘定古气候记录时间标尺的方法步骤.对于不同的气候替代性指标时间序列之间在主要周期频率上的相位关系,作者提出了利用演化凝聚函数法进行计算的新方法.作为实例,利用上述方法对塔吉克斯坦Chashmanigar黄土记录进行了时间标尺和相位关系演化的计算.  相似文献   
984.
西北涡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王丛梅  丁治英  张金艳 《气象》2005,31(11):28-33
利用常规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NCEP格点资料以及中尺度MM5模式,对2000年7月4~5日发生在华北南部的一次西北涡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特征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低涡暴雨的发生发展与湿位涡的时空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湿位涡"正负区叠加"的配置是低涡暴雨发展的有利形势.强降雨区发生在对流层低层正压项的正值区南侧零线附近,斜压项的最大负值区对暴雨的落区和移动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85.
柳艳菊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5,63(4):443-454
通过对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过程中大尺度风场、温度场、厚度场、地面气压场以及视热源与视水汽汇的演变分析研究了对流活动对大尺度场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与中尺度对流活动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正反馈机制。在季风爆发早期,大尺度背景与中尺度对流活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前者为季风爆发以及中尺度对流活动的发生提供有利的天气和动力条件;季风爆发后期持续的大范围中尺度对流活动反过来会对大尺度环流存在明显的反馈作用。由对流活动强烈发展产生的凝结潜热释放在南海北部造成了显著的大气加热,使对流层中上层出现一明显的加热中心,这导致:(1)南海上空经向温度梯度由高层向低层发生反向,形成北高南低的温度梯度,从而使大尺度环流发生季节性改变;(2)相应南海北部地面气压不断加深,形成宽广的季风槽和明显的减压区,促使副热带高压从南海地区最后撤离;(3)随着中低层低压环流的不断发展,对流系统和降水区进一步加强并向南扩展,有利于南海季风在南海中、南部地区爆发和维持;(4)季风槽的加深使其南侧的季风气流与水汽输送进一步加强,促使季风爆发过程达到盛期。  相似文献   
986.
中国科技部973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http://www.becapex.com)白1999年12月开始实施。由4名院士及19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2005年9月20-22日对项目所属11个课题进行了验收评审,课题全部顺利通过验收。评价结论指出:该项目各课题研究中的科学目标满足国家需求,体现了多学科相互交叉研究思路,项目研究队伍精干整齐,团结协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大批青年人才。研究工作以大量现场科学试验、野外调查和室内模拟试验科学数据为基础,从地球科学系统多圈层角度出发,把大气、水、土壤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大气、水、土环境变化过程中的物质交换与循环机理,探索污染物的扩散、输运、迁移途径及其污染物聚集释放机理;揭示主要污染物在大气、水、土等界面内及界面间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过程。建立了区域大气、水、土环境污染预警模式及其预测业务系统相关模式,并提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治理与调控措施。研究成果为北京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预警、预测、评估决策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北京绿色奥运以及大气、水、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提出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7.
Herein, we calculate an aridity index, D, based on annual precipitation, P, and measured evaporation, PET, from φ20 evaporation pans: D = P/PET.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etween 1951 and 1999 at 29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perated by the Chinese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index, three climatic regions are recognized in China: an arid zone in which D ≤ 0.20, a semi-arid zone with 0.20 < D ≤ 0.50, and a humid zone in which D > 0.50. Temporal fluctuations of the climate boundaries are substantial, and differ significantly regionally, and have the shifting features in the same direction in some areas an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in others over the past 50 years. The semiarid zone lies along the border of the monsoon, and is thus highly susceptibl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China. In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1960s to the early 1970s, the climate became drier in most parts of the regions of northern China. Moreover, the drought has an increasing trend. The fluctuations of climatic boundaries and the alternation from drier to wetter climate have substantial inter-decadal featur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fluctuations in climate boundaries are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the Indian Monsoon, the plateau monsoon in Tibetan Plateau, the westerly circulation, and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irculation and the strength of these circulations result in region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in aridity.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the dry- and wet climate boundary fluctuations and of the arid and humid climate result from the inter-decadal changes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dian Monsoon, plateau monsoon, westerly circulation, and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The anomalous gener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uring the late 1960s to the early 1970s is the cause of the remarkable change in arid and humid climate in China.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produced by arid and humid change are drought and flood disasters. They cause enormous economic losses to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Furthermore, the loss has a substantial increasing trend. More than 110 cities are in severe water-deficiency conditions because of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 in China. Drought has been a limiting factor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988.
易丁  汪华  汤宁 《贵州气象》2005,29(Z1):55-57
介绍了VPN的建设和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989.
内陆水体藻类叶绿素浓度与反射光谱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09,自引:6,他引:103  
通过研究内陆水体反射光谱特征与藻类叶绿素浓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藻类叶绿素高光谱定量遥感模型。在实验地太湖地区,采用高分辨率地物光谱仪实地测量了湖水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300-1100nm)的反射光谱曲线,并且同时采样分析叶绿素、总悬浮固体物质浓度等水质参数。研究发现在叶绿素浓度较高时(〉5μg/L),水体光谱反射比R705nm/R675nm、叶绿素在700nm附近反射峰的位置等与叶绿素浓度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990.
利用GPS水准点加强和改善天文重力水准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如何利用GPS水准点加强和改善天文重力水准网的原理、方法及实现的途径。以单线推进路线为例 ,一般证明GPS水准点的控制作用。还着重讨论并验证间接平差方法的有效性 ,能够满足当前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