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Mangroves are highly productive ecosystems that exhibit a diverse range of habitats, including tidal creeks and flats, forest gaps and interior forest with varying understory light intensity, tidal dynamics, geomorphological settings, and overall biological production. Within mangrove ecosystems, invertebrates and fish feed on heterogeneous food sources, the occurrence of which is uneven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system. This provides a basis for testing models of carbon transfer across mangrove ecosystems.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carbon transfer and assimilation by fish and invertebrates will vary across the different mangrove habitats and that such variations can be predicted by their stable isotope compositions. We analysed δ13C and δ15N signatures of consumers and their potential organic carbon sources across a tropical mangrove ecosystem in Vietnam. The δ13C values of crabs and snail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the tidal flat to interior forest, indicating that variations in carbon transfer and assimilation occurred at small scales <30 m. Reduced variation in δ13C of suspension‐feeding bivalves suggested that tidal water was a vector for large‐scale transport of carbon across the mangrove ecosystem. An analysis of co‐variance using habitat as a fixed factor and feeding habit and movement capacity of consumers as co‐variates indicated that habitat and feeding types were major features that affected the δ13C values of invertebrates and fish.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carbon transfer and assimilation across mangrove ecosystems occur as a diverse combination of small (<30 m) and large (>30 m) scal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92.
Disintegration of linear edge wav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offshore wavenumbers of edge waves change from imaginary wavenumbers in deep water to real wavenumbers in shallow water. This finding indicates that edge waves in the offshore direction exist as evanescent waves in deep water and as propagating waves in shallow water. Since evanescent waves can stably exist in a limited region while propagating waves cannot, energy should be released from nearshore reg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instability region is predicted based on both the full water wave solution and the shallow-water wave approximation.  相似文献   
93.
高原盐湖盐藻和卤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了我国高原盐湖的名称、地理位置、面积、水深、海拔和盐湖类型等基本情况 ;盐湖中盐藻和卤虫的种类、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并对它们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4.
岩溶动力系统中的生物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岩溶动力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的地质营力之一 ,它在岩溶动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质历史时期 ,生物圈大气圈界面上 ,生物通过植物的光合同化、动植物分泌 ,使大气圈中的CO2 不断转移到碳酸盐岩中 ,形成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 ,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库 ;生物圈水圈界面上 ,生物形成的生物 (微 )环境改变了水循环的强度和方向 ,并影响岩溶发育 ;生物圈岩石圈界面上 ,生物通过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过程 ,殖居碳酸盐岩之上 ,并以之为生存依托 ,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使碳酸盐岩岩石圈活化 ,使其积极参与全球碳循环。  相似文献   
95.
准噶尔盆地岩石品质因子与速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地层中地震波的衰减机制及该区地震波传播、衰减规律,采用实验室测定的方法,对该区岩石的吸收特笥进行了测试和研究。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该区地震波速度与介质品质因子具有较好的对数线性关系;该区品质因子受岩石所处环境条件及岩石性质的影响比较大,其中岩石饱和度和介质所受的应力大小对品质因子的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6.
空间目标方向关系的定性扩展描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曹菡  陈军  杜道生 《测绘学报》2001,30(2):162-167
由于空间问题固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空间关系的描述和推理普遍采用定性方法以符合人们的空间认知行为,方向关系是一类重要的空间关系,用以确写目标的方位,以往的方向关系描述模型通常将空间目标作为一个抽象点,或者用目标的最小外接矩形表示目标,这两种方法都丰在明为不足,为了更细致,准确的描述方向方法,文章提出一种方面关系描述的分层多处理方法,在以点,线,面为参照目标的空间目标间建立方向关系描述的3层模式结构,每层模式又由基本方向关系描述,推理模型和方向关系描述,推理化模型组成,从而扩展了方向关系的描述。  相似文献   
97.
全球气候变暖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龚道溢  王绍武 《地学前缘》2002,9(2):371-376
讨论了有关全球变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 ,主要包括 3个方面 ,即资料方面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机制方面的不确定性和预测方面的不确定性。城市热岛效应是资料中最大的误差来源 ,特别是一些最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城市 ,其热岛效应的误差没有很好地得到检查和排除。资料覆盖面也很不完善。地面观测温度在 1979— 1999年的趋势是 0 19℃ / 10a ,但覆盖全球的卫星观测资料(反映对流层低层到中层 )趋势只有 0 0 6℃ / 10a。北极地区的温度变化也没有设想的那样强烈。使用海表温度比使用海表气温得到的变暖估计值偏高。 1979年以来 ,用气温代替海温 ,趋势只有0 13℃ / 10a。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利用代用资料来估计全球温度的变化 ,带来的不确定性较大 ,特别是树木年轮 ,因为CO2 浓度的增加可以加速植物的生长 ,其年轮宽度并不一定主要反映与温度的关系。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到 2 10 0年全球平均气温达+1 4℃~ +5 8℃的估计很可能偏高。  相似文献   
98.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直接反映小城镇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文章对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的方法有益的探索,构建了一套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得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F,并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从而达到定量衡量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目的。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的研究表明,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99.
陶诗言  廖洞贤 《气象学报》1954,25(4):233-251
自从第一次全国气象技术会议后,苏联的平流动力分析法已开始在国内各预告单位陆续应用起来.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工作同志在学习苏联的号召下,首先学习平流动力的理论部份,並以“锋生与高空变形场的改变、“气旋与反气旋的发生与发展”、“变压变高的平流动力理论与应用”等书为主要参考文件,同时,我们在日常天气讨论或预告工作中将学习所得的一些规则结合实况试用.  相似文献   
100.
青藏高原北部风火山活动断裂系及工程危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火山活动断裂系由风山北麓活动断裂、风火山活动断理解、二道沟活动断裂、二道沟南活动断裂所组成,其中发育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活动断层。风火山北麓F24断层自22100a以来平均左旋走滑运动速度为4.07mm/a,二道沟F26-4断层自16300a以来平均左旋走滑运动速度为1.10mm/a,二道沟南F27,F27-1,F27-8断层在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平均左旋走滑运动速度分别为3.52,2.98,0.51mm/a,断层F26-4,F27,F27-1,F27-8尚存在0.12-0.51mm/a的垂直运动速度分量。沿风火山活动断裂系发育不均匀冻胀、冰丘、构造裂缝带和地震等地质灾害,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输油管道等线路工程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