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449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为满足使用手持GPS/PDA进行1∶10 000地形图野外调绘生产,以适应大面积、规模化基础测绘的要求,对GPS/PDA全野外调绘试生产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关的技术要求,为利用手持GPS/PDA进行野外调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2.
旅游小镇增长的时空模拟是城镇化影响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旅游小镇的城镇化以其旅游业发展带动城镇发展的独特模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论文以元胞自动机模型为基础,运用旅游小镇旅游城镇化增长模型,对河北省三坡镇的旅游城镇化发展进行模拟与预测。模拟结果显示:①2005-2010年研究区城镇增长主要围绕现有镇区范围扩展,全域年均增速为0.015 km2/年;②2010-2015年主要城镇增长区位于镇内距离景区较近的苟各庄村附近,全域年均增速为0.040 km2/年,其他区域则保持相对较为平稳的状态。研究表明元胞自动机模型在模拟旅游小镇演化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研究城镇化条件下区域生态景观格局变化提供前提保证,对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小镇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3.
席颖  孙波  李鑫 《遥感学报》2013,17(3):514-526
利用第26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期间收集的海冰密集度船基观测资料以及由Landsat-7 ETM+得到的海冰密集度来验证AMSR-E南极海冰区海冰密集度产品的精度。AMSR-E海冰密集度与船基目视观测的海冰密集度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R2=0.816), 但两者匹配得并不是很好。与ETM+海冰密集度相比,AMSR-E数据趋向于低估海冰密集度,在25景晴空条件下的ETM+影像中,平均海冰密集度偏差(AMSR-E海冰密集度-ETM+海冰密集度)从-5.33%到-21.5%,而相应的均方根误差RMSE (Root Mean Squared Errors)从13.7%到33.8%。依据Landsat-7 ETM+ 海冰分类,AMSR-E数据海冰密集度最大的误差产生于新冰区。  相似文献   
144.
A closed-cell marine stratocumulus case during the Aerosol and Cloud Experiments in the Eastern North Atlantic (ACE-ENA) aircraft field campaign is selected to examine the heterogeneities of cloud and drizzle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aerosol-cloud-precipitation interactions. The spatial and vertical variabilities of cloud and drizzle microphysics are found in two different sets of flight legs: Leg-1 and Leg-2, which are parallel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ud propagation, respectively. The cloud along Leg-2 was close to adiabatic, where cloud-droplet effective radius and liquid water content linearly increase from cloud base to cloud top with less drizzle. The cloud along Leg-1 was sub-adiabatic with lower cloud-droplet number concentration and larger cloud-droplet effective, but higher drizzle droplet number concentration, larger drizzle droplet median diameter and drizzle liquid water content. The heavier drizzl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n Leg-1 were enhanced by the collision-coalescence processes within cloud due to strong turbulence. The sub-cloud precipitation rate on Leg-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long Leg-2. As a result, the sub-cloud accumulation mode aerosols and CCN on Leg-1 were depleted, but the coarse model aerosols increased. This further leads to a counter-intuitive phenomenon that the CCN is less than cloud-droplet number concentration for Leg-1. The average CCN loss rates are ?3.89 \begin{document}$\mathrm{c}{\mathrm{m}}^{-3}\;{\mathrm{h}}^{-1}$\end{document} and ?0.77 \begin{document}$\mathrm{c}{\mathrm{m}}^{-3}\;{\mathrm{h}}^{-1}$\end{document} on Leg-1 and Leg-2, respectively. The cloud and drizzle heterogeneities inside the same stratocumulus can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sub-cloud aerosols and CCN budget. Hence it should be treated with caution in the aircraft assessment of aerosol-cloud-precipitation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145.
豫北“21·7”极端暴雨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爱芳  席乐  吕晓娜  崔丽曼  张宁 《气象》2022,48(5):556-570
利用探空、地面自动站、多普勒雷达等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产品,对2021年7月17—22日豫北地区的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极端暴雨过程具有强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极端及地形影响明显等特征。极端暴雨过程发生于稳定的大尺度天气形势下,在日本海高压西伸及台风烟花(2106号)、查帕卡(2107号)西北行背景下,黄淮低涡外围加强北上的东南急流/偏南急流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异常充足的水汽、能量条件,对流层中低层暖湿平流强迫、叠加地形影响的强动力辐合抬升作用及低空弱冷空气扩散南下是形成强降水的重要条件,而大气“强-弱-强-弱”的对流不稳定层结特征转化说明强降水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互补的物理机制。不同阶段极端短时强降水(小时降水量≥50 mm)对流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发展演变特征不同,但从雷达回波的垂直分布来看,系统均具有“低质心”特征,质心强度≥55 dBz且≥50 dBz强回波垂直伸展至5~8 km、持续时间1 h以上。强降水对流系统在太行山前30 km左右范围内的后向发展特征明显,一方面与地面西行偏东风/东北风在太行山绕流作用下形成的地形辐合线不断南伸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强降水冷池效应促使...  相似文献   
146.
咸阳城区热储流体混合作用研究及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对咸阳城区热储流体混合作用分析和混合比例的计算.结合研究区的地热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热水混合作用和混合程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咸阳城区地下热水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与较低温度地下热水的混合作用。应用PHREEQC模拟软件、稳定同位素D和温度计算热水与冷水的混合比例,估算在平衡条件下咸阳城区地下热水与冷水的混合比例在0.09~0.63之间。  相似文献   
147.
牟瑜  张金功  席辉 《地下水》2012,(4):178-180
油气输导体系是油气成藏体系的必要元素,也是油气运移研究的薄弱环节。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阐述各不相同,绝大多数学者将其划分为高孔渗砂体、断层及裂缝、不整合面以及它们两两或全部的复合输导体系四种类型,目前对输导体系的研究也集中在这四种类型上。对高孔渗砂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孔隙结构、渗透率和优势运移通道上;对断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断层泥、非渗透性物质、两盘特征、断层面应力及断层活动性上;对不整合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产状、性质、类型及岩性组合等方面。输导体系的类型划分应当以渗透率非均质性为依据,同时充分考虑烃源岩。从盆地沉积演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各类输导体系的分布,也是油气运移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48.
内蒙古西乌旗阿拉坦高勒含钒钛磁铁矿的辉长岩岩体主要由中--粗粒的狭义辉长岩、角闪辉长及橄榄辉长岩、细粒辉长岩和辉绿岩等复合而成。不同钻孔岩心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研究发现,Al2O3 含量为14. 5% ~ 19. 65%,K2O + Na2O 含量为3. 03% ~ 4. 7%,P2O5 含量为0. 11% ~ 1. 04%,总体上,主量元素具有高铝、低碱、不均匀富磷的特点,属于里特曼指数σ < 4 的钙碱性系列岩石。( La /Yb) N 为1. 40 ~ 6. 54,( Gd /Yb) N 为1. 38 ~ 2. 09,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表明岩浆来源于地幔物质的低程度部分熔融。辉长岩δEu 为0. 53 ~ 1. 18,Eu 元素异常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相似的微量元素配分特点,一方面揭示了不同岩石类型具同源性特点,另一方面结合岩相学研究,也为该岩体历经岩浆分离结晶--多期脉动侵位--流体叠加成矿的成因机制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9.
新疆天山成矿带铁磷矿地质及成矿专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成矿带内的岩浆岩杂岩体进行了含矿性研究,划分出4个含矿杂岩带与5个矿床成因类型。成矿专属性研究表明:岩浆岩型铁磷矿受古地台边缘深大断裂控制;容矿岩石为主要偏碱性-铁质及铁镁质岩系列;容矿岩石主微量元素明显不和谐;岩石类型共生组合主要表现为黑云母透辉石岩、辉石岩、碱性辉长岩、斜长岩、碳酸岩的共伴生;矿物共生组合主要表现为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黑云母,斜长石+磷灰石+磁铁矿+钠黝帘石组合,辉石+磷灰石+磁铁矿等特征;元素的共生组合主要表现为P、Fe、Ti、V、REE具显著相关性。通过预测研究,进行了找矿远景区的划分,划分出具有成矿条件的9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0.
“新型玻璃”是最近软玉批发市场上出现频繁的一种冒仿软玉的产品,其特点是外观很像软玉,而且其红外图谱谱形极像软玉的,个别峰位基本吻合,这给软玉的快速鉴定带来了一定的迷惑性和风险。选取一批典型的“新型玻璃”进行常规宝石学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等一系列宝石学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虽然“新型玻璃”的红外图谱谱形极像软玉的,但是两者之间的性质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其鉴定名称可直接命名为“玻璃”;同时,对“新型玻璃”的快速鉴定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