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3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672篇
测绘学   217篇
大气科学   469篇
地球物理   671篇
地质学   1575篇
海洋学   375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271篇
自然地理   4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鞍山东山风景区古老岩带呈巨型包体存在于立山奥长花岗岩(3.1Ga)中,其主体为条带状片麻岩(3.8Ga)。此外还有金云母透闪石岩、(含)黑云斜长角闪岩、闪长质片麻岩、变石英闪长质岩石、细粒奥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伟晶岩脉等。测定了部分岩石的锆石年龄,其中变石英闪长质岩石(A9604)为3.65Ga(Wan et al.,1999),闪长质片麻岩(A9317)为3.5Ga、二长花岗岩(类型I,A9605)为3.1Ga,黑云斜长角闪岩(A0019)为3.3Ga、细粒奥长花岗岩(A0017)为3.2Ga、二长花岗岩(类型Ⅱ,A0020),为2.6Ga,有关岩石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在文中地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古老岩带的地质同位素年代演化序列,认为鞍山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地质体空间上共存是该芡长期地质演化的结果,而不是后期构造作用把它们拼合到一起的,鞍山地区很可能存在>3.8Ga的古老地壳岩石。  相似文献   
992.
深熔作用(Anatexis)引起了地壳内部固体物质的重溶与熔融和进一步的初始花岗质岩浆的形成。本文主要从岩相学角度对河北平山阜平岩群3种主要变质岩类中一部分岩石在薄片中所显示的初期深熔特征进行了报道,提出识别深熔作用发生发展初期的一些岩相学标志,为相应的理论探讨提供岩相学方面的依据。区域变质岩石初始深熔的共同特征之一是不同矿物粒度都较相应的同类变质岩石为粗。由于经历粒间流体作用的重溶、溶蚀乃至再度晶出的过程,长英质岩石中长石、石英等矿物改变为具有弯曲、波纹状外形的缝合线结构,而“铰链状结构”的形成则是两微斜长石颗粒之间出现钠交代的结果。深熔作用过程中微斜长石显示出不均匀的光性特征,形成具交代成因的条纹长石细脉和条痕;斜长石出现不规则长方形和补丁状的微斜长石反条纹长石,显示“糟化”或绢云母化,或存在不同程度的“暗化”区域,也可转变成为纤维状至细柱状夕线石,沿斜长石中的一些细小裂纹和遭受应变的解理还出现几乎不透明的物质,它们可能原由深熔作用所形成,可称之为“网格状结构”;黑云母可部分地发生分解,在适当的温压条件下则完全分解,形成原可能为熔体的物质,也可转变成为纤维状至细柱状夕线石;角闪石存在一定程度的“暗化”,并形成与斜长石中所见类似的“网  相似文献   
993.
走向21世纪的矿床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翟裕生 《矿床地质》2001,20(1):10-14
文章简要回顾了百年来矿床学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1)矿床成因分类的建立;(2)层控矿床研究与矿床多成因理论的兴起;(3)板块构造与区域成矿规律;(4)矿床模型;(5)型矿床研究;(6)海洋现代热液成矿作用的发现;(7)成矿演化的不可逆性与节律性等。针对21世纪中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矿床学研究出现了两个新趋势;(1)全球化;(2)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面临着三个主要研究领域;(1)成矿理论的推陈出新;(2)研究开发新型矿产资源,建立广义的矿产资源地质学;(3)建立绿色矿业体制所需的矿床学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94.
黄铁矿叠层石丘堆式沉积与块状硫化物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黄铁矿叠层石组构、成分、微量元素、硫同位素、分子生物标志物与产出的构造环境背景的研究可知 ,黄铁矿叠层石的形成是通过沿同生断裂上升喷溢入海的热流体长期脉动作用 ,构成栖息在热水喷口与热液丘堤周围的嗜热微生物群落生存的食物链基础 ,使嗜热微生物围绕热水喷口繁殖的结果。沿同生断裂上升喷溢入海的热流体长期脉动过程中不断吸附、富集成矿元素 ,并将海水中的硫酸盐还原为H2 S。微生物吸附的Fe2 + 与S2 -作用 ,形成黄铁矿叠层石。微生物群落在热水喷口与丘堤附近不均衡发展 ,产生了成矿带内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黄铁矿叠层石丘堆。这种黄铁矿叠层石丘堆体是寻找富矿的显著标志 ,具有重要的成因与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95.
超细白云石矿粉润湿接触角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Washburn方程,采用毛细管上升法,自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装置。提出了相对润湿接触角的概念,测定了3个超细CaCO3粉体在水中的润湿接触角。  相似文献   
996.
The study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for the last 2000 years is very important for predicting climate evolution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vidence of climate change for that period, the Chinese scientists made convincing statements using high-resolution substitution data such as tree-ring, coral and ice core. Continuous accumulated peat sediment is the better substitution data to provide climate information. Selecting the peatlands with a certain area and less human interference, th…  相似文献   
997.
天水地区重力剖面测量结果与地壳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1990年期间在天水地区的重力剖面测量结果,以及用多层变密度直接反演法得到的该区地壳密度分层结构。结果表明,除近地表的沉积层外,该区地壳在纵向上可分为上、中、下三层,其各层的平均密度为2.61、2.66、2.80g/cm^3,各层底面的平均深度分别为16、28、45km,且各层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都比较剧烈。  相似文献   
998.
作物霜冻与低温强度及冰核菌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辐射型霜箱进行控制试验,研究玉米霜冻害程度与低温强度和冰核菌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逻辑斯蒂克(logistic)方程只有在没有冰核菌或冰核菌密度很小的条件下才能描述霜冻与温度的关系,而理查兹(Richards)方程能够在各种冰核菌密度下很好地描述三者的关系。进而讨论了这种关系在确定霜冻指标,制作霜冻预报,选用防霜方法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9.
我国江淮流域近40年异常初终霜冻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用地面最低温度资料,以≤0℃作为霜冻指标,定量地确定出现异常霜冻的判别标准,研究了近40年初终霜冻异常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初终霜冻的异常明显存在地区差异。其变化周期以2~3年和准12年最普遍。其偏离均值大致有两种波型:反向变化和同向变化。前者在淮河流域较突出,后者在长江流域较普遍。当其出现反向变化趋势,且二者偏离均值达最大时,该时期为初霜冻异常偏早(偏晚),终霜冻异常偏晚(偏早)的活跃期。同样,当初、终霜冻出现同向变化时,初、终霜冻异常活路期亦呈现同向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对于Compton散射无损检测问题得出了非线性Volterra积分方程的模型,在某些通常容许的条件下证明了问题适定性,并探讨了一种图象重建的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