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97篇
地球物理   230篇
地质学   336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东北冷涡背景下一次龙卷过程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2年6月12日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发生一次龙卷过程 (简称“612”龙卷),对此次龙卷过程天气形势和雷达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龙卷发生在高空冷涡的东南象限、中高空急流北侧、低空急流左侧的对流不稳定区域及地面较暖湿的环境中,大气对流参数计算结果显示龙卷过程低层 (0~1 km) 的垂直风切变较强 (为6.0×10-3s-1),抬升凝结高度较低 (低于1 km),且龙卷发生前对流有效位能较大。同时,龙卷过程超过50 dBZ的强核高度均在4 km以下,为低质心的对流系统,龙卷产生于一条带状回波与一近似团状回波合并加强后的强回波带中,并逐渐演变成“S”型,伴有“V”型缺口,中心最强值达61 dBZ。根据多普勒天气雷达导出产品并结合径向速度图反映出“612”龙卷是发生在以龙卷涡旋特征为主的尺度较小且垂直涡度较大 (约为3.65×10-2~3.83×10-2s-1) 的强对流风暴中,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02.
近30年东北春玉米发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81—2010年东北地区5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发育期数据、16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趋势变率、秩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近30年东北春玉米关键发育期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春玉米发育期对不同时间尺度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981—2010年春玉米关键发育期 (播种期、抽雄期、成熟期) 均有延后趋势,大部分地区春玉米生长前期 (播种期—抽雄期) 日数减少,生长后期 (抽雄期—成熟期) 日数增加,全生育期日数增加。在绝大多数年份,春玉米播种期在温度适播期之后,成熟期在初霜日之前。近30年对东北春玉米生育期日数影响最大的气象要素为温度,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年际尺度的升温、温度生长期的延长和作物生长期的高温对生育期日数影响显著;结构方程模型指出,作物生长期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对生育期日数影响有间接效应,主导气象要素能够解释生育期日数变异的44%。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北春玉米发育期变化是作物响应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03.
104.
The weathering of mantle peridotite tectonically exposed to the atmosphere leads commonly to natural carbonation processes. Extensive cryptocrystalline magnesite veins and stock-work are widespread in the serpentinite sole of the New Caledonia ophiolite. Silica is systematically associated with magnesite. It is commonly admitted that Mg and Si are released during the laterization of overlying peridotites. Thus,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veins is generally attributed to a per descensum mechanism that involves the infiltration of meteoric waters enriched in dissolved atmospheric CO2.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serpentinite carbonation processes, and related silicification, based on a detailed petrographic and crystal chemical study of serpentinit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rpentine and alteration products are described using an original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micro-X-ray fluorescence images performed at the centimeter scale. Our investigations highlight a carbonation mechanism, together with precipitation of amorphous silica and sepiolite, based on a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process. In contrast with the per descensum Mg/Si-enrichment model tha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rock fractures,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process is much more pervasive. Thus, although the texture of rocks remains relatively preserved, this process extends more widely into the rock and may represent a major part of total carbonation of the ophiolite.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结合大连期货大厦高层钢结构施工放样工程论述了高层钢结构主体施工控制和监测的工艺方法,具体介绍了首层控制网建立,内控点投测、轴线控制,标高控制、标高传递的步骤,以及钢柱扭转、错位、垂直度纠正的方法,对其它高层钢结构施工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Yang  Yunpeng  Chen  Guan  Meng  Xingmin  Bian  Shiqiang  Chong  Yan  Shi  Wei  Jiang  Wanyu  Jin  Jiacheng  Li  Chen  Mu  Xinliang  Yue  Dongxia 《Landslides》2022,19(4):789-808
Landslides - Determining the premonitory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 dam failures can provide an early warning as well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failure process, and...  相似文献   
107.
沉积盆地与近断层地震共同作用会增加地震破坏的风险水平,尤其是盆地下方直下型断层发震情况。采用动力学震源模型刻画断层破裂发震过程,开展沉积盆地直下型断层谱元法地震动模拟研究,探讨不同断层面初始剪应力和成核区位置下三维沉积盆地地表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断层面应力降对盆地地表地震动的影响显著,在断层面强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初始剪应力的增大,即应力降增大,盆地地表峰值响应增大,原因在于应力降的改变影响了断层破裂释放能量,进而引起断层破裂速度改变,最终导致盆地地表响应发生变化;改变断层面成核区位置会对盆地内部地震动分布规律产生影响,当成核区位置从断层中间向断层左侧移动时,盆地左侧地震动逐渐减小,而右侧地震动逐渐增大,最终表现为盆地右侧地震动显著高于盆地左侧,原因在于改变成核区位置后,导致近断层地震动的方向性效应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8.
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工作是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手段,而建设建设用地全程管理系统则是有效落实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工作的的重要工具。结合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现状及建设用地业务需求,分析了建设用地业务及内容,提出了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思路、总体框架、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109.
根据研究区哲斯组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结合泥岩微量元素和饱和烃有机地球化学等地球化学参数,综合研究索伦地区哲斯组的沉积环境,进而解释海平面的相对升降,为研究区哲斯组油气地质条件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哲斯组沉积环境的水体为半咸水,古盐度范围为18.55‰~28.72‰,古气候以温湿为主。B(硼元素)和微量元素比值Sr/Ba、B/Ga等可以反映的古盐度与古水深的变化,两者受海平面升降变化影响;利用定量计算的古盐度和反映古盐度的Sr/Ba值、B/Ga值和Rb/K值等编制了海平面相对变化曲线,显示研究区哲斯组剖面发生了2次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海侵发生在哲斯组底部和中部。据沉积相分析,结合地球化学指标V/(V+Ni)值、稀土元素Ce异常值饱和烃气相色谱,表明研究区哲斯组主要为缺氧、还原的浅海陆棚沉积环境,该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和烃源岩发育。  相似文献   
110.
穆穆  段晚锁 《大气科学》2013,37(2):281-296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的应用研究的主要进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将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CNOP)方法拓展到既考虑初始扰动又考虑模式参数扰动,形成了拓展的CNOP方法.拓展的CNOP方法不仅能够应用于研究分别由初始误差和模式参数误差导致的可预报性问题,而且能够用于探讨初始误差和模式参数误差同时存在的情形;(2)将拓展的CNOP方法分别应用于ENSO和黑潮可预报性研究,考察了初始误差和模式参数误差对其可预报性的影响,揭示了初始误差在导致ENSO和黑潮大弯曲路径预报不确定性中的重要作用;(3)考察了阻塞事件发生的最优前期征兆(OPR)以及导致其预报不确定性的最优增长初始误差(OGR),揭示了OPR和OGR空间模态及其演变机制的相似性及其局地性特征;(4)研究了台风预报的目标观测问题,用CNOP方法确定了台风预报的目标观测敏感区,通过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s)和/或观测系统试验(OSEs),表明了CNOP敏感区在改进台风预报中的有效性.具体地,台风OGR的主要误差分布在某一特定区域,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在台风OGR的局地性区域增加观测,有效改进了台风的预报技巧,该区域代表了台风预报的初值敏感区.事实上,上述El Ni(n)o事件、黑潮路径变异以及阻塞事件的OGR的空间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这些事件的OGR刻画的局地性区域可能也代表了初值敏感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