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张耀存  卢新平 《气象科学》1998,18(2):150-155
本文利用9层菱形截断15波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L9R15)研究了前期冬季和春季海温异常的关键区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冬季赤道东太平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及春季印度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降水明显增多,同时500hPa副热带高压和100hPa南亚高压增强,但从范围和强度上来看,冬季赤道东太平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时我国西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带的夏季降水异常比春季印度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时更明显,由此证实了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2.
我国降水中δ^18O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章新平 《地理学报》1998,53(4):356-364
根据实测资料计算,我国东南部地区以及西北地区的大气降水中δ18O较高,东北和青藏高原南部的δ18O则较低。在我国,温度效应主要出现在中高纬度大陆内部,降水量效应则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这些地区明显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大气水线存在一定的差异,它们与水汽在源地的蒸发以及水汽凝结致雨两个过程的稳定同位素分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3.
通过选取日本7个IGS基准站在东日本大地震前后各3a的坐标时间序列,提取并分析此区域的共模误差的特点和地震对其的影响,以及共模误差对基准站噪声时序的影响。结果表明:滤波后测站各方向坐标时序平均均方根相较于过滤前明显减少,测站坐标可靠性和精确性得到明显提高;地震的发生导致其N、U方向均值分别增大2.1倍和1.5倍;共模误差在N、E、U方向均表现出明显的周期特性,其周期特性在地震前后几乎截然相反,地震对其周期特性的影响必须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84.
作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独特的陆表水热交换过程直接影响中国乃至全球的大气环流运动。将静止气象卫星FY-2F地表温度产品、极地轨道卫星MODIS陆表产品与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CMFD)结合,反演得到时间分辨率为3 h、空间辨率为0.1°的2017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净辐射,利用塔中气象站观测值验证反演结果,并分析地表净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利用卫星遥感与再分析资料获取的地表特征参数与实测值误差较小,决定系数R2均在0.8以上。(2)地表净辐射模拟值与地面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决定系数R2为0.967,均方根误差RMSE为29.193 W·m-2。(3)地表净辐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型特征:早晚值较低,正午值最高,并且夜间值基本为负且变化幅度不大。(4)地表净辐射夏季>春季>秋季>冬季。(5)沙漠边缘散布的绿洲和农田地区净辐射值最高,沙漠腹地次之,沙漠南缘的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冰川覆盖地区净辐射值最低。  相似文献   
85.
Li  Shutong  Li  Shixiang  Guo  Ruiliang  Zhou  Xinping  Wang  Yang  Chen  Junlin  Zhang  Jiaqiang  Hao  Lewei  Ma  Xiaofeng  Qiu  Junli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2021,30(6):4379-4402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different occurrence states of soluble organic matter is the basis and key for shale oil resource evaluation and movable oil and...  相似文献   
86.
孙葭  章新平  黄一民  张新主 《地理科学》2016,36(7):1115-1124
基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1979~2012年夏季6~8月降水实测数据(CMD)和3种不同来源的再分析降水数据,研究和比较副高特征指数与洞庭湖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及空间差异。结果表明: 6、7月副热带高压(副高)脊线位置偏北,洞庭湖流域大部分区域降水偏多,8月偏少;6、7月北界位置偏北使流域东南降水偏少、西北降水偏多,8月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6~8月西伸脊点位置东移使降水偏多范围自东向西增大;6月份副高强度增强使东部和南部降水偏多、西部和北部降水偏少,7和8月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再分析降水数据大体上能反映出7月份脊线指数、6和7月北界指数、6~8月西伸脊点指数和副高强度指数对相应月份CMD降水的影响。 副高特征指数对CMD降水的拟合能力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7.
洞庭湖流域下落雨滴蒸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亚热带季风区内的洞庭湖流域对降水事件取样以及气象资料的收集,采用降水同位素对流域下落雨滴蒸发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流域不同季节大气水线的理论斜率均高于观测斜率,由此可判断形成流域降水的雨滴在下落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蒸发。进一步计算表明流域下落雨滴的蒸发比率介于0.21%~19.29%之间,蒸发比每增大1.0%,过量氘(d)将减小1.38‰。从主要影响下落雨滴蒸发的气温、湿度和雨滴直径来看,流域下落雨滴蒸发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雨滴直径呈显著负相关。另外,流域下落雨滴蒸发随降水量增大呈指数函数递减,其并非指示降水量直接影响雨滴的蒸发,而是湿度、雨滴直径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通过多年的实践,从煤层气赋存特征、煤层气地质学理论出发,分析煤层气与天然气的根本区别。通过对天然气AVO理论的取舍,重建了煤层气AVO技术的岩石物理理论,保留了天然气AVO技术的地震波理论外壳,建立了煤层气AVO技术的地震波理论基础。将煤层气AVO技术的岩石物理基础和地震波理论基础应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在煤层气局部富集区预测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实现煤层气勘探开发从“以工程为主导”到“预测指导下的工程”之转变。  相似文献   
89.
本文利用引入稳定同位素循环的ECHAM4,GISS E,HadCM3和MUGCM模式的模拟对东亚降水中平均δ18O的空间分布、季节差异以及δ18O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由GNIP实测资料得到的δ18O的变化特征.在东亚,降水中δ18O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效应和高度效应.降水中δ18O季节差的最大值出现在受冷高压控制的东西伯利亚,最小值出现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西太平洋.在海洋性气团与大陆性气团频繁交绥的中纬度地区,δ18O季节差相对较弱,但经向变化梯度较大.然而,4个GCM的模拟均显示在中高纬度内陆降水中δ18O明显偏低.温度效应主要出现在中高纬度和内陆区,纬度越高、越接近内陆,温度效应越强.降水量效应主要出现在中低纬度和季风区,最强的降水量效应出现在低纬度沿海或海岛.然而,4个GCM均给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发生在中亚干旱区的降水量效应.这个结果与雨滴在降落过程中重同位素的富集作用有关,但模式对该机制起到了放大作用.GCM和GNIP降水中δ18O统计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GCM统计量的标准差大于GNIP统计量的标准差.然而,当对单站降水δ18O的时间序列作对比时,GCM模拟值的标准差反而小于GNIP实测值的标准差.  相似文献   
90.
刘晋  魏新平  王军 《水文》2014,34(6):49-54
为对比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与典型集总式水文模型新安江模型的径流模拟能力,以钱塘江支流密赛流域为实验流域,以CRU气象数据集为气象输入资料,分别进行SWAT日、月径流模拟与验证,并与新安江模型模拟成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SWAT模型在实验流域的月尺度径流模拟中更具优势,也表明SWAT模型在我国径流模拟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