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417篇
测绘学   271篇
大气科学   260篇
地球物理   379篇
地质学   983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127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张伟  季国松  廖国忠  张启跃  高慧  熊伟  夏时斌  杨剑  李华 《地质学报》2021,95(12):3961-3978
黔西南地区以丫他、烂泥沟、百地等为代表的"断控型"金矿床地处深水槽盆浊积岩沉积建造,其中烂泥沟金矿床埋深达1000m且尚未圈闭,显示了该类型矿床巨大的深部隐伏矿找矿潜力.本文基于丫他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和以丫他金矿为典型矿床的大比例尺找矿方法试验成果,分析了本区"断控型"金矿床的地质和成矿特征,对比研究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多尺度组合异常特征,总结了"断控型"金矿床的勘探找矿模式、靶区优选依据和定量预测评价要素,并利用成矿地质体参数法对丫他金矿床及外围0~2 km深度的潜在资源量进行了定量估算.研究结果认为区域性深切断层及其浅表贯通的次级断层、裂隙网络是该区重要的控矿要素之一,不同尺度、不同组合的物化遥异常对各级别构造的规模、产状等存在响应关系.对丫他金矿床外围及其深部的资源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预测0~2000 m空间仍存在约112.983 t的金资源潜力.化探、遥感浅表组合异常和区域重力、电法剖面相结合的勘查技术方法,能够为本区找矿靶区的优选提供多学科交叉证据支撑,其勘探技术、评价方法值得在黔西南其他找矿远景区推广,能够为后续商业性开发投入指明方向、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92.
扬子西缘东川落雪地区元古宙地层中3890 Ma锆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技术,在扬子西缘滇中东川地区古元古界阿不都组流纹质玻屑熔结凝灰岩中发现了1颗冥古宙锆石,锆石具有明显的核-幔-边结构,其核部的207 Pb/206 Pb年龄为3890±47 Ma,此年龄被解释为岩浆结晶,Th/U比值为0.34;变质边的207 Pb/206 Pb年龄为3561±45~3616±55 Ma,Th/U比值为0.07~0.19.锆石的原位Hf同位素测定给出了176 Hf/177 Hf=0.280317~0.280451,εHf(t)=-4.6~0.6(平均值为-2.5),TDM1=3861~3980 Ma,TDM2=4036~4106 Ma(平均值为4059 Ma).这颗锆石为扬子陆块目前发现的最老锆石,其Hf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说明扬子陆块存在4.0 Ga的地壳增生作用及古老陆壳的再循环;结合前人同位素研究资料,说明扬子西缘东川落雪地区元古宙时同华北陆块可能具有亲缘性;本次的发现,为扬子陆块寻找冥古宙和始太古代物质实体提供重要依据,也为认识地球早期大陆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新信息.  相似文献   
93.
Xiong  Pingping  Zou  Xia  Yang  Yingjie 《Natural Hazards》2021,107(3):2517-2531
Natural Hazards -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of the original grey prediction model is too single, and the original grey prediction model does not consider the time delay of the effect of the current...  相似文献   
94.
目前对塔中志留系物源的认识仍存在不确定性.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2件样品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志留系碎屑锆石主要为岩浆结晶成因,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早古生代460~490 Ma、新元古代760~1 000 Ma、古元古代1 600~2 200 Ma及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2 400~2 600 Ma四个时期,其中新元古代760~1 000 Ma碎屑锆石年龄占绝对优势(56.8%),峰值~850 Ma.结合志留纪时期塔里木板块南北缘的板块动力学背景,通过盆内构造演化及地貌特征的分析以及和潜在源区锆石年龄的详细对比,确定塔中志留系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铁克里克隆起构造带.   相似文献   
95.
马国庆  吴琪  熊盛青  李丽丽 《地球科学》2021,46(9):3365-3375
场源中心位置的计算是重磁数据反演的主要任务之一,现主要通过异常与场源位置之间的数学物理方程来估算地质体的位置.为了快速、准确获得地质体的位置信息,提出基于重磁梯度比值的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场源位置的获取;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所建立的重磁梯度比值水平分布与地质体埋深、构造指数的关系,快速实现异常场源位置计算,且提出利用多个值的相互关系来更加准确、稳定地计算出地质体的信息.该方法可以计算复杂地质体的中心位置,且避免了以往线性方程反演方法需对结果进行筛选的复杂过程,对于存在剩磁的磁异常则采用解析信号的深度学习方法来进行位置反演.理论模型试验证明利用梯度比值的深度学习方法可以准确获得地质体的深度,且通过对比更多点的深度学习计算结果发现,采用多个不同比例极值点可以减弱噪声带来的干扰,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位置.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实测磁异常的反演工作,获得了地下磁性物体的中心位置,且计算结果与欧拉反褶积法相接近,因此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6.
化石类群的分类单元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变化是生物宏演化的2个基本方面,而以往的研究对于后者的关注较少。晚古生代的楔叶类植物易于识别,化石记录丰富,但针对这一类群多样性演化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基于华北板块、华南板块晚泥盆世至早三叠世楔叶类植物属、种以及叶片形态编码数据库,对楔叶类植物宏演化历程进行详细研究。中国(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楔叶类植物的属、种丰富度在晚古生代呈现出不稳定的持续增长,表现为晚泥盆世的初始兴盛、早石炭世杜内期至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的缓慢上升、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至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的快速上升;晚二叠世长兴期,总体的属种多样性骤减;每百万年属种多样性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亦有明显降低。华南板块楔叶类植物的属种多样性总体上小于华北板块,达到峰值的时间为卡匹敦期—吴家坪期,而华北楔叶类植物的属级多样性在空谷期—沃德期达到峰值。中国楔叶类植物叶片的形态多样性的剧烈变化与属种丰富度并不同步,表现为法门期至韦宪期较小,在宾夕法尼亚亚纪达到峰值,随后稍微下降并在二叠纪的大部分时段保持平稳。在晚古生代的叶片形态演化过程中,楔叶类植物的叶面积由小变大、叶片由深裂至不裂、叶尖形状由分裂变为圆形或钝圆、叶轮中的叶从大小相等到大小不等并出现叶镶嵌,这可能与当时植物群落中林下层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7.
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伴随着构造运动、物质迁移和密度变化,将引起地球重力场变化,流动重力重复观测有可能捕捉到与地震孕育有关的前兆信息,从而为中短期地震预测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南北地震带2017-2020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获得了甘东南地区的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图像,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及其与2019年甘肃夏河Ms 5.7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 表明:①震前测区重力异常变化等值线与临潭—宕昌断裂走向基本一致,且在震中附近出现四象限分布特征,夏河Ms5.7地震发生在重力高梯度带和四象限中心附近;②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场经历了"区域性重力异常—四象限分布特征—反向变化发震"的时空演化过程;③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可能引起附近断层区域应力场的调整,从而加速了夏河地震的发生;④区域重力场时变与临潭—宕昌断裂在空间上有较好的对应,综合分析可认为该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临潭—宕昌断裂.  相似文献   
98.
500kN 足尺磁流变液阻尼器设计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们制作的、目前出力居世界前列的500kN足尺MR阻尼器设计的关键技术、阻尼器的性能试验及力学模型的参数识别进行了研究。在对磁流变液材料的最大屈服剪应力、抗沉降稳定性以及磁滞响应时间等关键性能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确认该磁流变液的抗沉降稳定性和其他两项性能指标满足MR阻尼器的设计与工程应用要求。同时,对此500kN足尺MR阻尼器设计的关键技术,包括内置式碟型弹簧蓄能器、磁场防漏设计以及引线保护等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此MR阻尼器性能的试验,依据阻尼最小二乘法,对MR阻尼器采用的修正的B ingham模型的参数进行了识别,得到了与试验结果吻合的MR阻尼器的力学模型。通过研究可知,高性能磁流变液材料的制备以及MR阻尼器设计的关键技术是大吨位足尺MR阻尼器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
基于PPT战略的广东省乐昌市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贫困人口受益为出发点,基于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Pro-Poor Tourism,PPT)战略,以广东省乐昌市为例,开展适用于中国南方林区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的发展模式和旅游扶贫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部门、旅游企业、乡村社区和非营利社会组织都应在提升贫困人口参与度、减轻贫困和生态保护方面承担责任,具体...  相似文献   
100.
The geological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outward growth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debated.The Qilian Mountains o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plateau comprise one of the youngest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the plateau whose understanding is key to deciphering the broader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region.Here,based on a reprocessed deep seismic profile which was originally collected during the 1990 s across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western Qilian Mountains and previous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we find evidence for decoupled crustal deformation that was partitioned by a decollement,in which lowercrustal deformation featured by local duplexing preceded upper-crustal deformation featured by imbricate thrusts.Furthermore,we propose that the Asian lithospheric mantle is being underthrust beneath the western Qilian Mountains,as inferred from patterns of lower crustal deformation which is marked by the Moho geometry.Integrating these results yiel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ithospheric deformation of western Qilian Mountains,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plateau during the Cenozo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