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3篇
  免费   1475篇
  国内免费   2021篇
测绘学   650篇
大气科学   1597篇
地球物理   1774篇
地质学   4058篇
海洋学   716篇
天文学   387篇
综合类   826篇
自然地理   83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472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452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76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5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方念乔  胡超涌 《地学前缘》2008,15(4):132-137
文中讨论了一种评估古气温变化的新方法。我们成功地利用石笋流体包裹体所捕获的Xe/Ar比值,重建了末次冰盛期以来盛行东亚季风的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演化。一种表达成ln(CXe/CAr)的对数式被证明与冷暖周期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从研究的石笋中所提出的δ13C与Mg/Ca曲线一般随区域古气温波动而变化,但不能排除其中有另类气候信号的叠加。我们的工作则明确地指出,流体包裹体所记录的Xe/Ar在各种反映温度变化的替代指标中可能是最好的一种。整体而言,ln(CXe/CAr)曲线与那些基本随暖期和冷期振荡的曲线保持一致。将稀有气体曲线与δ13C和Mg/Ca信号整合对比之后,我们在研究区划分出末次冰盛期以来8组暖/冷旋回。整合后的气温变化模式合理地解释了过去20000年里的区域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92.
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生成期的元素平衡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气的生成期对其成藏有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尚缺少可信、有效方法来对此进行评价。针对这一难题,考虑到无论生物气的生成机理如何,都是一个有机元素之间的物质平衡过程,文章探索并建立了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的元素平衡法,并利用松辽盆地大量的实际分析数据,对这一评价方法(模型)进行了标定和应用。结果表明,松辽盆地生物气的生成可能主要发生在800m以浅的埋深条件下;区内源岩生物气的生成量约为285.0×1012m3;生物气的主要生成期在嫩江组沉积末期之前。  相似文献   
93.
生物气CO_2还原途径中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历史中,CO2/H2还原产甲烷作用对生物气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主要为CO2/H2还原型生物气。笔者以CO2/H2还原生气理论为指导,进行不同初始碳同位素值和不同赋存状态碳源的生物模拟实验,研究CO2/H2还原产气过程中发生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产物中δ13CH4值与底物的δ13C值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在反应母质过量的情况下,碳源的赋存状态可以影响产物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以游离形式CO2还原产生的甲烷δ13C值,相对于以HCO3-、CO23-离子形式产生的甲烷δ13C值轻。通过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田实例分析,探讨了该区生物气的主要底物CO2的来源及赋存状态,对评价盆地生物气资源和有利勘探区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
95.
96.
基于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粉喷桩复合地基现有的沉降计算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粉喷桩的荷载传递规律,提出符合工程实际的沉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7.
某基坑工程土钉支护工作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天河荟雅苑基坑工程土钉支护进行试验和研究,分析了土钉支护体系的工作性状,并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8.
王华  张远明  覃嘉铭  李强  杨琰 《地球学报》2008,29(6):725-728
攀枝花市西区龙洞煤矿经过十余年的生产,不但在地下形成了较大范围的采空区,而且通过影响地下水形成了较大范围的疏干,致使矿区内大部分泉点断流.因而,为确定矿山地下水长期疏干对龙洞泉流域的影响程度,笔者通过比较水库水、大气降水、地下水与渗漏水之间的同位素特征,区分出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并为查明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确定矿坑地下水疏干的影响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坐标转换中公共点选取对于转换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7参数布尔莎模型转换GPS坐标时,由于公共点情况复杂会对坐标转换精度产生影响。本文简述了采用布尔莎模型进行坐标转换的一般过程,结合工程算例考虑了公共点分布的几种情况对坐标转换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坐标转换分区进行的思想,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0.
大巴山西段高川地体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勉略缝合带华北与华南大陆于印支期完成拼合的主要拼接带,在中国大陆的形成与演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勉略带的东、西延伸,至今没有确定的结论,尤其陕西省勉县以东到湖北随州一带,还没有找到确凿的缝合带的证据。现今一些重要的文章多认为勉略带在勉县以东到达宁陕县两河口之后向南转折,沿着高川岩片的位置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向东延伸到湖北随州一带。然而,本文的研究表明,高川岩片是一个独立于大巴山构造带的外来地质体,并称之为高川地体。高川地体是一个由近南北向右行走滑断层与轴向近南北向的走滑剪切褶皱构造组成的右行走滑构造系统,作者认为,它是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向南推覆过程中,被从原勉略缝合带中挤过来的一片,它仅仅是被挟持在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带与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之间的地壳浅层地质体,高川地体现在的位置不能代表勉略带向东的延伸。因此,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也不是中国南北大陆最终碰撞拼贴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