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荷载作用下海底粉土的孔压响应及其动强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选用近海分布较广的粉土为研究对象 ,利用室内动三轴试验结果 ,找出动荷载作用下粉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 ,分析模拟波浪荷载作用下粉土中的孔压响应、临界循环次数 ,确定波浪作用下粉土的应力状态、破坏临界循环次数 ,判断不同深度处的粉土发生液化的可能性及发生液化所需要的时间 ;研究粉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降低 ,为海上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低围压水平下砂的排水行为(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干样沉降法制备样品 ,选用静三轴仪对松砂和密砂样在 10 k Pa至 10 0 k Pa的低围压下的排水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对实验结果作了橡皮膜校正 ,在围压为 10 k Pa的密砂实验中 ,轴向应力的校正值可达到 12 %。实验研究表明低围压下松砂的剪胀性非常明显 ,且存在剪应力极值 ;围压越低 ,松砂和密砂的剪应力极值越小 ,达到最大剪应力所对应的剪应变越小。同时还表明低围压范围内相对密度不同 ,砂的应力应变特性不同 ;此外 ,低围压下砂的内摩擦角高于高围压下的值 ,从而在工程上应重视低围压水平下砂土工程参数的合理选取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及渤海中南部沉积物工程特性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Kasten取样器从黄河口及渤海湾中南部海底沉积物中取样,对样品通过土工性质、微结构研究以及粘土矿物分析,阐明本研究区三维空间展布的海底沉积物形成机理及其工程地质规律,论证水动力作用和斜坡不稳定性对工程特性和微结构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结合WebGIS框架,对民勤绿洲生态预警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基于B/S和C/S结构相结合的分布式Web系统框架,并阐述了保证系统数据和操作安全的关键技术,不但使系统在Web开放式环境下高级别数据得到安全存储管理,而且还保证了基础数据的共享性和可操作性,为民勤绿洲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地震属性分析中水平切片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地震数据体中含有的丰富地质信息,可以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层拉平水平切片地层学解释方法是先将地震剖面目的层段做层拉平处理,然后对切片顺地层层面追踪,勾绘出各种地层现象,并以地层学的观点加以解释。该方法在吉林探区扶新南部地区的应用中,对于识别河道的展布趋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发现了多期叠置的扇型沉积体。另外,还可指导反演数据体的解释,做到对岩性体从定性到定量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For slope condition of ground surface, the asymmetrical deformation about the vertical center line and the horizontal center line of the tunnel cross section can be formed. A unified displacement function expressed by the Fourier series is presented to express the asymmetrical deformation of the tunnel cross section. Five basic deformation modes corresponding to the expansion order 2 are a complete deformation mode to reflect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the tunnel cross section under slope boundary. Such this complete displacement mode is implemented into the complex variable solution for analytically predicting tunneling-induced ground deformation under slope boundary. All of these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verified by good agreements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results. A parameter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eformation modes of the tunnel cross section, geometrical conditions of the tunnel and the slope angle, and “Buoyancy effect” on the displacement field. Finall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onsistent with measured data of the Hejie tunnel in China qualitatively. The presented solution can provide a simplified indication for evaluating the ground deformation under slope condition of ground surface.  相似文献   
7.
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悬浮体季节分布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8年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冬、夏两季悬浮体浓度、浊度及水温和盐度调查资料,分析了研究区水体悬浮体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探讨了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夏季浊度在0.2~37.8FTU之间变化,冬季浊度在1.5~100.1FTU之间变化,均表现为底高表低、东高西低的特征.夏季水温分层明显,表现为表层高、底层低的特征,盐度整...  相似文献   
8.
中国县域乡村地域多功能格局及影响因素识别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论文以中国大陆县域为研究单元,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半变异函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对2000—2015年中国乡村多功能指数进行综合测评,揭示中国县域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定量识别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乡村地域多功能在空间上呈现出平原、东部沿海等地区高值集聚,高原、山地等地区低值集聚,各县域乡村地域多功能整体呈现出逐渐提升态势;② 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对乡村地域多功能的贡献率逐渐增大,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保育功能对乡村地域多功能的贡献率逐渐减小;③ 2000—2015年,中国大陆范围内县域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自相关范围和强度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随机性因子成为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④ 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是影响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两两交互作用会增强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分异;社会环境因素对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逐渐上升,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版《国家普通地图集》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大地图集》系列编研项目之一,它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详细表示了水系、地貌、居民地、交通、境界、土质植被等基础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为了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增设了地表覆盖图组和城市图组,构建了普通地图集的新型结构模式,本文主要对地图集的编研理论与内容策划、选题原则与顾及因素、结构设计与图幅编排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3D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in time domain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studies on artificial boundaries in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a three-dimensional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VSAB) in the time domain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3D VSAB equations in the normal and tangential directions are derived based on the elastic wave motion theory. Secondly, a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ique of wave motion equations along with the VSAB condition in the time domain is studied. Finally, numerical examples of some classical elastic wave motion problems are present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ssociated theoretical solutions, demonstrating that high precision and adequate stability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3D VSAB. The proposed 3D VSAB can be conveniently incorporated in th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program, which is commonly used to study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