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9篇
  免费   1211篇
  国内免费   1861篇
测绘学   731篇
大气科学   674篇
地球物理   963篇
地质学   2860篇
海洋学   787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316篇
自然地理   59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1934年   2篇
  1928年   3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核心与对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地球化学是地学与土壤学、农业、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地球化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流域/区带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元素异常而开展的一项评价和研究工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可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背景值、为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管护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调查还发现了一系列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性的元素异常,针对异常元素分布特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将开展异常元素追踪和成因甄别、生态效应评价和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预警预测等项评价和研究工作。文章论述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介绍了区域地球化学评价的思路,阐述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2.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构造作用的锆石裂变径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所获得的19个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155-243Ma之间,明显地分为2组,分别对应于2个构造活动期,早期为155-189Ma,晚期为189-243Ma。这与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反映的62-100Ma和100-160Ma两个构造期完全一致。早期和晚期构造活动期持续的时间分别为54-60Ma和34-38Ma,而这两个构造期之间的间隔时间,则从早到晚由83-89Ma变为89-93Ma。同时,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与距特斯巴汗断裂和巴寨断裂的距离有关,反映这两条断裂带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3.
绍了采用控制爆破拆除大跨度工业厂房的施工方法,主要论述了在要求振动较小情况下,怎样控制爆破参数。  相似文献   
114.
李英杰  寇程  袁宝玮 《探矿工程》2005,32(12):10-12
通过金哨电站临时围堰高喷灌浆的防渗处理实例,介绍了高喷灌浆围堰防渗板墙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和防渗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5.
岩溶性地基处理是公路建设中时常遇到的问题之一。结合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介绍了压力注浆处理岩溶路基的施工工艺及相关的施工参数,并针对施工中出现的特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6.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地形变前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汶川8.0级地震前GPS、应变、重力等研究结果,提出临震前震源区域可能出现变形不动点现象。地壳变形过程中的不动点现象是临震前区域应力场进入临界状态的重要标志,是地震潜在危险区域划定的重要依据。借助不动点理论,给出汶川地震前变形不动点集合的演化,结合大区域地震活动空区与远场显著形变异常分布,探讨变形不动点现象发生的动力学背景,验证了汶川地震前地壳变形的不动点现象是大区域应力场有序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7.
便携式Li-K分析仪的研制及其在锂辉石中锂的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锂钾主要矿产资源大多分布在西部偏远地区,其勘查找矿或综合利用迫切需要现场快速分析技术的支持。本文介绍了自行开发的便携式Li-K分析仪的主要性能及其在锂辉石中锂的分析应用。Li-K分析仪是一种基于大气压的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光谱仪,以待测液体为放电阴极,实现了样品中Li、K等元素的原子化和激发。该仪器以光纤传导CCD光谱仪作为检测器,其波长范围为345~1015 nm,分辨率3 nm;以Li 670.78 nm和K 769.90 nm分析谱线,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测定Li、K的精密度(RSD,n=14)均低于2%,检出限为0.03μg/m L,检测范围0.1~10μg/m L。研究表明,不同酸度和酸的类型对谱线强度影响较大,且存在显著的样品基体效应,标准曲线法分析锂辉石中Li的结果偏差高达267%;而标准加入法可克服基体效应的影响,获得与ICP-OES一致性较好的分析结果,为现场开展固体样品中Li的测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8.
东坪金矿位于河北省崇礼区,大地构造处于华北地台北缘,燕辽沉降带与内蒙地轴结合处南侧,距尚义-崇礼-赤城深大断裂10km。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系,岩性以片麻岩为主。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有EW向,NW向和NE向,其中以EW向的最为发育。 区内岩浆岩也比较发育,沿尚义-崇礼-赤城深大断裂分布,主要有小张家口超基性岩、水泉沟碱性杂岩和上水泉花岗岩。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呈EW向展布,向南北两侧倾斜,主要岩性为碱性长石正长岩、辉石角闪碱性长石正长岩、辉石角闪正长岩和角闪碱性长石正长岩等。  相似文献   
119.
Big data has emerged as the next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n IT industry after cloud computing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imate observing systems, particularly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high-resolution climate models, and the rapid growth in the volume of climate data, climate prediction is now entering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will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limate prediction. The rapid integration, cloud storage, cloud computing, and full-sample analysis of massive climate data makes it possible to understand climate states and their evolution more objectively, thus predicting the future climate more accuratel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big data in operational climate prediction in China; it analyzes the key big data technologies,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limate prediction oper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data, speculates on the prospects for applying climatic big data in cloud computing and data assimil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notion of big data-based super-ensemble climate prediction methods and computerbased deep learning climate predic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120.
2015年汛期气候预测先兆信号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丽娟  顾薇  丁婷  袁媛  任宏利 《气象》2016,42(4):496-506
文章全面回顾了发布2015年汛期预测时考虑的先兆信号及其应用情况。2015年春夏季厄尔尼诺事件进一步发展,并由中部型向东部型转变,热带印度洋为一致偏暖模态发展;冬、春季北大西洋三极子为正位相;冬、春季北极海冰较常年略偏少,南极海冰偏多;冬季欧亚积雪增量略少,青藏高原积雪略多但气温偏高。通过诊断分析,认为2015年汛期预测的主导外强迫信号是太平洋厄尔尼诺事件和印度洋海温一致偏暖模态。同时参考动力气候模式的预测,在4月初的预报中,重点考虑了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和空间型变化对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影响,有利于东亚夏季风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季风季节内进程偏晚,我国降水呈南多北少型。在5月底的订正预报中,进一步考虑热带印度洋偏暖模态对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南的影响,以及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强度偏弱特征及对夏季风季节进程和强度的影响。经过综合分析,准确地预测了2015年东亚夏季风偏弱、我国夏季降水南多北少的布局,以及季节内主要气候事件的演变。最后对汛期气候预测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