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2篇
  免费   1141篇
  国内免费   1420篇
测绘学   643篇
大气科学   1350篇
地球物理   931篇
地质学   2181篇
海洋学   1017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451篇
自然地理   69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81.
梁莹  张立丰  李惠 《地震工程学报》2015,37(4):1103-1108
以内蒙古大甸子观测井为数据收集对象,利用原始水位观测数据得到该井静态密闭下气压系数、水位与气压的关系以及孔隙度与气压系数的关系,从而分析该井静态密闭状态下孔隙度与体积压缩系数时序特征。结果表明,孔隙度与固体骨架的体积压缩系数和含水层内水的体积压缩系数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在第一象限内,各井含水层介质固体骨架的体积压缩系数随着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含水层内水的体积压缩系数随着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82.
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东段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动断裂带的土壤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在活动断裂危险性评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讨论了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东段的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我们于2012年7月和2013年6月在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东段的羊窖沟以及张家窑两地现场测量了土壤气体组分的浓度和通量。 测量结果表明: ① 断裂带土壤气H2、 Rn、 CO2和Hg浓度空间分布曲线呈现双峰模式, 且断裂下盘土壤气的Rn、 CO2和Hg浓度较上盘的高; H2、 Rn、 CO2和Hg浓度平均值分别是4.61 ppm、 4.81 k Bqm-3、 0.38%和9 ngm-3; 土壤气Rn和CO2的通量平均值分别是6718 Bqm-2d-1和49.83 gm-2d-1; ② 土壤气Rn和CO2在两个测区脱气强烈, 羊窖沟地区土壤气CO2、 Rn和Hg浓度平均值以及土壤气Rn和CO2通量值较张家窑地区高。 这些结果可能是两个测区断裂活动性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983.
桂西地区铝土矿为典型喀斯特型,包括二叠系沉积型和第四系堆积型两亚类。堆积型铝土矿是沉积型铝土矿经抬升、破碎、风化,最后堆积于喀斯特洼地中形成。以平果教美铝土矿为研究对象,探索堆积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矿物的变化与元素迁移。沉积型矿石的矿物组成包括硬水铝石、鲕绿泥石、锐钛矿及少量针铁矿、金红石和高岭石;堆积型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硬水铝石、锐钛矿、高岭石及少量三水铝石和鲕绿泥石。转化过程中堆积型矿石中的硬水铝石含量明显增加,鲕绿泥石含量明显减少。沉积型铝土矿的主要化学组成为Al2O3、SiO2、FeO和TiO2;堆积型为Al2O3、SiO2、TiO2和Fe2O3。两类矿石中元素Zr 、Ba、Nb、V含量均较高,稀土总量变化大,富集轻稀土。质量平衡计算表明堆积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Al、Ba、Sr、Y等元素增加,而Si、Fe、Ti、Nb、V、Ce等元素减少,其余元素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84.
深内部地球结构对内核平动振荡本征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固态内核的平动振荡是地球的基本简正模之一,又称Slichter模,其本征周期大约为几个小时,与地球内部结构密切相关.为了研究影响内核平动振荡的本征周期与内部结构的依赖关系,本文利用球对称、非自转、弹性和各向同性地球模型(SNREI),通过自由振荡运动方程的数值积分,以地球模型PREM为基础,理论上系统研究了地球内部介质(包括密度、地震波速等)分布异常对Slichter模本征周期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Slichter模周期随着内外核边界(ICB)密度差的增加以类似于双曲线的特征显著减小,当ICB密度差从597 kg·m-3减小到200 kg·m-3时,周期增大66.44%,当ICB密度差从597 kg·m-3增大到1000 kg·m-3时,周期减小21.48%;Slichter模周期随着核幔边界(CMB)密度差的增大而缓慢增大;相对于PREM,地球模型1066A在ICB和CMB的密度差分别相差45.321%和1.132%,内部地震波速度和密度梯度也存在差异,但是,当密度差减小到1066A模型提供的数值时,得到的Slichter模周期与基于1066A获得的结果(4.599 h)非常接近,差异分别只有3.762%和0.037%;表明Slichter模本征周期与地球内部介质的精细结构关系不大,而对ICB的密度差非常敏感.内、外核P波波速分布异常对Slichter模周期的影响基本相当,当内核和外核P波波速均增加5%时,Slichter周期分别减小1.02%和1.69%,P波波速分别减小5%时,Slichter模周期分别增加1.27%和1.847%,内核S波波速分布异常比P波波速分布异常对Slichter模周期的影响小1个量级;与地核相比,地幔中的地震波速异常对Slichter模本征周期的影响小1~2个量级;表明地核中地震波速异常对Slichter模周期的影响很小,目前有关Slichter模周期理论计算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所采用的地球模型中内核边界的密度差的差异,本文结果可以为Slichter模的研究、探测及其对地球深内部结构的约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5.
提取了汶川地震前后成都台、木里台和西昌台地磁观测的Z分量数据,分3个时段对采样率为每秒一个点的观测数据每小时计算一个最大谱质心、平均谱质心和谱质心标准差。不同台站和不同时段谱质心的结果比较表明,三个参数在汶川地震前这一时段,成都台地磁Z分量显示较大的变化幅度,并存在震前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其它台站和其它时段没有显示如此明显的特征。对比分析表明,成都台地磁Z分量显示出的谱质心变化是一个与汶川地震有关联的特征信息,且这一特征的出现与台站和震中的距离有关。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研究震磁关系、大地震的孕震机理,大地震的预测及大震发生位置的推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86.
郭莹  张俊峰 《地震工程学报》2014,36(1):713-717,726
利用“土工静力 动力液压 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采用初始成样含水率为0和10%夯击法制备重塑饱和粉土试样,在初始平均主应力为100 kPa,初始中主应力系数为0.5,初始偏应力比为0.433,初始主应力方向角分别为0°、30°、45°的条件下完成非均等固结,然后保持平均主应力和中主应力系数恒定进行不排水循环扭剪实验。着重探讨初始成样含水率和初始主应力方向对粉土动力剪切变形、强度及孔压变化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始主应力方向对重塑粉土的变形与强度特性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初始成样含水率对饱和重塑粉土的动力变形及强度特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87.
张颖  林洋 《四川地震》2014,(3):30-33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灾情信息在不同的抗震救灾阶段会呈现不同的需求特点。使用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快速准确地获取网络舆情信息、掌握舆情热点,对于震后信息发布、舆论正确引导和应急指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舆情监控系统的框架体系、功能构成以及在"4.20"芦山地震应急处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88.
詹必伟  高颖  翟翔  李涛 《测绘通报》2014,(10):111-113
介绍了基于AutoCAD和Microsoft Access工具软件在VB.NET环境中开发实现的DLG质量检查工具,该工具实现批量自动化检查功能,包含幅内检查和幅间检查两大模块,对DLG进行实体的属性和几何拓扑等质量要素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输出为报表。  相似文献   
98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2009-2011年天津地区33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对局地暴雨天气发生前的大气环境物理参数进行统计,对比不同影响系统下预报着眼点的差异。结果表明:天津局地暴雨主要发生在蒙古冷涡、东北冷涡、高空槽前以及高空槽后四种天气系统的影响下。蒙古冷涡系统下应以整层良好的水汽和涡旋系统东南象限深厚的辐合上升运动为着眼点;而东北冷涡系统下则需关注低层水汽条件充沛和中层强烈的辐合抬升;高空槽系统下在动力、水汽以及能量条件配合较为均衡;而槽后型系统影响下若发生局地暴雨,各种强对流参数特征则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局地暴雨过程对强降水落区进行诊断表明,天津构造加密探空由于充分考虑了近地面的温湿风特征,计算所得的可降水量、对流有效位能以及地面至3km高度的垂直风切变对局地暴雨落区具有良好的指示性。同时,个例研究也表明TJ-WRF对局地暴雨天气过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综合应用模式物理量结果能较好地预报局地暴雨落区。  相似文献   
990.
傅莺 《震灾防御技术》2014,9(S1):600-608
本文采用朱介寿等(1984)提供的非均匀速度模型,使用Hypo2000地震定位方法,筛选出汶川MS8.0级地震前8年的2723条地震记录进行精定位;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介于5-20km之间,平均震源深度是12 km。结合地震震中分布图、震源深度剖面图、M-T图等结果,得出汶川MS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地震活动性比中段和南段的活动性弱;时间越临近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周边的应力场逐步增强,靠近汶川主震区域的震群活动有增加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