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6 毫秒
261.
本文描述了采自河南南部桐柏地区蔡家凹大理岩中的放射虫化石,共计7属8种(其中1新属2新种), 包括 Archaeospongoprunum compactum Nakaseko et Nishimura, Yangia chinensis Feng,Shengia yini (Feng), Cenosphaera sp., Triassocampe ? sp., Pactarentinia sp., Triassomitra zhangi n. gen. etsp.和Triassomitra litangensis n. gen. et sp..该动物群形成于三叠纪早期半深海环境,这是在桐柏-大别地区首次发现海相三叠纪地层,据此推论,二叠纪至三叠纪早期,古秦岭洋贯通秦岭-大别地区,是沟通古特提斯和古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印支运动使秦岭-大别洋盆最终封闭。  相似文献   
262.
选择盐边群底部荒田组玄武质岩石(原划为蛇绿岩),通过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盐边群玄武质岩石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通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玄武质岩石岩浆结晶年龄为782±53Ma,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同时获得其中继承性变质锆石年龄为1837±14Ma。变质锆石年龄可能代表扬子地台西缘变质基底年龄,证明扬子地台西缘可能存在古元古代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263.
最近的研究表明,辽北抚顺、清原地区太古宙基底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不存在广泛分布的中太古代地质体。表壳岩系以不同规模分布于TTG花岗质岩石中,主要由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黑云变粒岩及少量片麻岩组成。本文对该区新太古代表壳岩系和TTG花岗质岩石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小莱河斜长角闪岩具近于平坦型的稀土模式[(La/Yb)n=1.0],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存在3种类型角闪变粒岩。类型1角闪变粒岩具平坦型稀土模式[(La/Yb)n=1.1~2.93,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其特征与共生的斜长角闪岩十分相似。类型2角闪变粒岩常量元素组成与类型1角闪变粒岩类似,但轻稀土富集[(La/Yb)n=11.4~20.2],与之存在较明显区别。类型3角闪变粒岩轻重稀土强烈分离[(La/Yb)n=41.83。黑云变粒岩稀土模式和微量元素组成与类型2角闪变粒岩相似,但显示出更为富集的组成特征。TTG花岗质岩石构成辽北太古宙基底的主体。它们轻重稀土强烈分离[(La/Yb)n=25.8~194.4],无明显负铕异常(Eu/Eu^*=0.75~1.35)。研究表明,辽北地区太古宙基底表壳岩系变质原岩主体为拉斑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及相应火山碎屑沉积岩,表壳岩系和TTG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板块汇聚的岛弧环境。它们构成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吉(吉林)-辽(辽宁)-冀(河北)(弧陆碰撞增生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64.
山东沂水太古宙蔡峪和大山岩体SHRIMP锆石年代学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本文首次报道了山东沂水蔡峪岩体和大山岩体锆石 SHRIMP 测年结果。结果显示,蔡峪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为 2562±14 Ma(12个点的~(207)Pb/~(206)Pb 年龄平均值,95%置信度误差,下同),MSWD=4.5;大山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为 2545±10 Ma(10个点),MSWD=6.1。两个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有所差别,但都属于该区同一岩体群,时代为新太古代。蔡峪岩体和大山岩体变质年龄分别为 2518±13 Ma和 2508±5Ma,它们曾分别遭受过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对应的是太古宙末期一次重要的变质构造事件。两个岩体中均含有数量不等、时代不同的古老残余锆石,其中在蔡峪岩体中获得 2.64~2.69 Ga、2.70 Ga、2.82 Ga、2.93 Ga和 3.07 Ga 5 组年龄,在大山岩体的残留锆石中获得 2.63~2.67 Ga和 2.82 Ga两组年龄。2.93 Ga和 3.07 Ga古老残余锆石的发现,进一步证明本区确有中太古亩地体的存在,这对探讨本区太古宙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5.
USB存储式煤层气原位探测仪用于原位检测煤层气的浓度、压力和温度。检测电路以ATmega8单片机为核心,电池供电,霍尔磁钢控制启动。橡胶座封后原位测得压力和温度数据系列,结合系列各点的测量时间,存于U盘;采用专用机械集气瓶收集煤层气,待实验室分析成分、浓度等参数。试验表明,仪器可稳定工作,基本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266.
Using digital seismograms recorded by the Gansu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the inelastic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is calculated based on a genetic algorithm and the method proposed by Atkinson. Then, the site response and source parameters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Moya method. The inversion results indicate the frequency-dependent inelastic attenuation, Q value, in the southeastern Gansu is estimated as Q (f) : 404.2f^0.264 . Except for the Tianshui station, the site responses of the other stations do not show significant amplification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ir basement on rocks. The stress drops of all 39 earthquakes range between 1 × 10^5 and 7 × 10^6 Pa. We also found the dependence of corner frequency on seismic moment and seismic magnitude.  相似文献   
267.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巨型断裂带,总体走向北北东,绵延2400多千米,人们将它分为3段.即,北段(肇兴-昌图),中段(昌图-淮河南岸)和南段(嘉山淮河南岸-广济).在我们的研究区内,将中南段的32.5°N以南称为1段,将32.5°~37.5°N左右称为2段.  相似文献   
268.
论海啸作用与海啸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海啸(或称津浪,tsunami)是海底地震(海震)、火山爆发等因素引发的巨浪。海啸可能在海底形成特殊的事件沉积--海啸岩。海啸岩主要由具丘状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及交错层理的粗碎屑岩或碎屑灰岩组成,它们与触发海啸的地震、形成的震稷岩、火山岩紧密共生。根据云南滇中地区中元古代昆阳群大龙口组的观测研究,认为大龙口组中存在典型的震积岩(包括震裂岩、震褶岩、自碎屑角砾岩)。与之共生的具丘状层理、平行层理  相似文献   
269.
白银厂矿田早中寒武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郭原生  孟桂生 《岩石学报》2000,16(3):337-344
白银厂矿田早中寒武世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玄武粗安岩-英安流纹岩-流纹岩。其中基性和中基性岩类为碱性系列和亚碱性系列,碱性玄武岩主要为钾质玄武岩系列。酸性岩类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全碱含量平均为5.76%,K2O/,K2O/Na2〈1,Fe2O/FeO平殚为0.74;TiO2绝大部分样品含量小于1%(在酸性火山岩中含量较低:0.2%~0.83%,平均为0.53%;基性和中  相似文献   
270.
根据浅地层地震剖面的解译结果,对南黄海西部滨浅海区灾害地质要素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多种灾害地质要素,包括海岸侵蚀与淤积、水下浅滩、浅层气、埋藏古河道和古三角洲、沙脊、陡坡、沙层液化、冲蚀沟槽、滑坡、差异性压实断层等等。探讨了灾害地质要素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并绘制了主要灾害地质要素分布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