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9 毫秒
61.
广西六景泥盆系剖面是中国泥盆系标准剖面之一,通过对其弗拉斯阶-法门阶(F-F)界线附近地层进行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自下而上识别出3个牙形石带:晚rhenana带、linguiformis带和triangularis带。F-F界线位于融县组下部(第7号层与第8号层之间),在谷闭组顶界之上3.32,m处。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F-F之交δ13C具有显著正偏移,增幅为2.0‰,与湖南老江冲、广西垌村和杨堤以及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等地的F-F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记录一致,且具有相近的变化幅度。δ13C正异常与F-F界线上的生物灭绝有关,由于食微生物的高等生物灭绝,微生物大量繁盛,诱导海水缺氧,导致海洋有机碳埋藏速率增加,从而形成δ13C的正偏。F-F界线层发育一套以碎屑灰岩为特色的事件沉积,该事件沉积在广西乃至全球具有等时性,可能与小行星碰撞地球引起的全球性海啸有关。  相似文献   
62.
鞍山东山风景区古老岩带呈巨型包体存在于立山奥长花岗岩(3.1Ga)中,其主体为条带状片麻岩(3.8Ga)。此外还有金云母透闪石岩、(含)黑云斜长角闪岩、闪长质片麻岩、变石英闪长质岩石、细粒奥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伟晶岩脉等。测定了部分岩石的锆石年龄,其中变石英闪长质岩石(A9604)为3.65Ga(Wan et al.,1999),闪长质片麻岩(A9317)为3.5Ga、二长花岗岩(类型I,A9605)为3.1Ga,黑云斜长角闪岩(A0019)为3.3Ga、细粒奥长花岗岩(A0017)为3.2Ga、二长花岗岩(类型Ⅱ,A0020),为2.6Ga,有关岩石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在文中地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古老岩带的地质同位素年代演化序列,认为鞍山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地质体空间上共存是该芡长期地质演化的结果,而不是后期构造作用把它们拼合到一起的,鞍山地区很可能存在>3.8Ga的古老地壳岩石。  相似文献   
63.
石英是石英脉型金矿床中金矿物的主要载体矿物,其含金量与其包裹体中水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光密度D1,D2密切相关,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矿区已知含金石金石英脉石英的标型特征,确定矿区石英脉含金性评价准则,不仅能帮助分析含金石英脉的成矿远景,而且可判别石英脉是否含金,从而减少金品位化学分析的工作量,提高找金效果,是金矿普查勘探中行之有效的找金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4.
造山带沉积地质学是融造山带地层学、沉积学、大地构造学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分支学科,被誉为近年来自层序地层学诞生之后,沉积学领域又一次Benchmark式的跃进.本文着重介绍了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研究中应坚持以活动论思想为指导,借鉴沉积盆地分析中整体分析、综合分析、背景分析和演化分析的学术思想和工作原理,并结合造山带结构和盆地及古海洋格局,确定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造山带沉积地质学包括造山带区域地层学、区域沉积学、区域构造学、地层层序和沉积演化、古地理和古海洋格局、动力沉积学和动力演化模式等内容和多层次综合研究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5.
秦岭微板块位于商丹-武山和勉略-巴山弧断裂之间。泥盆纪时期,微板块主体处于稳定的小型克拉通盆地背景。本文仅从西秦岭中带泥盆系入手,探讨该区泥盆系的沉积体系和盆地格局。小型克拉通盆地北带的西汉水小区以古岛屿滨岸-陆棚沉积体系(艾菲尔期)、碳酸盐台地-生物礁沉积体系(吉维特-弗拉斯期)、深水盆地和泥质浊积岩沉积体系(法门期)为特征。南带武都小区则以陆棚碎屑岩(艾菲尔期)和缓坡型台地-陆棚沉积体系(吉维特-法门期)为主,该小型克拉通,泥盆纪时期是一稳定块体,到二叠纪-三叠纪才受中秦岭裂陷槽分隔成两个块体。  相似文献   
66.
冰川发育对赤道地区碳酸盐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冰期中的全球性冰川事件不仅对全球性海平面变化,而且对低纬陆棚碳酸盐环境的沉积作用也有重要影响。与温暖时期相比,位于低纬度的华南地区在晚霞旦世冰期,晚奥陶-早志留世冰期,石炭-二叠纪冰期中记录了相对低的沉积速度和低的环境分异(反映在相的侧向变化很小)。敏一段冰期深山可以补与最大冰进所对应的海退面分为两部分。早期的沉积环境以弱咸化和富氧为特征。该环境形成浅色,相对富颗粒的灰岩沉积。随着塞冷气候的侵入,  相似文献   
67.
贵州独山的上泥盆统由碳酸盐缓坡和碳酸盐台地两种沉积类型组成,包括13种沉积相和25种微相类型.它们构筑了6个层序,其中3个Ⅰ型层序和3个Ⅱ型层序.与6个层序对应的6个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的速度、幅度和频率显示了不同的特征,第1和第2个旋回呈高幅、低频速进和高频缓退特征.第3个旋回为高幅、高频速进和高频缓退.第4个旋回为低幅、高频的中速进-退特征.第5、6个旋回具中、高幅高频缓进和低频速退特征.本文最后对不同沉积体系域和两种层序界面的成岩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69.
祁连山西段蛇绿岩型超基性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祁连山西段具有代表性的大拉排沟等6个超基性岩体的岩石学,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及副矿物铬尖晶石特征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分布于祁连造山带的蛇绿岩型超基性岩,具有分异后的上地幔组成特点,其成岩作用比较复杂。岩体主要由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构成,为钙碱性系列的镁质超基性岩类。岩石化学成分具高MgO、Na2O,而低Al2O3、Fe2O3、TiO2、CaO、K2O特征。同时,微量元素分析表明,该类岩体均起源于分异作用相对较小的深部地幔。  相似文献   
70.
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中——法数字化地震台网自1996年以来所记录到的微震S-P资料,对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三维速度结构与震源参数进行了联合反演,获得了该区的三维速度成像.速度结果反映出深部构造的一些重要信息,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的活动构造及地震参数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