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6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531篇
测绘学   355篇
大气科学   266篇
地球物理   196篇
地质学   790篇
海洋学   374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51.
中国东部主要入海河流As元素分布、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查明中国河流中As等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规律,于2007—2008年分丰水期和枯水期对中国东部30余条入海河流水体、悬浮物统一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东部河流中As元素溶解态含量均值为3.1μg/L,同世界河流相比,明显偏高;且频率分布直方图具有多个峰值,反映出明显的人为污染。利用富集系数的研究表明,悬浮物同样受到较明显的人为污染。As在河水中的迁移形式以溶解态为主,pH值和温度对As的迁移形式有明显影响。流域内岩石类型对河流中As含量影响显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类广泛分布的流域河水中As含量明显偏高,花岗岩及中、深变质岩广泛分布的流域河流中As含量则偏小。利用生活、工业污水作为As元素人为来源端元,对海河、黄河、长江、珠江等河流人为源进行了估算,分别为46.7%、18.7%、13.5%、8.3%。  相似文献   
952.
太古宙TTG岩石是什么含义?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张旗  翟明国 《岩石学报》2012,28(11):3446-3456
太古宙TTG岩石的成因是一个热门话题,它与太古宙麻粒岩地体并称为太古宙两大疑案.TTG岩石关系到地球早期陆壳是如何形成、生长和演化的.现在流行的观点是,太古宙TTG要么产于板块消减带,要么来自加厚的下地壳,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笔者认为二者证据都不充分.上述认识是将太古宙TTG与现代埃达克岩简单对比得出来的,而这种对比忽略了地质时代和构造背景的差异,正确的对比应当是在太古宙不同类型花岗质岩石之间进行.太古宙地壳异常的热,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板块构造至今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太古宙TTG是太古宙地壳的主要成分,太古宙TTG地体反映的是太古宙地壳的平均厚度,加厚是相对于正常地壳厚度而言的.太古宙地质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的误区,即不恰当地运用“将今论古”的原则,“将今论古”只适合显生宙或中-新元古代.研究TTG岩石意义十分重大,对我们理解前板块构造以及板块构造何时开始的是很关键的.  相似文献   
953.
嵩县大西沟矿区复杂地层钻探施工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东旭 《探矿工程》2012,39(10):32-35
河南省嵩县大西沟矿区地层复杂,构造多,岩层"破、脆、碎",钻探施工非常困难,涌水、漏水、缩径、掉块现象频发,不少钻孔报废。针对该矿区地层特点及施工难点,从设备选择、钻孔结构、冲洗液以及水泥堵漏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了钻探施工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954.
通过对西藏罗布莎科学钻探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阐明深孔钻探施工中经常遇到或需要深入思考的技术问题,总结并提出了对复杂地层施工的经验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55.
河南嵩县庙岭金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外方山地区。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中近南北向断裂带内,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具浸染状、细网脉状构造和微细粒它形粒状晶粒结构、交代结构,围岩热液蚀变有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矿化具有多阶段的特点,属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热液蚀变矿物钾长石Ar-Ar法测年的结果:坪年龄为121.6Ma±1.2Ma,等时线年龄为117.0Ma±1.6Ma,表明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熊耳山地区祁雨沟、瑶沟等金矿床形成于同一时期,属与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流体活动有关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6.
The effects of the depth of the active layer of permafrost on aboveground vegetation in semi-arid and semi-humid region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ere studied. The depth of active permafrost was measured and aboveground vegetation recorded. Differences in correspondence between permafrost depth and aboveground vegetation in semi-arid and semi-humid regions were analyzed. Vegetation cover and biomass were well correlated with permafrost depth in both semi-arid and semi-humid regions, bu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the semi-arid region was larger than in the semi-humid region. With the increase in permafrost depth, vegetation cover and biomass decreased in both regions.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epth of permafrost in the semi-arid region. In the semi-humid region, these at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s permafrost depth increased. It seems likely that vegetation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ill degenerate to different degrees due to permafrost depth increasing as a result of climatic warming. The influence would be especially remarkable in the semi-arid region.  相似文献   
957.
近年来,城市气候变化问题引起高度关注.综合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IPCC AR6)关于气候变暖背景下城市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评估,本文得到以下科学认识:城市化加剧了局部气候变暖,全球许多城市都面临更多更强的高温热浪事件;城市化使得诸多城市区域及其下风向极端降水增加,地表径流加强;沿海城市受到日益加剧的与...  相似文献   
958.
作为岩石圈伸展拉张背景侵位的特征岩石,基性岩墙群(煌斑岩、辉绿岩和辉绿玢岩等)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日益受到地质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显示,基性岩墙在全球范围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区,且年代格架主要集中在前寒武纪时期(2.4Ga、2.1Ga、1.8Ga、1.4Ga、1.0Ga)。目前,国内中生代以来基性岩墙群主要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华南、西藏和塔里木盆地。本研究基性岩墙来自山西省大同附近,对于该套岩墙,本文给出了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证据。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3Ma,岩石具有变化较小的主元素变化特征(SiO2=50.78%~51.35%,TiO2=2.16%~2.32%,Al2O3=14.53%~15.08%,Fe2O3=12.42%~12.66%,MnO=0.13%~0.16%,MgO=5.14%~5.35%,CaO=7.93%~8.25%,Na2O=3.52%~3.78%,K2O=1.01%~1.14%和P2O5=0.24%~0.36%)。另外,基性岩墙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侵石元素(Ba,K和Sr)和高场强元素(Nb,Ta和Zr),亏损Th、Pb和Ti。同时,基性岩墙具有相对一致的(87Sr/86Sr)i比值(0.70422~0.70423),正的εNdt)值(5.8~6.1)和变化较小的Nd模式年龄(tDM1=0.67~0.72Ga,tDM2=0.57~0.59Ga)。以上特征表明,基性岩墙来自亏损软流圈地幔的分布熔融作用,岩浆侵位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辉石和含Ti相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但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影响。基性岩墙的成因上与华北克拉通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后的拉伸作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59.
海洋卫星测高在全球和区域大地水准面建模、全球海洋重力场反演、海底地形探测、海平面变化监测、构造板块运动研究等大地测量领域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海洋微波测高卫星的简要发展历程,重点梳理了卫星测高在全球海洋重力场和全球海底地形建模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对比分析了主流的海洋重力场和海底地形模型;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Ka频段雷达高度计、合成孔径雷达干涉仪3种先进微波测高技术,并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表明它们将在未来若干年呈并驱发展趋势;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海洋卫星测高的另一新型技术,即GNSS反射信号测量技术的研究动态,给出了GNSS-R(GNSS reflectometry)类(试验)卫星的发展脉络和发展前景。卫星测高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多颗测高卫星的组网观测,本文概括了曾经提出的和拟议中的若干组网测高计划,扼要介绍了由我国提出并正在实施的双星跟飞测高模式;最后指出了卫星测高发展的几个主要关注点,包括双星跟飞测高和SWOT(surface water ocean topography)任务的2维海面高(差)测量、卫星测高反演海底地形与高级地形激光高度计观测数据及遥感卫星图像的结合、星载GNSS-R厘米级海面高的载波相位测量、人工智能技术在卫星测高中的潜在应用等。  相似文献   
960.
东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稻是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虽然该地区黑土质量和肥力均较高,但农田施肥过量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因此,为了阐明黑土区水稻施肥空间格局、差异特征及减施潜力,本文选择东北平原黑土水稻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水稻施肥和产量进行了大规模调研分析基础上,结合土壤本底供氮能力培养试验,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由南至北施氮强度和经济产量均逐渐下降,施氮强度下降幅度大于产量下降,氮肥偏生产力逐渐增加。通过与理论适宜施氮量对比发现,辽宁稻区理论减氮潜力达16.7%~24.7%,吉林中、西部稻区潜力达8.7%~17.8%,黑龙江稻区还有2.0%~11.4%理论减氮空间。三省典型水稻土土壤累积矿化量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地上部生物量变化所引起的氮携出量的变化是引起东北黑土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水稻施氮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