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112篇
大气科学   193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384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2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7 毫秒
71.
图文综合办公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吉祥  蒙子武  卓嵩 《四川测绘》2007,30(3):135-137,140
本文通过分析图文综合办公自动化的需求和发展状况,结合规划管理的应用实践,总结了GIS与OA相结合技术在图文综合办公自动化领域应用的方法、模式,阐述了图文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集成方法,并举例说明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2.
Two deep-sea cores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have been analysed for sedimentology, mineralogy and environmental magnet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eliminating the interference from volcanism, several proxies such as quartz content, mass susceptibility and anhysteretic magnetic remanence can be used to indicate the eolian deposit from East Asia,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on paleo-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 comparison of eolian record in Cure RC10-175 with its oxygen isotopic curve has revealed that the peaks of eolian accumulation occurred at the climatic “optimum” of the Holocene and the last interglaciation, showing the fairly complex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inental/pelagic eolian records and the global glacial cycles as well as within the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9291104)  相似文献   
73.
简要介绍用“地气图”方法进行降水预测的基本思路,总结此方法的预报实践,指出省级尺度旱涝预测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强调除加密观测外,上游地热涡增强的能量频散作用是下游地热涡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4.
青藏高原东北缘断层活动变形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和讨论了位错理论模型的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采用走滑和倾滑位错理论模型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多组断层活动产生的三维形变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该地区1999~2001年间的GPS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甘青块体顺时针转动等一些较重要的结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75.
中国高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组织模式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基于2018年高铁网络OD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高铁网络、城市节点等方面探讨中国城市高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地域组织模式,结果表明:①中国高铁网络整体较为松散,东北地区网络密度最高,东部和中部地区作为整体网络的中介作用明显;②重要高铁线路的“廊道效应”突出,中心度呈现出以京广、京沪和沪昆高铁组成的“三角旗状”空间格局并向两侧城市呈不规则递减的态势;③多层级网络识别出紧密关联高铁线路和四横四纵向八横八纵格局的转变;④高铁网络的地域组织形式表现为点-轴串珠模式、双核组团模式和极核模式,高铁网络的完善使组织模式由单核趋向于网络化转变。  相似文献   
76.
中国碳强度关键影响因子的机器学习识别及其演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卫东  唐志鹏  夏炎  韩梦瑶  姜宛贝 《地理学报》2019,74(12):2592-2603
碳强度影响因子数量众多,通过在众多因子中评估其重要性以识别出关键影响因子进而解析碳强度关键因子的变化规律,是中国2030年碳强度能否实现比2005年下降60%~65%目标的科学基础。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对于评估众多因子的重要性存在多重共线性等问题,而机器学习处理海量数据则具有较好的稳健性等优点。本文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居民消费等方面选取了56个中国碳强度影响因子指标,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基于信息熵评估了1980-2014年逐年各项因子的重要性,通过指标数量与信息熵的对应关系统一筛选出每年重要性最大的前22个指标作为相应年度关键影响因子,最终依据关键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划分了3个阶段作了演进分析。结果发现:1980-1991年,碳强度的关键因子主要以高耗能产业规模及占比、化石能源占比和技术进步为主;1992-2007年,中国经济进入快车道增长时期,服务业占比和化石能源价格对碳强度的影响作用开始显现,居民传统消费的影响作用在增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进入经济结构深化调整时期,节能减排力度大大增强,新能源占比和居民新兴消费的影响作用迅速显现。为实现2030年碳强度下降60%~65%目标,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提倡绿色消费,强化政策调控是未来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7.
王姣娥  杜方叶  刘卫东 《地理学报》2020,75(6):1147-1158
中国与东道国之间制度与文化上的差异,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关注的重点,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现代化铁路项目具有“自然垄断”、投资大、涉及地域广的特点,其建设对运营制度与文化的依赖性强,属于一种典型的变革性项目和嵌入式技术转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建设相对薄弱,与中国文化差异较大,且往往不具备铁路运营技术与能力,因此中国铁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从设计—建设—运营乃至投融资进行全链条考虑,并将铁路项目作为“技术—制度—文化”复合体进行培育,即通过制度保障、文化相互适应以及技术标准、管理模式、产业链条的属地化管理,来保障项目的成功运营。蒙内铁路是中国铁路“走出去”较为成功的案例,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技术—制度—文化”复合体海外发展模式,从而为推动海外项目建设与运营成功、“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8.
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智库建设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发展及学科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80年来,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智库为传播人类文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持续利用、维护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回顾了80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地理资源所在高端智库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时间为主线,总结了智库建设的重点领域及特色方向,包括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家重大区划与规划、国情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建设、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美丽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与科技防灾减灾等方面研究和决策服务;提出要继续瞄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继续提升智库建设在研究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战略地位、围绕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标SDGs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建好智库,围绕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应急重大事件建好智库,强化地理模拟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对智库建设的技术支撑,以智库建设推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建设。力争通过5~10年努力,把研究所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成为生产智库产品和支撑国家发展决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79.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刘卫东 《地理研究》2020,39(7):1439-1449
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包括人们的心理和生活、经济增长与就业、国家治理及世界治理等。这些影响使很多学者、评论家、大众、企业家乃至政府官员产生了非常悲观的情绪,舆论中不乏经济全球化将终结、全球供应链将大规模调整、世界治理格局将彻底改变等言论。本文通过建立“全球化的三角结构”剖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机制,并结合疫情对世界的主要影响,试图揭示后疫情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走势。我们认为,资本的“空间出路”、技术的“时空压缩”和国家的开放程度是驱动经济全球化的三个基本力量,这三者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结果影响着全球化进程。从动力机制看,全球化是一个没有终点且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它不会倒退,而是波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已经被全球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脱钩的代价极其昂贵,没有国家会选择完全脱钩。所谓的逆全球化现象,是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世界格局变化及各国应对策略调整的结果。新冠肺炎疫情并不能影响全球化的资本和技术驱动力,但是可能影响国家的开放程度。如果疫情持续时间不是很长,经济全球化将很快会回归原有的发展轨迹,继续进行调整。各国也将继续围绕经济全球化进行斗争、妥协、再斗争,直至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经济全球化可能因为应对疫情而踩下急刹车,甚至暂退半步,但很快将继续前行,向着“包容性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0.
Four marine cyanobacterial isolates, named 104, 109, 113 and 115, from marine water off China's coast can release a large amount of exopolysaccharide (EPS) to medium.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in medium on EPS production by the four isolate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 the EPS released by isolates 104,109, 113 and 115 reached 7.48 g L^-1, 8.33 g L^-1, 18.26 g L^-1, and 6.78 g L^-1 within 14 d,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cyanobacteria,these isolates were assigned to genus Cyanothe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