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7篇
  免费   523篇
  国内免费   859篇
测绘学   516篇
大气科学   349篇
地球物理   416篇
地质学   1491篇
海洋学   52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14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利用Farrell模式,结合烟台海洋洁潮汐,估算了海潮对烟台地倾斜、伸缩仪观测影响的量值。有了这一数据,就可以根据烟台的海潮观测资料对地倾斜、伸缩仪观测资料进行海潮影响的改正。  相似文献   
132.
Four layers of cherts were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Yangla copper deposit,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The cherts possessed the following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1 Low TiO2 and Al2O3 contents, but high ore-forming element (e.g. Cu, Au, Ag) contents; 2 low total REE contents and clear negative Eu anomalies when normalized to chondrite similar to the REE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ssociated massive sulfide ores; 3 silic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cherts in the Yangla deposit being the same as cherts and geyserite of hot-water sedimentary origin; 4 lead and sulfur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cherts in the Yangla deposit being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massive sulfide ores in the Yangla deposit; 5 Rb-Sr isochron age of cherts from the Yangla deposit being identical with that of host strata. Hence, we conclude that the cherts in the Yangla deposit are of hot-water sedimentary origin, which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ssive sulfide ores. The discovery of hydrothermal cherts from the Yangla copper deposit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hydrothermal exhalative origin of the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相似文献   
133.
牟平邓格庄金矿为一富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床,其Ⅱ号矿体金品位及其厚度数据处理表明矿体具有向北侧伏的规律.Ⅱ号矿体深部(-225~-345 m)地球化学原生晕研究表明,其原生晕呈反向分带.据上述研究推测Ⅱ号矿体-345 m以下地段还有盲矿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4.
知识库系统的原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分析了知识的定义、知识的类型、知识的分级、知识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知识库系统的原理。  相似文献   
135.
对西金大厦基坑降水工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金大厦场地勘察工作于1994年8月完成,5年以后开始基坑降水工作,本文分析场地地下水现状,剖析降水设计方案,提出有针对性的降水新构想。  相似文献   
136.
根据广州瘦狗岭断裂带变形历史的野外地质证据以及40Ar/39Ar法和热释光法构造年龄数据,将其划分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韧性拉伸剥离变形期,中侏罗世韧性挤压逆冲变形期,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脆性断裂、硅化作用期,晚白垩世-老第三纪同沉积正断层活动、硅化作用期,老第三纪晚期左行平移兼正断层活动期和第四纪正断层活动期。对该断裂带的变形期次与区域构造演化的联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7.
邹海峰  田莉玉 《世界地质》2001,20(4):350-352
在测定原油中金浓度和对相关岩心样品中金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原油对岩石中金的活化迁移作用。结果表明,原油中的金浓度与对应的岩心样品中含金量呈正相关性,原油对岩石中金具有较强的活化迁移作用,为原油对金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8.
滨海岩溶区过渡带碳酸盐岩溶浊作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海岩溶具有内陆一般岩溶区不同的发育机理,其过渡带混合溶蚀作用是控制滨海岩溶发育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七组不同淡水与海水配比的混合溶蚀实验(封闭CO2-H2O系统),初步得出了过渡带混合溶蚀作用的基本结论:(1)滨海岩溶区过渡带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与内陆一般岩溶区岩溶发育规律的基本一致,即岩性,结构是控制滨海岩溶发育的最主要因素;(2)滨海岩溶区混合过渡带内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速率大于纯淡水或纯海水中同种岩石的溶蚀速率;(3)在不同的CO2分压条件下,滨海岩溶区混合过渡带内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39.
本文对中国东南沿海不含幔源包体的中生代玄武岩和含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和Nd-Sr-Pb同位素对比研究。中生代玄武岩呈Ta、Nb和Hf负异常,低Ce/Pb、Nb/U比值和高La/Nb比值,与岛弧火山岩和陆壳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相类似,说明在岩浆生成和上升过程中,幔源组分受到了陆壳组分的混染。新生代玄武岩呈Ta、Nb正异常和Pb负异常,高Ce/Pb、Nb/U比值和低La/Nb比值,与海岛玄武岩(OIB)相类似,Nd-Sr同位素成分与夏威夷玄武岩类似,因而它们未受明显的陆壳混染。143Nd/144Nd与206Pb/204Pb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和87Sr/86Sr与206Pb/204Pb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本区新生代玄武岩起源于中等亏损程度的软流圈地幔,并与EMII富集地幔组分发生了混合。  相似文献   
140.
金刚石碎岩工具胎体材料添加稀土元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胎体材料中添加稀土元素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添加稀土和未加稀土的胎体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添加稀土比未加稀土的胎体材料的抗弯强度、硬度和冲击韧性均有所提高,其中抗弯强度提高了10%-62%,冲击韧性提高了5%。胎体中添加稀土对提高胎体和金刚石碎岩工具的技术经济指标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为在胎体材料中实现以Fe代Co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