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6篇
  免费   1084篇
  国内免费   3442篇
测绘学   425篇
大气科学   1648篇
地球物理   2279篇
地质学   5288篇
海洋学   722篇
天文学   312篇
综合类   680篇
自然地理   103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357篇
  1992年   322篇
  1991年   403篇
  1990年   370篇
  1989年   417篇
  1988年   437篇
  1987年   362篇
  1986年   260篇
  1985年   351篇
  1984年   288篇
  1983年   213篇
  1982年   169篇
  1981年   121篇
  1980年   175篇
  1964年   90篇
  1960年   52篇
  1959年   109篇
  1958年   123篇
  1957年   1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使用全站仪实测了天山南麓北轮台逆断裂库尔楚段阿克艾肯-喀腊萨喀腊阿塔木冲洪积扇断层崖地形地貌,采用10Be测年方法测定了该冲洪积扇的形成年龄,得到该断裂段垂直位移滑动速率为0.48 mm/a、0.85~1.0 mm/a和1.52 mm/a,并对该断裂段的水平缩短速率和天山第四纪水平缩短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2.
含矿相从酸性熔体中分离出来的条件(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热液学说不能完全解释金属从岩浆 (或岩石 )中分离和富集的自然条件。酸性岩中包体研究表明 ,存在特殊的硅酸盐熔体卤水 (silicate saltmelt brine)相 ,它在熔体结晶早期即从中分离出来 ,其中富含盐类 (质量分数可达 70 %)、金属、水、F、Cl、B等。而实验研究显示 ,原始的酸性熔体在冷却过程中分裂为硅酸盐熔体 (silicatemelt)和熔体卤水 (melt brine) ,熔体卤水还可进一步分离出更多的熔体卤水系列 (melt brines) ,它们也富含金属元素。熔体中高度富集的流体是产生这一过程非常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3.
影响事件层保存潜力的主要因素有 :纯粹的沉积速率、生物成因的混合速率以及机械改造的规模,可以从时间规模 (过渡时间和消除时间 )的角度来考虑事件层保存潜力。基底的机械改造同样对于事件层和正常天气下的沉积物的保存具有重要影响。综合分析影响事件层保存潜力的各种因素表明,在近基的临滨带中、上部及滨外带下部,事件层具有较高的保存潜力,而在近基及远基两端之间的临滨带下部及滨外带上部,事件层保存潜力较低.  相似文献   
994.
玛克苏托夫 (Maksyutov)榴辉岩是乌拉尔—昆仑—祁连—秦岭—大别山元古代褶皱带之一部分。榴辉岩呈团块或布丁夹于片麻岩内 ,由于显生宙与花岗岩侵入有关的退变质叠加影响 ,时代变化自元古代至下古生代。榴辉岩矿物组分恒定但不同程度受绿帘蓝片岩相退变质叠加 ,榴辉岩中石榴石以富铁为主 (f=50 %~ 75% ) ;单斜辉石为绿辉石 Jd40 .3~ 52 .2。据 Krogh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温度计 ,榴辉岩形成温度为 1 0 60~ 686℃ ,压力为 2 2 .3× 1 0 5~ 1 4.1 6× 1 0 5k Pa;PT轨迹具岩浆 (榴辉岩浆 )自上地幔向下地壳上侵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5.
首次在Mir金伯利岩筒中的锆石中发现了烃类包裹体。利用低温荧光光谱仪测定出烃类包裹体的成分为萘和菲的同系物 ,芘 ,1,12苯并芘等 ;其成分与Udachnaya岩筒中的橄榄石内的烃类和Mir岩筒中的石榴石中的烃类的成分相近。测定出锆石的δ13C值为 - 2 1 83‰~ - 3 3 5 4‰ ,与用榴辉岩共生组合中最轻的金刚石测出的同位素δ13C值范围相符。文中引述了有关有机物来源的讨论及多环芳烃 (PAH)由缩聚作用形成的论述。伴生矿物中相当数量的PAH的存在证明在形成金刚石及其伴生矿物的情况下 ,若有相当浓度的自由氢存在则可能发生缩聚作用。这些缩聚作用中碳的来源显然与形成金刚石时碳的来源是相同的 (即液态的CH4,CO及CO2 )。  相似文献   
996.
1 mTRonvcnox: moareS Aun CoxcmSAJluvial rivers have the pOtenhal to adjust their shaPe and dimensions to all flows that tranSPOrtsediment, but Inglis (l94l) suggested that, for rivers that are in regime, a single steady flow could beidenhfied which would Produce the same bankfll dimensions as the natural sequence of events. Hereferrd to this now as the dondnan discharge.Wolman and Mller (l960) idenhfied that the flow doing most bed material transPort over a period ofyears may be taken tO…  相似文献   
997.
1 mTRODUCT1ONThe Loess Plateau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m China with an area of 430,(X)0 lQn2 is well known for itsancient cultUre and serious soil and water loss. About 287,(X)0 km2 of area in this region has an annualerosion be greatC than 1(XX) tlkIn2. The eroded soil totally amounts to more than 2.2 X l0' tons, amongwhich about l.6X 10' tons, on average, is delivered into the Yellow kiver mdeng the river one of thehighest sediment-laden rivers in the word. The serious soil erosion …  相似文献   
998.
波西米亚块体西部长周期电磁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V.Cerv  J.Pek 《地震地质》2001,23(2):166-177
在波西米亚块体西南部做了一条长周期电磁剖面 ,它靠近德国超深钻的位置。用一个二维合成模型对数据做了大体的拟合 ,模型走向东西 ,近地表盖层高度地不均匀畸变。畸变层显示强烈的各向异性 ,优势电导方向为NW -SE至NNW -SSE。讨论了深部区域结构的几个不同的模型 ,其中一个模型可以解释由MT和GDS数据显示的主方向的偏差 ,还讨论了沿特别剖面得到的结果与区域地电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叠加长周期水平分量地震图绘制了大尺度的410和660km地震波速度间断面的形貌图,数据由全球数字地震台网(GDSN)(1976~1996)、地震学联合研究协会-国际部署加速度仪(IRIS-IDA)(1988~1996)和地球透镜计划(Geoscope)台网(1988~1996)提供。来自这些间断界面的下底面反射波是SS震相的前驱波,可用它们的到时来获得各反射界面深度的全球变化。我们分析了13000多个地震记录,这些地震的震级m_o>5.5,震源深度<75km,震中距范围在110°到180°之间。我们拾取并校核SS震相,然后沿间断面反射波理论走时曲线对记录进行叠加,获得了416个半径为10°的等间距覆盖的叠加记录;几乎所有覆盖区的叠加记录都可以看到清晰的410和660km的反射面,而在大约一半的覆盖区可以看到520km的反射面。每个叠加记录上都可量取SS到时与前驱波的走时差,并使用模拟重采样方法获得其不确定性的估计。然后相对于40s周期的各向同性的初始地球参考模型(PREM)计算了间断面的深度,其中地表地形和地表厚度变化校正用Mooney等(1995)的CRUST5.0模型,上地幔S波速度的非均勻性校正用Masters等(1996)的S16B30模型。间断面形态的结果图象比之以前的研究具有更完整的覆盖;相邻覆盖之间观测深度高度相关,并且显示出大尺度的形态变化。660km间断面显示了约38km峰-峰起伏,其区域性的凹陷与环太平洋地区现今和过去的消减带地区密切相关。410km间断面的大尺度形态变化幅度小,与660km界面上的形态变化大不一致。过渡带厚度W_(TZ)按410和660km间断面之间的距离来计算,活动消减带地区(如千岛群岛、菲律宾群岛和汤加群岛)最厚,在南极洲和中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都较薄。W_(TZ)的空间变化与洋-陆差异不相关,但大致与S16B30的过渡带速度相关,这同两种类型的共同热源相一致。小幅度起伏的520km反射界面更难分辨,但就优先观测到的具有大多数资料的那些反射点覆盖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全球性。  相似文献   
1000.
古地震学、地震复发性及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25年中,地震地质学家和古地震学家们在确定单个古地震的时间和强度方面取得了重要信息。全球大部分地区,历史地震记录都短于地震轮回长度(发生一次会释放出某个地区长期累积的平均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