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9篇
  免费   1126篇
  国内免费   3514篇
测绘学   422篇
大气科学   1731篇
地球物理   2342篇
地质学   5426篇
海洋学   754篇
天文学   315篇
综合类   745篇
自然地理   1074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437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441篇
  2000年   457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359篇
  1992年   307篇
  1991年   400篇
  1990年   380篇
  1989年   407篇
  1988年   451篇
  1987年   375篇
  1986年   259篇
  1985年   361篇
  1984年   295篇
  1983年   221篇
  1982年   176篇
  1981年   123篇
  1980年   178篇
  1964年   96篇
  1960年   54篇
  1959年   118篇
  1958年   124篇
  1957年   1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恒山地区变基性岩墙群的发现及"五台群"绿岩地层的解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造填图及剖面研究揭示了恒山中南部"绿岩带"实为变基性岩墙群强烈剪切、构造置换的产物, 它们明显侵入于新太古代灰色片麻岩内及高压麻粒岩区. 恒山高压麻粒岩区产状平缓, 向南逐渐被产状陡立变基性岩墙群侵位. 变基性岩墙的侵位明显晚于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事件, 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并经历后期走滑剪切变形. 锆石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 恒山中南部的变基性岩墙侵位于(2499 ± 4)~(2512 ± 3) Ma之间, 并经历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 恒山南部-五台山区新太古代末期变基性岩墙群的发现, 进一步证实这一时期华北中北部经历伸展构造热事件, 提供了划分太古宙/元古宙界限的构造-岩浆活动事件标志, 及华北与其他大陆早期构造演化对比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992.
大别造山带140~85 Ma热窿伸展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热年代和差异冷却特性表明, 140~85 Ma大别造山带进入热窿伸展作用时期, 由此引发基底广泛熔融、北淮阳剧烈火山喷溢以及合肥盆地断陷等过程. 这次热窿事件包括强热伸展阶段(140~105 Ma)和晚期衰退阶段(105~85 Ma). 在强热伸展阶段, 热窿区集中在大别/红安地块, 并以大别地块热窿作用最为强烈, 某种意义上可将红安地块视为大别热窿翼部. 大别热窿构造包括麻城-岳西热轴、穹核组合及其外围翼部, 热轴平行造山带延向展布, 北淮阳与高压/超高压(HP/UHP)岩石构成下滑翼部, 岳西、罗田热窿核分别占据麻城-岳西热轴东、西两端, 它们最终成型时代不一致. 热窿伸展进程伴随着大别强热中心沿着麻城-岳西热轴迁移摆动, 如果将热窿事件与造山带根部拆沉相联系, 这种拆沉作用应以间歇性、迁移性、规模性与区域差异性为特征. 在伸展衰退阶段(105~85 Ma), 大别造山带仍显现穹状热窿布局, 但其伸展强度、岩浆活动显著减弱. 解析热窿伸展作用, 对于认识大别HP/UHP岩折返模型、"南北大别界限"以及造山过程机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在压力3 GPa, 温度1450~1600 K, 应变速率10-4~10-5 s-1条件下, 对深俯冲带和上地幔中两种重要岩石(榴辉岩和方辉橄榄岩)的流变性质进行了实验研究, 获得了榴辉岩在超高压条件下的流变参数, 应力指数为3.4, 活化能为480 kJ/mol, 活化体积为12 cm3/mol. 实验结果表明具有中等石榴石含量榴辉岩的流变强度与方辉橄榄岩的流变强度在上地幔浅部条件下基本相当, 是多晶绿辉石岩强度的2~3倍和多晶石榴石岩强度的一半. 随榴辉岩中石榴石含量的逐步增加, 岩石的整体流变强度也不断增大.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 计算了不同板块汇聚速率条件下深俯冲大洋岩石圈在不同深度层次上的流变强度, 以及橄榄岩和榴辉岩上地幔流变强度随深度的变化. 研究表明, 俯冲洋壳从下覆的上地幔拆离出来最有可能发生在缓慢俯冲的热俯冲带中; 而快速俯冲的冷俯冲带, 俯冲地壳与上地幔之间在强度上是耦合的, 发生拆离的可能性不大. 过渡带是上地幔中除岩石圈地幔外的高强度和高黏度层.  相似文献   
994.
延长油区侏罗系和上三叠统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的物性受沉积相及埋藏-成岩作用的控制. 河流相砂岩的物性好于三角洲相砂岩(平均孔隙度和平均渗透率分别为14.8%和12.7×10-3μm2, 9.8%和5.8×10-3μm2). 埋藏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 碳酸盐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 晚期成岩阶段富含有机酸和无机酸的酸性孔隙流体及表生成岩阶段的大气降水是形成次生孔隙及导致砂岩物性改善的主要介质.  相似文献   
995.
1 ПостановказадачиНадежныйпрогнозвременивозникновенияземлетрясенияможетбытьобеспеченлишькомплексомпрогностическихпараметров. Прогностическаяценностькаждогопараметранеодинакова,какиразличенмеханизмформированияаномальныхэффектоввразличныхполях.Этосоздает…  相似文献   
996.
1 ВведениеВсвязистем,чтоРеспубликаУзбекистанрасположенанасейсмоактивнойтерриторииЗападногоТянь- Шанябольшуюважностьимеютвопросысейсмическогорайонированияи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места,силыивременисильныхземлетрясений. СэтойцельювИнститутесейсмологииАНТУзБылпрове…  相似文献   
997.
使用全站仪实测了天山南麓北轮台逆断裂库尔楚段阿克艾肯-喀腊萨喀腊阿塔木冲洪积扇断层崖地形地貌,采用10Be测年方法测定了该冲洪积扇的形成年龄,得到该断裂段垂直位移滑动速率为0.48 mm/a、0.85~1.0 mm/a和1.52 mm/a,并对该断裂段的水平缩短速率和天山第四纪水平缩短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8.
含矿相从酸性熔体中分离出来的条件(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热液学说不能完全解释金属从岩浆 (或岩石 )中分离和富集的自然条件。酸性岩中包体研究表明 ,存在特殊的硅酸盐熔体卤水 (silicate saltmelt brine)相 ,它在熔体结晶早期即从中分离出来 ,其中富含盐类 (质量分数可达 70 %)、金属、水、F、Cl、B等。而实验研究显示 ,原始的酸性熔体在冷却过程中分裂为硅酸盐熔体 (silicatemelt)和熔体卤水 (melt brine) ,熔体卤水还可进一步分离出更多的熔体卤水系列 (melt brines) ,它们也富含金属元素。熔体中高度富集的流体是产生这一过程非常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9.
影响事件层保存潜力的主要因素有 :纯粹的沉积速率、生物成因的混合速率以及机械改造的规模,可以从时间规模 (过渡时间和消除时间 )的角度来考虑事件层保存潜力。基底的机械改造同样对于事件层和正常天气下的沉积物的保存具有重要影响。综合分析影响事件层保存潜力的各种因素表明,在近基的临滨带中、上部及滨外带下部,事件层具有较高的保存潜力,而在近基及远基两端之间的临滨带下部及滨外带上部,事件层保存潜力较低.  相似文献   
1000.
玛克苏托夫 (Maksyutov)榴辉岩是乌拉尔—昆仑—祁连—秦岭—大别山元古代褶皱带之一部分。榴辉岩呈团块或布丁夹于片麻岩内 ,由于显生宙与花岗岩侵入有关的退变质叠加影响 ,时代变化自元古代至下古生代。榴辉岩矿物组分恒定但不同程度受绿帘蓝片岩相退变质叠加 ,榴辉岩中石榴石以富铁为主 (f=50 %~ 75% ) ;单斜辉石为绿辉石 Jd40 .3~ 52 .2。据 Krogh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温度计 ,榴辉岩形成温度为 1 0 60~ 686℃ ,压力为 2 2 .3× 1 0 5~ 1 4.1 6× 1 0 5k Pa;PT轨迹具岩浆 (榴辉岩浆 )自上地幔向下地壳上侵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