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晚第三纪以前形成的古土壤可以揭示地质时期的古环境。辨识古土壤的主要标志包括野外形态特征、微形态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当前古土壤分类一般基于现代土壤的系统分类体系,即采用诊断层和诊断特征,辅之以古土壤总体的化学性质等指标划分古土壤类型。形成于晚第三纪以前的古土壤可以重建全球范围的古气候变化历史,同时揭示前寒武纪时期古大气O2分压以及后寒武纪时期古大气CO2浓度水平的演化过程;古土壤具有空间和时间等多重信息,能反映流域或区域的古景观、古地貌、古水文特征。但目前缺乏一个广为接受的古土壤分类系统,成岩作用对古土壤特征的影响以及古土壤记录的古环境信息机制与解译等方面也还需要深入探讨。今后必须加强成岩作用对古土壤特性的影响以及现代土壤与其环境的对应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样品中生物硅( BSi)含量的分析,讨论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及粒度的关系,进而探讨BSi含量反映自然和人类因素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的影响.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介于5.5~ 15.8 mg/g之间,BSi含量与T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BSi含量还较显著地受到粒度影响,较细颗粒沉积物对BSi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变化与气温波动关系不密切,主要反映了森林砍伐和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北部玄武岩上土壤发生的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成敏  龚子同 《热带地理》2001,21(3):207-212
海南岛北部不同时期喷发的玄武岩上发育的土壤构成一个风化成土时间系列。对这一土壤系列的化学特性研究表明,随风化成土时间的增加,pH值不断下降,但至富铁土后,pH趋于稳定,而土壤CEC7,盐基饱和度下降。同时,土体中Al2O3、Fe2O3、TiO2含量增加,而Ca、Mg、K、Na淋失强烈,SiO2含量也不断降低。以土壤中大量元素含量为基础计算多数指标难以反映热带地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迅速而强烈淋失的成土风化过程。常用的土体分子硅铝率和硅铁铝率并不能指示所有土壤的风化成土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14.
云南元谋土地荒漠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元谋地区由于青藏高原隆起而产生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强烈干扰而形成的土壤加速侵蚀,使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不断被蚕食和土壤退化而导致的土地质量下降,最终使土地荒废.因此,控制人口增长,调整区域农林牧结构布局,增加地表覆盖度,是控制区域土地荒漠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古土壤发育与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自中新世以来古土壤的空间分布,类型以及发生学特性,论述了古土壤指示环境变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理论基础,总结了目前由古土壤断推高原隆升的方法,以及不同时期青藏高原抬升的幅度,指出了利用古土壤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成都平原水耕人为土诊断层的微形态特征与土壤基层分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成都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的水耕人为土中,就同一亚类的几种典型土系,对其诊断层的土壤微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划分不同土系及其所属土壤的土壤属性如:土壤颗粒、土壤矿物、土壤结构、土壤形成物等的特征的微形态证据。研究表明:土壤诊断层的微形态特征能够综合地、直观地、准确地反映土壤这些分类属性,同时还能提供土壤生产性方面的信息。所以本研究结果在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以及应用于生产上,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曾娜  柏松  黄成敏 《华北地质》2008,31(1):75-80
陆生蜗牛壳体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分别受蜗牛生长时期植被中碳同位素组成和大气水中氧同位素组成的控制,已成为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的重要代用指标.本文详细介绍了蜗牛壳体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古气候重建的指示机理、样品预处理方法及其在14C测年、古气候和古植被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蜗牛壳体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古气候解释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18.
贡嘎山东坡林地土壤的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贡嘎山东坡寒区林地在海拔2200~3650m的典型土壤,其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主要有暗瘠表层、漂白层、雏形层、石质接触面特征、常湿润土壤水分状况和寒冻、寒性、冷性或温性土壤温度状况.由于泥石流和冰川堆积物对所发育土壤性状有很大影响,提出了划分泥石流岩性特征和冰碛物岩性特征及其诊断指标.根据本区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对研究区典型土壤进行了检索,在分类中首次根据泥石流岩性特征和冰碛物岩性特进行了土壤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19.
土壤次生碳酸盐碳氧稳定同位素古环境意义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土壤次生碳酸盐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是反映古气候与古环境的重要代用指标,其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分别受土壤CO2中C同位素组成和大气水的O同位素控制。在一定深度的土壤中,土壤次生碳酸盐δ^13C就主要受当地植物类型(C3植物和C4植物等)控制。土壤次生碳酸盐样预处理中剔除土壤中原生碳酸盐以及有机物污染尤为重要。土壤中次生碳酸盐C、O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土壤发生学、古气候恢复、古生态重建以及全球变化研究中应用日益广泛,但解译时可能受应用年代范围、成岩作用、原生和次生碳酸盐混杂、土壤碳酸盐多元发生等因素影响,其应用机理和范围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With increasing soil age, the contents of Sr, Ba and ratios of Sr/Be in soils tend to decrease, whereas the contents of V, Sc, Ni, Cr, Co and ratios of Fe/Ni and Fe/Co tend to increase, as evidenced from a study on soils of different ages, developed on basah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Hainan Island. Ba/Nb, significantly correlative with soil age,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soil evolution. By using the mass-balance method, the element migration was discussed with Ti as an immobile el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ement leaching was most intensive in the early pedogenic period. In this period (Primosols) , over 90% of Ca, Mg, K and Na was leached out of soils till Ferrosol formation. The leaching of P occurred mainly at the beginning of soil development. About 60% of Si was mobilized in the stage of Cambosol formation and 80% in the stage of Ferralosol 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