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364篇
测绘学   163篇
大气科学   249篇
地球物理   313篇
地质学   699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981.
Hung-Yu  Wu  Kuo-Fong  Ma  M.  Zoback  N.  Boness  H.  Ito  Jih-Hao  Hung  S.  Hickman  万永革 《世界地震译丛》2007,(1):33-38
台湾车笼埔断层钻探项目(TCDP)钻了2km深的井孔来研究1999年Mw7·6级集集地震中破裂的车笼埔断层的结构和力学状态。在500~1900m的深度进行了TCDP的地球物理测井,包括为了识别地层面的裂缝和剪切区域的双极声学成像(DSI)测井和地层精细成像(FMI)测井。根据钻孔得到的连续岩芯资料,1110m深度的剪切区域被解释为车笼埔断层,位于锦水页岩内,延伸至1013~1300m的深度。整个井孔长度范围内观测到了应力导致的钻孔崩落。这些数据表明总的应力方向(N115°E)基本平行于区域应力场,并平行于菲律宾海板块相对于欧亚板块的俯冲方向。平均应力方向的可变性在不同深度均观测到。特别是在车笼埔断层附近有一个大的应力方向异常。1000m和1310m深度的突然应力偏转接近于锦水页岩的上边界和下边界,表明分层面在集集地震中滑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82.
假定地震可以模拟为多层弹粘性介质中的位错,考虑大地震(Mge;7.0)和GPS数据得出的长期构造加载为形变源,依据多层麦克斯韦弹粘性介质中位错产生的应力变化,计算得到了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给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1920年以来积累库仑破裂应力演化. 地震破裂的断层长度、宽度和滑动量根据前人统计公式和野外地质调查得到. 研究表明,20次Mge;7.0地震中, 除1990年共和地震、1952年当雄地震和1976年松潘双震的后一个事件外,17次大地震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的区域, 触发率达85%. 本研究为中长期地震危险性估计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83.
利用2001年 Mw 78 可可西里强震InSAR同震测量结果,反演了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断裂两侧地壳弹性介质差异.InSAR测量结果显示断层南侧的同震位移比北侧的大20%~30%.根据人工地震反射剖面建立岩石圈模型,以断层两侧杨氏模量差异和震源破裂深度为反演变量,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实测得到的同震位移剖面.反演得到最佳断层破裂深度为20~22km,断层南侧杨氏模量相对北侧比值为81%~92%.结果表明,断层两侧弹性介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由于构造运动作用,断层南部地壳不及北部地壳坚硬.前人利用地震层析成像和大地电磁测深等手段推断青藏高原内昆仑山断裂以南可可西里-羌塘地块地壳内广泛发育低速高导层,我们通过形变场力学分析得到与此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4.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水环境保护--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水资源可再生性理论,对陕西关中水环境保护进行研究。采用定量的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的产业结构优化 工业结构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在推荐的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下,既可以保证经济按规划的速度发展,达到总的经济目标,同时又能够满足水环境污染控制的目标,保护水环境,从而实现水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85.
内蒙古赤峰市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构造控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位于大兴安岭中段的内蒙古赤峰市白音诺尔铅锌矿产于二叠纪黄梁组地层中。矿床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控矿因素研究表明,层状、透镜状矿体分布主要受褶皱构造控制。根据褶皱控矿规律指出了三个找矿方向,部分区段得到地球物理验证,白音诺尔铅锌矿床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986.
广东中部地区雷电和CINRAD雷达回波的统计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2004年4~8月广州雷达资料和广东省电力部门闪电资料,采用闪电位置资料与雷达回波强度相叠加的方法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负闪频次的值偏多时,既不在低层的弱回波上,也不在高层的强回波上,而是在中间层4~16层(2~14 km)的12~45 dBz较强回波上。在6~14层(3~11 km)10~35 dBz回波上,广东中部地区负闪面积偏大。在第1~10层(0.5~7 km)44~51 dBz强回波上,出现负闪雷电的概率是0.4~0.7。  相似文献   
987.
为了研究冻结硫酸钠粉质黏土的变形规律和强度特征,在1 MPa围压下,对-2、-6、-10℃三组温度下不同硫酸钠含量的粉质黏土进行负温三轴剪切试验研究。基于实验数据,计算了冻结硫酸钠粉质黏土的切线模量,研究了轴向应变与偏应力的非线性关系,推导了试样的p-q平面强度准则,提出了冻结硫酸钠盐粉质黏土强度公式,建立了含参数的冻结含盐粉质黏土的修正Duncan-Chang本构模型,并拟合了相关参数,验证了模型精度及适用性。结果表明:试样的偏应力在应变后期趋于稳定,处于向应变硬化过渡的阶段,切线模量E随含盐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规律,切线模量E变化幅度较小,p、q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在0℃至-15℃温度范围内,修正Duncan-Chang本构模型对含盐量小于2.5%的冻结硫酸钠粉质黏土强度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88.
为了提高低信噪比资料速度分析的精度,得到中深层可靠的速度信息。针对关中地区深部隐伏断裂构造调查的地质目标,在二维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采用"优选道集速度分析、动校正、F-K滤波、反动校正、高密度精细速度分析"的技术流程,使得速度谱中能量团聚集,不仅提高了低信噪比地震资料速度分析的精度,而且达到了提高信噪比的效果,进而获得了较高品质的中深层速度场信息与成像剖面资料。   相似文献   
989.
喀斯特山区是一种特殊的山地国土空间类型,系统识别其国土空间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对于合理调控喀斯特山区人类活动的空间作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差且高度脆弱,土地利用的空间异质性和尺度关联性强,非理性人类活动导致局部地区人地关系矛盾趋于尖锐化。通过论证,提出了社会经济、文化民俗、政策制度和人口变化是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利用变化的四大人文驱动因素,解析了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利用变化的多维人文因素作用方式。从土地管理者和土地使用者博弈的视角,遵循“驱动因素辨识—决策分析过程—行为作用结果—反馈路径环节”的思路,构建了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框架,为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优化和管控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90.
呼斯特岩体位于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岛弧带中北缘,是博罗科努成矿带东段典型的与矽卡岩矿床成矿有关的中酸性杂岩体。对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包体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化学研究,探讨了岩浆的成岩演化过程以及矿物成分与成岩成矿的关系。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呼斯特岩体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大陆边缘弧环境,成岩物质来自壳幔混源,成岩过程中经历了岩浆混合作用。岩体形成于较高温度(738~770 ℃)、较低压力(057~142 kbar,1 kbar=01 GPa)和高氧逸度环境。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深度(22~42 km)和高氧逸度有利于可克萨拉—艾木斯呆依铁铜矿床的形成。岩石中的黑云母相对富镁且氧化系数较高,角闪石富镁、富硅且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二者均表现出与铁铜矿化有关的成分特征。岩浆混合作用与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对区内斑岩-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