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2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陈建平  唐菊兴  丛源  董庆吉  郝金华 《地质学报》2009,83(12):1887-1900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是世界级超大型铜矿,从其发现开始迄今,众多学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随着玉龙铜矿开发进入全面实质性阶段,迫切地需要对玉龙铜矿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分析成矿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模式,以便指明玉龙铜矿的找矿方向,达到增加储量满足后续开发的需求.笔者利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主要矿体的三维立体模型,分析了矿体以及矿石类型三维空间分布规律.通过总结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同位素测年,厘定矿床成矿时代,建立出玉龙斑岩铜矿成矿模式.该模式的建立对于玉龙斑岩铜矿乃至三江地区斑岩铜矿床找矿突破和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董庆吉  陈建平  丛源 《地质通报》2009,28(203):208-215
矿床品位-吨位模型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1999年全国矿产储量数据库的资料为依据,在对全国285个硫矿床进行频率直方图、正态及对数正态统计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类型硫矿床的品位-吨位模型。不同类型的模型分布特征表明,中国硫矿资源的找矿前景良好、潜力巨大,其中热液黄铁矿型硫矿床和黄铁矿沉积型硫矿床是今后主要的找矿类型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锰矿资源特征及潜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锰矿资源丰富,截止到2016年,保有储量达15.5亿t,位居世界第六位。中国锰矿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的泛扬子古陆、北部的燕辽、西部的天山和祁连山等地区。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是中国锰矿形成的重要时代。在锰矿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方案:(1)以成矿作用作为一级分类要素,含矿岩系作为二级分类要素的8种成因类型划分方案;(2)根据锰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需要,将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相结合,以成矿作用和预测要素为一级要素,含矿岩系为二级要素的3种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其中,海相沉积型、风化壳型和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是中国具有找矿潜力的主要锰矿床类型。基于此,将全国锰矿划分为11个Ⅲ级锰矿成矿带,对优选出的7个主要锰矿远景区的含锰层位、成矿特征、主攻类型、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中国锰矿资源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部署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黄山–镜儿泉地区位于新疆东天山东部,是我国重要的铜镍成矿带之一。本次研究以该区1∶20万勘查地球化学数据中的Ni、Cu、Co、V、Ti、Cr、Mg O和Fe_2O_3等8个元素或氧化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能谱-面积分形方法(S-A)以及局部奇异性分析(LSA),对与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有关的元素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对异常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第一主成分(PC1)的方差贡献占总体方差贡献的62.9%,各元素均有较高的正载荷,在空间上与已知铜镍硫化物矿床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找矿的指示标志;(2)PC1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可能是地质过程、成矿过程以及表生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3)基于自相似性原理,通过对PC1的复杂场分离以及弱异常增强,发现PC1异常带或PC1异常的奇异值均与NEE向的深大断裂相对应。综合成矿地质条件以及异常带分布特征,认为与康古尔–黄山深大断裂、雅满苏深大断裂以及阿奇克库都克深大断裂等相对应的一系列NEE向的PC1异常带是进一步找矿的有利地段,可优先部署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丛源  李雪梅  董庆吉 《世界地质》2007,26(4):435-440
应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讨论了黄埠岭矿床中指示元素的组合特征。综合对该矿床具有代表性的7号矿脉和10号矿脉的分析结果,确定了黄埠岭金矿床Au的富集与Ag、Cu、Pb、Zn、Bi密切相关,矿体原生晕头晕组合为As、Sb、Hg,主成矿元素组合Au、Ag、Cu、Pb、Zn、Bi,尾晕元素组合为Co、Ni。为矿床的深边部成矿预测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6.
丛源  肖克炎  刘增铁  董庆吉 《地质学报》2016,90(7):1573-1588
"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地处我国西南,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在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基础上,结合新的理论发展,本文新设定并命名了"南盘江-右江Sn-Sb-Mn-Zn-Al-Au多金属成矿区",即重新划(修)定的25片重点成矿区(带)之一。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矿区内划分了6个III级成矿带,初步建立了南盘江-右江Sn-Sb-Mn-Zn-Al-Au多金属成矿区成矿谱系。综合研究认为,区内矿产以锡、锰、锌、铝土矿、金、钨矿等为主,资源潜力巨大。主攻矿床类型为卡林型金矿、沉积型和堆积型铝土矿、沉积型锰矿、深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岩浆热液型钨锡矿,并总结了重要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式。成矿区内圈定了14个远景区,其中10个为重点远景区,4个为远景调查区,远景区的划分指明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和工作部署重点,为国家部署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湘西北水系沉积物测量常量元素含量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湘西北铅锌矿床的层控特征,以研究区含矿层地球化学常量元素含量的统计规律为基础,利用对数比变换(alr、clr、ilr变换)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偏最小二乘(PLS)降维分析,提取了地球化学组合异常,并与常用的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等距对数比变换(ilr变换)相对于其他变换方法有明显的优势,变换后的数据对称特征明显,更趋于正态分布。相对于其他两种降维方法,偏最小二乘法提取的元素组合与研究区铅锌矿的地球化学基本特征更为接近,组合异常与已知矿床分布和构造特征耦合良好,与研究区地质特征吻合,比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得到的结果更易于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丛源  董庆吉  肖克炎 《江苏地质》2013,37(4):562-569
通过系统分析斑岩成矿作用,厘定出3种斑岩型矿床的成矿环境,建立了3种成矿环境下的斑岩型矿床成矿模式,即印支期岛弧俯冲造山斑岩型矿床成矿模式、燕山期造山后与伸展作用有关的斑岩型矿床成矿模式和喜山期陆内转换造山斑岩型矿床成矿模式。根据区域斑岩型矿床成矿模式和典型矿床的研究,总结出三江成矿带斑岩型矿床找矿模型。以找矿模型为基础,采用证据权重法,优选出5个斑岩型矿床成矿远景区,并定量圈定了19个找矿靶区,为本区斑岩型矿床找矿工作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全国重要固体矿产重点成矿区带划分与资源潜力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矿区带是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最集中反映,同时也是地质找矿勘查部署最直接依据。利用全国重要矿产潜力评价成果重新厘定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部署我国重要成矿区带有重要实际价值。成矿区带划分一方面要以区域构造环境及演化为纲,对成矿域、成矿省进行科学划分;同时要研究成矿本身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矿床的多元地物化遥等成矿信息,使得成矿区带符合成矿实际,能够直接找矿。部署区带是根据国家找矿工作部署出发,对成矿区带进行优选排序,具有引导导向作用,往往也能大大促进部署区带地质找矿突破。本次工作以23个矿种圈定成矿靶区,重要矿产地、物化遥异常等信息,并在最新划分的90个三级成矿区带基础上,划分了26个全国固体矿产勘查重点成矿区带,并进一步优选10个重点部署区带。  相似文献   
20.
丛源  董庆吉  肖克炎  刘增铁 《地质学报》2016,90(7):1608-1622
"环上扬子"成矿带地处我国西南。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在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基础上,结合新的理论发展,本文新设定并命名了"环上扬子Mn-Zn-Ag-Cu-Al多金属成矿带",即重新划(修)定的25片重点成矿区(带)之一。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矿带内划分了3个Ⅲ级成矿带,初步建立了环上扬子Mn-Zn-Ag-Cu-Al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谱系。综合研究认为,区内矿产以锰、锌、银、铜、铝土、铅、铁矿等为主,资源潜力巨大。主攻矿床类型为层控改造型铅锌银矿、沉积变质型铁铜矿、蚀变岩型金矿、沉积型铝土矿、沉积型锰矿、沉积型磷矿,并总结了重要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式。成矿带内圈定了16个远景区,其中10个为重点远景区,6个为远景调查区,远景区的划分指明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和工作部署重点,为国家部署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