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现今乃至未来的重要清洁能源之一,其沉积环境和成矿条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2007年、2013年及2015年已先后在神狐、和东沙海域多次成功钻获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由此南海北部陆坡成为探讨天然气水合物沉积成因与成矿条件的重要试验区。然而,南海北部陆坡区的神狐、东沙及琼东南三个海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其各自的水深、沉积特征、气源成因及水合物成矿条件各有特点。本文利用地震沉积学原理,结合不同沉积相和沉积演化和古地貌、海平面变化和构造运动等因素,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地震相。通过对比南海北部陆坡区域的水道系统的MTDs,认为其发育位置、展布和控制因素的不同影响了沉积展布。其中东沙区域位于近物源的上陆坡,神狐区域位于正常的缓陆坡区域,琼东南区域位于远离物源的海底平原区域。并且,水道系统可以分成侵蚀型,侵蚀-加积型和加积型,MTDs也可以分成头部拉张型,中部过渡型和趾部挤压型。  相似文献   
32.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上侏罗统沉积体系演化控制因素不清、沉积模式不明等问题,通过对多条露头剖面精细解剖、详尽写实沉积特征描述等手段,分析了其垂向序列、砂体叠置方式、水动力条件、沉积体系演化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准南中、上侏罗统自下而上分别发育辫状河沉积、曲流河沉积和扇三角洲沉积,古气候与构造造成的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是控制这...  相似文献   
33.
河流相砂体是陆相含油气盆地的重要储层类型,其河型的时空转换不仅是研究盆地演化的直接证据,更是精准评价与预测油气储层的核心内容,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沉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Melut盆地Ruman地区坳陷期Jimidi组为例,通过开展层序划分、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分析、高分辨率储层反演、以及砂体平面展布分析,结果表明:1)坳陷...  相似文献   
34.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东营组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反映了近物源和多物源的特征。通过对研究区的岩心化验分析资料、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的分析,认为深县凹陷东营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类,其中以原生的粒间孔隙为主。研究区岩性孔渗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储层的物性较好,基本为中高孔中渗型储层,根据深县凹陷储层评价标准,可以将深县凹陷储层分为4类,东营组储层主要是Ⅰ类和Ⅱ类储层。深县凹陷东营组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沉积,其沉积作用直接决定着储集砂体的类型、展布范围以及后期成岩改造作用。而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原始沉积作用及后期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控制储层孔隙演化的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35.
华北地区二叠系岩相组合类型、剖面特点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华北地区二叠系以海退型的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在陆相逐步扩大、海域渐渐退缩的过程中,河流环境得以充分发育.形成了以冲积平原体系、三角洲分流平原体系及潮坪-海湾体系所构成的大型克拉通型含煤盆地.本文重点分析二叠系河流的沉积特点,对各类河流的性质、类型以及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作了进一步探索.将华北地区二叠系大致归纳出十种层序类型,其中前八种为河流环境;进而反映出工区的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概貌.  相似文献   
36.
沙垒田凸起及围区凹陷是一个完整的源-汇系统.基于钻井岩心、三维地震及锆石测年等资料,刻画了沙垒田凸起前古近系基岩组成及分布并探讨了古近纪早期源-汇体系配置关系.研究表明,沙垒田凸起自南向北依次发育太古界-元古界混合花岗岩、奥陶-寒武系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中生界火山碎屑岩;其中,凸起东段以元古代混合花岗岩为主,西段以奥陶-寒武系碳酸盐岩为主.结合古地貌可知,砂岩富集区与源-汇耦合系统相对应,即基岩组成、汇水区、物源通道及边界样式共同控制沉积砂体组成样式与规模.对比分析凸起东西段、南北侧各控制要素与沉积砂体间关联性,可知凸起东段南侧混合花岗岩基底、较大的汇水面积与物源通道及斜坡带对应高效源-汇系统.   相似文献   
37.
崖13-1气田陵三段是河控与潮控的辫状三角洲,主要储层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及席状砂,其中河口坝的储层物性比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好,席状砂与远砂坝的物性相对较差,而各类正韵律河道与反韵律的砂坝决定了各垂向流动单元储层韵律特征。气田内的隔夹层与不同规模的海泛面相关,隔层以前三角洲泥为主,分布稳定,而夹层以分流间湾与水下分流间湾泥为主,分布较局限。结合沉积微相分布、储层非均质性及断层的分布,可以把气田区分为两个大区及6个流动单元,而南II、南III区仍可有较好的储层,但由于构造上处于低部位,含气前景还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38.
华北地区二叠系砂岩成分与构造背景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兴河  王德发 《现代地质》1994,8(3):299-307
  相似文献   
39.
陆相断陷盆地三角洲相构形要素及其储层地质模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于兴河  王德发 《地质论评》1997,43(3):225-231
通过对我国东部断陷盆地现代和古代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三角洲的岩相及砂体的几何形态与成因,进而提出了陆相三角洲沉积的主要构形要素。由于构形要素分析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内容,因此,笔者在所建立的储层地质模型上,分析了其结构类型特点及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40.
CTL—713型雷达接收机故障分析李顺利张爱玲刘世学(驻马店地区气象局·463000)1996年汛期关键阶段,我区CTL—713雷达显示的回波强度只有10dBz,较正常的35dBz相差甚远。经分析,判断是接收机出了问题。机器的工作原理是:接收机将所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