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为研究天气雷达快速探测风暴中是否含有冰雹,以组织有效的人工防御,本文根据当冰雹增长区的中数体积水汽凝结体的直径为0.4cm时所对应的等效雷达反射率因子是45dBz的理论计算值,通过对旬邑雷达站1992年7—8月14次风暴的RHI探测,得出降雹时风暴剖面等效雷达反射率因子45dBz的高度应位于O℃层以上2.2km的结论,并对风暴中不同高度出现的45dBz作了物理解释,同时提出了强冰雹云从发生到消亡的演变模式。  相似文献   

2.
用风暴剖面45dBz高度选择防雹作业时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根据云内最初冰雹增长区中数体积水汽凝结体直径为0.4cm时所对应的等效雷达反射率因子是45dBz的物理解释,提出当风暴剖面45dBz的高度位于云体中上部,其温度达到-6℃以上时,需要进行防雹作业。通过对1993年8月7日雹云的演变过程和雷达指挥防雹作业时段的选择进行了个例分析,该次防雹作业的时机符合所选择的标准,使炮点作业区未产生降雹。  相似文献   

3.
旬邑地区冰雹云的早期识别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27,自引:24,他引:27  
分析了1997年到1999年在陕西省旬邑防雹实验区用3 cm雷达观测到的146块雷暴和雹暴云回波资料, 结果表明, 冰雹云和雷雨云的雷达回波特征有明显的差别。冰雹云初期回波和强回波都生成于5.0 km(0~-5℃)左右高度, 然后向上伸展或向上向下同时伸展, 以45 dBz回波顶高≥7.0 km, 顶温<-14℃。雷雨云初期回波和强回波出现高度比较低, 强回波生成后向下伸展; 45 dBz回波顶高<7.0 km,  顶温高于-14℃。以45 dBz回波顶高≥7.0 km, 或以45 dBz回波顶温度低于-14℃, 作为识别冰雹云的指标, 再根据强回波生长情况, 可提前5~10 min识别出冰雹云, 1999年现场识别准确率为86%。三维冰雹云模式计算结果表明, 云的强回波顶高和强度出现剧烈增长是云内冰雹生成引起的, 这也和雷达观测到的冰雹云降雹的先兆特征“跃增增长”现象一致, 而雷雨云的这些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雷达接收机对数动态特性的标定是运用信号源输出信号对雷达接收机、数字视频积分器(DVIP)进行定标,以标定的雷达接收机、DVIP输出特性来对回波信号功率进行测量。1 标定过程 海口和三亚713雷达用的是新型数字化终端,标定步骤如下:2 实际操作过程2.1 信号处理(SP)的主要测试内容、方法、步骤 信号处理板简图:2.1.1 检查1.5V基准电压 该电压由电压基准蕊片LM336产生2.5V,分压后得到 1.5V送往 A/D 蕊片ADS804U作为A/D转换的基准电压。 方法:用万用表在信号处理器板的VREF…  相似文献   

5.
刘颖 《黑龙江气象》1996,(3):43-44,F003
对雷达的探测原理和工作过程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对713雷达的数字化终端CTC-87系统的组成及组成系统的各分机模块,如:视频积分器,天线控制器,雷达定标器,计算机接口的组成和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省台713C雷达自1998年大修以来 ,整机性能稳定 ,运转良好 ,在短时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期间也出现了一些故障 ,下面笔者把3年来713雷达的几例典型故障检修过程介绍给大家。11999年4月29日 ,雷达回波稀少 ,呈条形分布。判断 :故障出在接收机部分 ,属于  相似文献   

7.
通过计算分析用双线偏振雷达可测到的差分反射率ZDR(dB)和反射率ZH(dBz)与降雨率R(mm·h-1)的关系,得知ZDR与滴谱尺度分布和不同截断直径谱的谱型变化有关。用(ZDR,ZH)双参数技术可以推测雨滴尺度分布的形状变化在测量降雨上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测而精度,并可提供相态雨区水成物粒子信息。  相似文献   

8.
宝鸡地区风暴剖面45dBz高度与防雹时机选择李金辉,朱振凯,郭丰朝(宝鸡市气象局宝鸡·721006)根据多年的观测经验,处于正在发展中的对流云,如果其中上部回波强度达45dBz时的高度在0℃层高度加2.2km以上时,将会产生降雹。由此得出地面降雹的4...  相似文献   

9.
根据“85—06”数字化雷达强对流、暴雨回波和长江上游暴雨、云雨概念模型研究课题的要求,使用1986—1995年成都“713”彩色雷达回波传输系统和成气院WRDPS天气雷达数字处理系统收集的大量灾害天气回波资料,对盆地内强对流、暴雨天气雷达回波进行诊断分析,寻找强对流雷达回波识别判据及移动发展规律,综合卫星云图资料及天气模型制作短时短期预报,本工作还对长江上游成都、重庆雷达拼图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在486微机上使用中文Windows3.1操作系统,并完成了与成都区域气象中心DECNET的联网。1995年第四季度,针对成都气象学院数字化雷达收集的回波资料,研究了回波强度与降水强度的统计关系,并与原713雷达采集大量降水回波作了对比,以适应新型数字化雷达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4-1997年4-9月驻马店地区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同期高空图,传真图,卫星云图资料,根据不同天气系统不雷达回波的移动规律,采用FoxBASE+2.10语言在计算机上开发建立了713雷达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1.
放宽了文献「1」中一个定理的条件,指出“3点度和”条件可减弱为对n阶图中满足min{d(x,y),d(y,z),d(z,x)}=2的任意3个独立点x,y,z,有d(x)+d(y)+d(z)≥n。在这个条件下,相应的结果仍成立。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4 ~1997 年4 ~9 月驻马店地区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同期高空图、传真图、卫星云图资料,根据不同天气系统下雷达回波的移动规律,采用 Fox B A S E+ 2 .10 语言在计算机上开发建立了713 雷达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该系统可将实时的雷达回波资料处理后,通过地县计算机网络下传雷达回波信息与短时预报。  相似文献   

13.
接收机是701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放大400MHz的目标回答信号和音频探空信号。回答信号供测距和测角分机对目标进行定位,探空电码信号供观测人员对空中的压、温、湿气象要素收听或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因此接收机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探测工作。701...  相似文献   

14.
713,714CD天气雷达线路设计特点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713、714CD天气雷达线路设计的特点,在可靠性,可维修性及雷达定标精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今后雷达线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东营市713数字化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1995年6月24日发生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暴雹天气过程,对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卫星云图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省713雷达与711雷达探测性能综合分析刁秀广(山东省气象局业务处。济南.250031)利用天气雷达探测降水性质、强度,落时落区等是通过降水回波结构、高度、强弱等特征来判断和测定的,而回波特征又由雷达参数、气象因子、目标物等决定的,所以了解不同波长...  相似文献   

17.
侯淑梅  路西曼 《山东气象》1997,17(2):18-20,24
主要利用东营市713数字化雷达回波和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1996年7月20日东营地区降雹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回波具有明显的雹云回波的特殊形状和跃增阶段,跃增是冰雹云与雷雨云回波的一个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8.
王致君 《高原气象》1996,15(3):381-386
数字化天气雷达定量探测的精度误差与雷达标定的误差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对于双线偏振其差反射率因子ZDR的典型值又为-3-+5dB,而不同类型降水物的ZDR值可能仅相差十分之几分贝,因此,雷达标定的精度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甘肃中川地区雷暴的地闪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利用在甘肃中川地区一次雷暴过程的5站电场变化同步观测资料,对1996年8月12日的4次地闪过程分析发现甘肃中川地区负地闪回击所中和的负电荷离地高度为2.74~5.41km(对应环境温度为-2.0~-15.0℃),而正地闪回击所中和的正电荷离地高度低于2.0km(对应环境温度为±5.0℃)。正地闪放电过程较负地闪中和的电荷量要大7倍左右。在雷暴初期及活跃期前期,地闪回击发生之前有持续170~300ms的云内放电过程,它发生在云下部正电荷区和主负电荷区。与雷达回波的对比发现,负地闪发生在雷暴大于20dBz的强回波区或40dBz强回波边缘而正地闪却发生在相对较弱的回波区域。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南宁713雷达数字化处理系统的云中液态含水量功能做大雨以上的降水预报,通过对1992~1994年间几次较强降水过程的分析,表明这是一种可行的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