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已知矿(集)区深部经过弱矿(无矿)间隔后新出现的矿化富集空间称之为第二矿化富集带。第二矿化富集带是一种相对特殊的矿化垂向分带现象,对它的研究能为开展"矿下找矿"或"矿外找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控制第二矿化富集带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控矿构造场的复杂变化、成矿系统温度场的改变、成矿系统流体场的演化、沉积建造中的多层位控矿作用等因素。第二矿化富集带的研究要点是:首先判别研究区地史时期形成第二矿化富集带的可能性;其次对所研究的矿化富集带的保存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2.
多孔介质中非水相流体运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多孔介质中水、气和非水相流体(NAPLs)的多相流动特点,建立了非水相流体(NAPLs)污染物迁移模型,分析了非水相流体在土壤非饱和区和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规律。通过有限元数值解对轻非水相流体和重非水相流体在土壤系统中的迁移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范围。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合理地描述非水相流体的运移过程和污染特征。土体渗透性和污染物残余饱和度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3.
超轻油页岩渣陶粒的研制与生产工艺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吉林省桦甸市、农安县油页岩资源丰富。以桦甸市示范电厂油页岩渣为主要原料,用新的烧胀试验方法开展了超轻陶粒的研制,采用自制的新试验装置,烧制出的陶粒接近实际陶粒回转窑水平,并可专门烧制小颗粒陶砂,可比现有烧胀试验方法工作效率提高约50倍;并以国产陶粒设备,提出拟建年产20 万m3陶粒工厂工艺方案设计,对窑炉两端的余热利用提出了可行方案。油页岩渣SiO2,Al2O3,R2O含量适中,特别是含碳非常少,可以人为地调整发泡剂的用量而控制陶粒的密度,使在1 030~1 100℃范围内烧制出300~500 kg/m3级陶粒或陶砂。  相似文献   
44.
基于详细的统计数据,从时间、空间、结构等多个纬度,对中国探矿权及地质勘查投资情况进行了时间序列、因素相关性等对比分析和综合研究,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研究,揭示了影响探矿权及地质勘查投资的主要因素、底层逻辑和发展规律,并认为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国内相关产业政策、生态和环境保护压力,“十三五”期间中国探矿权数、地质勘查投入和新发现矿产地持续大幅度减少。“十三五”期间,新立探矿权同比减少52.1%,注销探矿权数是“十二五”期间的3.7倍多。油气矿产的探矿权登记面积和地质勘查投资分别占全国的96%和77.6%;非油气矿产探矿权数占全国的90%以上,有近60%的非油气探矿权在西部地区;非油气地质勘查投资中,水工环及科技等投资额占居半壁江山。预计中国在能源矿产、战略性矿产等勘查领域将增加勘查投入,地质勘查投资将于2024年后逐渐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45.
利用建筑物中金属结构引起的地磁场扰动可以对室内的行人目标进行定位,而且基于地磁场的定位无需布设任何额外设施,因此可以以低成本实现定位。但仅靠单一的地磁技术无法满足室内定位的精度要求。为了解决磁场数据中单点定位的模糊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将PDR与地磁相融合的室内定位方法,并开发了地磁室内导航系统,以智能手机为硬件平台构建磁力计传感器模型,建立匹配轨迹的均方误差准则并实现PDR累积误差实时校正的迭代计算。在68 m×1.8 m的试验区域内,产生的平均定位误差为1.13 m,最大定位误差为2.17 m。本文算法的定位精度比单独PDR算法提升了42%;与单一地磁指纹匹配算法相比,定位精度提高了57%。试验证明,本文提出的融合算法对提高室内定位精度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针对传统路网采集和更新需要昂贵的实地测量以及大量的后续内业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从大规模粗糙轨迹数据中自动生成路网的方法。该方法包含轨迹滤选和路网增量构建两步:第1步通过构建空间、时间、逻辑约束的规则模型,在消除数据中的噪音和冗余的同时,将原始轨迹进行合理分割,滤选形成规范轨迹集合;第2步基于信息熵计算轨迹点周围道路的复杂度,据此自动调节道路分割参数,不断将新产生的路段加入到路网,同时计算道路平均交通流量和速度等路况信息,遍历各规范轨迹的定位点重复以上处理过程,最终得到完整路网。通过昆明市200辆出租车采集的约6851万条轨迹数据进行路网构建试验,并与OpenStreetMap数据比较,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与已有典型方法比较,本文方法能用更少节点提取更高质量的路网。  相似文献   
47.
48.
荒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这一区域。清晰地定义荒漠生态系统生态质量,制定反映生态质量优劣的关键监测指标,集成"星–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可为干旱区生态质量监测、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荒漠生态质量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荒漠生态系统要素、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特征。该研究通过集成卫星、无人机和地面传感器网络的"星–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在区域和站点两个尺度上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要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进行连续监测,通过标准化生态质量指标数值、厘定其阈值范围,构造判断矩阵建立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评价荒漠生态系统质量状况。本论文阐明了构建荒漠生态质量动态综合监测技术规范与评价方法的概念框架,为实现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科学诊断和定量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9.
在使用0级轨道检查仪对有砟、无砟轨道进行快速检测时,轨道表面、内侧附着异物(碎砟、油污、线缆等)致使陀螺产生零点漂移,轨检仪陀螺零点漂移使检测轨道的横竖向偏差产生突变。通常测量现场偏远、网络信号弱,现场无法及时传输原始数据至内业,所以突变位置都是在内业处理时才能确定,这样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本文提出用重复测量波形对应峰值点较差作为突变评判指标,可以有效地将轨向高低较差中含有的系统误差分离出来,统计重复测量的轨向高低较差,把突变的轨向高低当作粗差,运用粗差探测算法找到突变位置,统计消除系统误差后的轨向高低较差的均值和方差,制定探测突变的阈值。按照分析统计算法编制成软件,通过实测数据检验,证明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
湿地地表高程变化的测量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高程变化的测量对于预测海平面上升对湿地的影响以及对浅部下沉的研究至关重要。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湿地研究中心发明的地表高程测量仪是当前可信度最高的测量设备。该测量仪往往与测量沉积速率的水平标志层测量法同时使用,所建立的地表高程水平标志层测量体系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该测量仪与测量体系,并简单总结了地表高程-水平标志层红树林测量网络的最新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包括:沉积速率与区域性泥沙来源有关,而且与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也呈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地表高程抬升速率与考察的各项参数都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