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220篇
地质学   506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海底地形和海洋重力场在一定波段频率域上存在相关性,传统海底地形反演方法主要考虑海底地形与重力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忽略非线性项作用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基于海底地形单元分区的BP神经网络反演方法,改善海底地形反演精度。选取东印度洋北部东经90°海岭附近海域(83°E~92°E,10°S~10°N)为实验区,利用船测水深、卫星测高重力等数据,根据地形特征将实验区分为海盆区和海岭区,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进行海底地形反演,构建了实验区1′×1′局部海底地形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地形单元分区的反演结果模型平均相对误差精度可达1.45%,比未分区的反演结果均方根误差降低了42 m,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2.
利用东印度洋海域周边长期验潮站实测数据、TOPEX/Poseidon等系列卫星测高反演结果,评估了DTU10,EOT11a,FES2014,GOT4.8,OSU12和TPXO8六种全球潮汐模型精度,根据卫星测高结果给出了浅水分潮改正量和长周期分潮改正量的经验模型,又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构建了研究区域精度最优的深度基准面模型。考虑到全球潮汐模型在近岸的影响因素及验潮站位置,将13个验潮站分成开阔海域与近海海域两类,与潮汐模型的对比,结果表明,DTU10和FES2014模型分别在开阔海域和近海海域精度最优。根据潮汐模型在不同分潮处的精度,如EOT11a模型在O1和K1分潮处精度较高,DTU10在N2,M2,S2和K2分潮处精度较高等,分别构建了开阔海域与近海海域的组合深度基准面模型,计算得知误差分别为11.33和20.95 cm,其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3.
针对目前《中药化学》实验课设置中的问题,提出基于“三级训练”的《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这一思路。三级训练包括一级“基础实验技能训练”、二级“验证性实验”、三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目的是将“基础实验技能”“融会贯通能力”“创新能力”三者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4.
45.
“甘肃省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实现了作业装备的网络化管理,它以先进的监测系统为基础,依靠现代化的通信网络,应用3S集成技术,开发以甘肃省详细地理信息为背景,集成应用多种信息资料的人工影响天气地理分析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实现作业条件的自动报警和发布作业指令。  相似文献   
46.
积云并合在强对流系统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付丹红  郭学良 《大气科学》2007,31(4):635-644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平衡模式(MM5V3),模拟研究了积云并合过程在北京2001年8月23日一次产生强降水和冰雹对流天气形成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积云并合在此次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形成中有非常重要作用。整个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单体并合、积云团并合和强中心并合的多尺度并合过程。首先,相邻孤立对流单体之间通过在中层形成云桥并合成为积云团,接着相邻积云团之间也通过中层云桥并合形成具有多个强中心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最后,中尺度对流系统内强中心实现并合。而强中心并合过程伴随着强降水、大风等剧烈天气的产生。积云下沉气流对于积云并合有着重要作用,由强辐散出流形成的上升气流及与环境风相互作用有利于并合的形成和发展。并合过程导致云内上升-下沉气流增强,对流运动发展加强,有利于水汽转化,形成大量过冷云水和冰相粒子。大量冰晶和霰的形成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47.
中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为正气不足,肝脾肾亏虚。其病因为受风、寒、湿、热等邪侵袭,内外合邪,气血不畅,痰浊瘀血闭阻经络、筋脉、骨节所致。痰瘀是病理因素,虚邪是痰瘀形成的病理基础。从虚、邪、痰、瘀4个方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8.
利用观测量分布函数作为权函数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密度权法的抗差性和收敛速率,证实了用密度权法处理含粗差数据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9.
台风对海洋叶绿素a浓度影响的定量遥感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台风对海洋水色环境的影响,是目前海洋遥感技术又一应用领域。由于台风期间天气恶劣,遥感资料较少,国际上主要针对个别典型台风,研究其对海表温度、海洋叶绿素a浓度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很少通过遥感资料系统地对这一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建模。自2000到2007年,过境中国近海以及西北太平洋海域台风近百次,作者通过系统地分析这期间MODIS,SeaWiFS的3A级叶绿素a浓度数据,结果发现:(1)台风促进了相应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大幅增长,总体上平均增长约1.426倍,个别区域在5倍以上,同时,该增长一般延后3~6d,在7~10d后恢复到原来的水平;(2)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一元统计线性回归,发现叶绿素a浓度增长比(Rchl-a)与台风影响因子(Tsub>w)满足如下关系:Rchl-a=0.0012Tsub>w+1.017,其相关系数达0.8;(3)台风期间叶绿素a浓度与无台风时叶绿素a浓度之间有很强的线性关系,其关系满足:Cchl-a=1.2367C0chl-a+0.0636,且相关系数高达0.98。这一初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通过遥感手段深入研究台风对海洋水色环境的影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0.
付帮才 《河南国土资源》2009,(9):F0003-F0003
2007年以来,洛阳市按照"数据准确、工作一流、保障有力、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确保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