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563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刘德福  零磊  刘庆有 《吉林气象》2010,(3):30-31,48
高山移动通信基站处在雷电相对活跃的环境,易遭雷击。如何减少雷击灾害,是摆在移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述了高山移动通信基站应采取的防雷技术与措施,希望对解决移动通信基站防雷难题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2.
华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始于 15 0~ 14 0Ma ,终于 110~ 10 0Ma ,峰期是 12 0~ 110Ma ,总体上是由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展构造体制 ,由EW向转变为NNE向的盆岭构造格局。但是转折过程有复杂的细节和多次挤压与伸展的转变 ,边缘与克拉通内部、北缘与南 (东 )缘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有一定的变化。南 (东 )缘的挤压构造以 2 30~ 2 10Ma为主 ,然后在 130~ 110Ma期间达到构造转折的剧变期。北缘则似乎表现出 2 30~ 2 10Ma和 180 ( 170 )~ 16 0 ( 15 0 )Ma两期挤压构造 ,130~ 110Ma是构造转折的峰期。盆地的演化有多样性 ,燕山地区前晚侏罗世时期呈现出北东东向褶皱逆冲带与挤压挠曲盆地带相邻并存的盆山结构 ;而后晚侏罗世时期呈现出北北东向裂谷盆地与断隆相间的盆岭结构 ;晚侏罗世后时期则呈现出北东—北北东向盆地与“活动”断隆相间 ,并受北东东向褶皱逆冲带控制的盆山结构。大别山南北隆升历史完全不同。深部结构的研究表明 ,华北东部的岩石圈在古生代末期已有减薄表现 ,在中生代急剧减薄 ,地幔和下地壳发生大规模置换 ,至 130~ 110Ma到达顶峰。新生代以来又有加厚的趋势。中生代构造转折不具典型造山带特征 ,可能与周围块体夹击引发的区域性大规模地幔隆起有关  相似文献   
123.
陈博  侯泉林  冯宏业  郭虎  许英霞 《岩石学报》2019,35(7):2086-2104
阿沙哇义金矿位于中国新疆南天山造山带,属于著名的中亚南天山锑-汞-金成矿带的东延部分。该矿床严格受断裂所控制,以浸染状黄铁矿化、毒砂化为特征。矿化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无矿或贫矿石英阶段,中期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晚期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中期是主要成矿阶段。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以H_2O为主,摩尔含量为75%~93%,其次为CO_2,摩尔含量为6%~25%,其余为CH_4、C_2H_6、H_2S、N_2和Ar;液相成分阳离子以Na~+为主,含少量K~+、Ca~(2+)离子,阴离子以Cl~-为主,SO~(2-)次之;矿石的Au含量与其流体的CO_2含量呈反相关,与K~+含量呈正相关。硫化物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围岩地层和矿石中的黄铁矿和毒砂是重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Au含量为0~0. 09%,平均值0. 03%;毒砂Au含量为0~0. 28%,平均值0. 07%;(2)黄铁矿和毒砂Au含量与其自形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环带状黄铁矿较均质结构黄铁矿具有更高的Au含量;(4)岩体中的黄铁矿几乎不含Au。在成矿构造环境、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金矿富集机制、成矿温压条件等方面,该矿床与世界上大多数造山型金矿显示出一致性,成矿类型应属于剥蚀程度较浅的造山型金矿。断层阀作用控制的断层愈合-破裂导致的流体不混溶作用是本区金富集、沉淀的最重要机制,但流体混合机制对金的富集沉淀也发挥了作用。黄铁矿、毒砂发育及较多的含炭物质三者共存是本区寻找富矿的关键标志。  相似文献   
124.
估算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识别其异常对人为污染判别与环境风险评估非常重要。采集并分析了珠江58件水系沉积物样品,经分析检验,Al、Fe和Sc被选作参考元素,并对比了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及识别异常值的方法。其中,基于最小截断二乘法的回归分析是定义地球化学背景的有效方法,它是一种对异常值不敏感的稳健统计方法,而基于局部富集因子的箱线图和回归诊断图更适用于识别异常值。珠江不同河段重金属污染存在差异,北江和河网区主要受As、Cd、Cu、Pb和Zn污染,东江主要受Cu、Cr和Ni污染,而西江几乎不存在重金属污染。水系沉积物的主要污染类型是点源污染,主要污染来源是采矿和电镀等相关的工业活动。  相似文献   
125.
以珠江三角洲平原为研究区域,对其7个区县102件水稻根系土样品进行土壤理化参数及Pb形态分析,探讨在第四系分布区土壤Pb全量及Pb活动态含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样品中Pb元素平均含量为46.47mg/kg,略高于广东省土壤Pb含量背景值(36mg/kg),表现出一定的累积趋势。研究区自西北陆相沉积区至南部海陆交互相沉积区,元素含量增高。Pb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形态赋存在土壤中,迁移能力弱。影响土壤Pb全量的因素主要有Al2O3、K2O、Tl、Mo;影响土壤Pb活动态的因素有Pb全量、pH、有机质、CEC、P、TFe2O3、Mn;其中,p H是控制Pb元素活动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6.
自然界中有机质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且性质各异,不论在水体还是在沉积物(岩)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探讨各类型有机质聚集和沉积过程的差异性,对深化认识有机质沉积特征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机质,包括生物体自身、生物残体、动物排泄物以及生物分泌的有机分子等,各类型有机质的性质差异极大。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将海洋中有机质划分为颗粒有机质(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和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而DOM又可划分为胶体有机质(colloidal organic matter,COM)和真溶解有机质;从聚合体形式上看,又有海雪和悬浮体等存在形式。进一步分析发现有机质的形态包括生物体、生物残体、排泄物和有机质聚合体等,并且各类型有机质与无机矿物以不同的形式共存。此外,DOM与POM间存在一定的转化关系。这些性质和特征架起了不同类型有机质间聚集和沉积的桥梁。在沉积物(岩)中通过粒度或密度分级分离及孢粉相分析,也发现不同类型的有机质,如生物体、生物残体和无定形等,它们常与特定的无机矿物共生,如无定形多富集在黏粒级颗粒中,而生物体和生物残体多富集在粗颗粒中。进一步溯源发现沉积物(岩)中的各类有机质与生物有机质或海洋中有机质的类型极具相似性,这些特征展现各类型有机质在沉积过程中的差异性。综合有机质的形态、性质以及与矿物共生关系,认为有机质可通过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等3种不同的方式沉积保存,其中机械沉积的有机质以惰性的生物残体为主,化学沉积的有机质以活性极强的无定形为主,生物沉积有机质以活性较强的微生物和粘附物为主。有机质沉积方式及有机质特征、矿物—有机质间关系和保存条件的差异,决定了有机质的演化命运的不同,进而对有机质生烃以及碳循环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7.
对合肥地区浅层地下水取样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分类指标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可以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Ⅰ类水、Ⅱ类水和Ⅲ类水)占59.3%,经过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Ⅳ类水)占30.5%,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10.2%。在地下水评价指标中,挥发性有机指标较好,毒性重金属指标和半挥发性有机指标次之,无机毒理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较差。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化学组分主要为铁、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氟、硫酸盐和钠+钾等无机组分,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化学组分主要为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六价铬、砷、铝、碘、氯化物等无机组分和苯并(a)芘等有机组分。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原因主要为城市和乡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排放,农村农药、化肥使用及生活垃圾污染。  相似文献   
128.
ZK14孔是位于苏北老黄河三角洲北部地区的1个50m全取心钻孔,对其上部(1.0~22.0m)岩心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分析,结合AMS14 C测年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以来该地区主要沉积了硬黏土层和河流沉积(末次冰盛期至全新世早期,22.00~16.63m)、潮坪—浅海—老黄河三角洲沉积(全新世早期至公元1855年,16.63~1.00m),沉积物主要以黏土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夹少量细砂薄层。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在16.63m以上为单峰-双峰分布交替出现,而在16.63m以下则出现三峰分布,向下过渡为双峰和单峰分布。沉积物粒度参数(分选系数、偏态和峰度)变化频繁,表明了物源(河流和海域来源)和沉积动力环境(径流、潮汐及波浪作用)的复杂性。ZK14孔末次冰盛期以来沉积序列的形成,受到海平面与物源变化以及沉积动力条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9.
本文针对应急情境下的物流业务特点和存在问题,给出了应急物流的概念、特征、流程,调研了卫星导航技术在国家级应急业务系统和物流行业级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室内定位技术在物流配送中心和应急救援现场的应用情况,总结出应急物流业务中的导航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结合未来导航定位授时系统(PNT)的发展,提出导航定位的安全可信技术、连续可用技术、终端设备的小型化低功耗技术将是未来应急物流应用的关键突破口,这些技术的进步将会促进应急物流领域对导航定位更广泛的需求和更深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0.
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和存在问题,分析了河南省生态环境系统特征,确立了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逐步建立能适应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的生态环境系统,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并重点就加强宣传和领导,郊区我投入,法制建设,重点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