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元数据标准是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自然灾害研究而言,涉及全球范围的历史灾情、时空信息等海量数据,在形成灾害数据库的过程中,离不开元数据标准的设计与构建。本文介绍了元数据与元数据标准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作用等内容,提出了自然灾害元数据标准的设计思路,即以提高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建库质量,增强数据的使用效率,促进数据共享为目标,遵循稳定性与科学性、简单性与准确性、互操作性与易转换性、一致性与可扩展性等原则,实现描述评价、查询检索、管理维护、交换共享等功能。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自然灾害元数据标准的构建,共包含六大实体,33个元数据元素,36个元数据子元素。对于每一个元数据元素或子元素,均有九个属性对其加以限制和说明。该元数据标准已经应用于长三角地区自然灾害损失数据库的开发,为自然灾害数据管理和数据库建设提供了依据,是实现自然灾害数据共享的重要途径,也可以作为其它学科领域制定元数据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22.
近20年来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谭丽荣  陈珂  王军  俞立中 《地理科学》2011,31(9):1111-1117
采用1990~2009年风暴潮灾害损失数据,选择中国东部沿海地区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借鉴沿海脆弱性指数(Coastal Vulnerability Index,CVI)方法的评估思路,构建风暴潮灾害脆弱性指数SSVI(Storm Surge Vulnerability Index,SSVI),采用加法模型评价中国沿海省区风暴潮灾害的物理脆弱性。结果表明:沿海地区风暴潮脆弱性存在较大年际变化;高和很高脆弱性等级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各省区,低和很低脆弱性等级主要分别于北部沿海各省区,而中等脆弱性等级空间分布则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3.
环境磁学及其在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环境磁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其原理是测量土壤、岩石和沉积物等自然物质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物质在人为磁场中的磁性响应,提取地理环境的信息。由于系统磁性测量技术本身的优点,高灵敏度测试仪器,以及计算机处理磁测数据,使环境磁学广泛应用于湖泊及流域古地理研究、土壤形成和分类、黄土-古土壤研究和环境污染研究等许多研究领域。近年来环境磁学有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4.
通过长江河口高潮滩芦苇带沉积物柱状样CYLWA 1活性铁、有机质、粒度分析及磁性测量,探讨潮滩植物对沉积物铁的地球化学循环及磁性特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沉积物柱状样总体上以Fe2 + 占优势,且含量随深度逐渐增加。但在亚表层 (10~ 2 0cm),由于根系的释氧作用,存在着以Fe3 + 占优势的氧化层。在 10~ 2 0cm这一氧化层,指示细颗粒磁性矿物的参数 (χfd、χARM)明显减小,而反映磁性矿物类型的参数 (BCR、SIRM/ χ)显著增大,指示了亚铁磁性矿物颗粒变粗,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明显富集,这一现象反映了氧化层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的相对富集  相似文献   
25.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氧化铁与磁性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以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纳-重碳酸钠(DCB)、避光草酸铵(AOD)提取方法进行的氧化铁分析以及磁性测量,探讨了氧化铁与磁性参数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类型氧化铁含量估算方法,并分析了DCB提取对全样及分粒级样品磁性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磁化率及饱和等温剩磁与游离氧化铁和无定形铁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不同类型氧化铁含量的半定量估算显示,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以无定形铁占绝对优势,磁铁矿仅占游离氧化铁的12%左右。DCB提取对磁性特征的影响依赖于磁性矿物晶粒大小和含量。DCB试剂不仅能提取小于2μm粒级中的细晶粒氧化铁,还能溶解相当一部分粗晶粒磁铁矿。此外,根据DCB提取前后S-100及硬剩磁的变化,表明粘土中更富集不完整反铁磁性氧化铁。  相似文献   
26.
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建议。《建议》站在历史的新的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Y7柱样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380cm长的Y7柱样为对象,在磁性测量、地球化学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近百年以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磁性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磁铁矿是主导Y7柱样磁性特征的主要矿物,相比常量元素和粒度的均一组成,磁性特征存在显著的垂向变化.220cm以下,频率磁化率(χfd)、非磁滞剩磁磁化率(χARM)、磁化率(χ)、饱和等温剩磁(SIRM)、χARM/χ以及χARM/SIRM随深度增加而下降,而退磁参数S-100mT和S-300mT则呈相反变化趋势;220cm以上,χfd,χ,χARM/χ,χARM/SIRM以及S-100mT和S-300mT随深度变化不大,而SIRM和χARM则随深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Y7柱样中硬剩磁(HIRM)随深度变化不大.结合Mn/Fe比值的变化,研究认为Y7柱样300cm以下层位,随深度增加沉积物磁性减弱和超顺磁颗粒急剧减少,还原成岩作用是重要因素之一,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因相对稳定而导致其在磁性矿物组合中的比例上升.此外,长江中上游主要支流泥沙贡献率的变化可能会对Y7柱样磁性特征有一定影响,但尚需进一步的工作支持.  相似文献   
28.
兰州风尘沉积的粒度分布模式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通过对兰州不同气候背景下形成的风尘沉积 1 80个样品详细的粒度分析,建立了该地区风尘沉积的粒度分布基本模式。发现研究区风尘沉积具有以下特征:(1 )沉积物分选差,主要由粒径 >4Φ的颗粒组成,平均6.4Φ (2 )粒级构成为极细砂 2.6 %、粉砂 77.8%、粘土 1 9.6 %,属粉质重亚粘土或典型黄土 (3)频率曲线为单峰、极正偏类型,且具有粗头短促、中间宽大和细尾拉长的特点 (4)短期悬浮颗粒与长期悬浮颗粒大致呈对等配比。这些特征同时也为兰州现代尘暴沉积物所具备,因而可视为该地区风尘沉积的一个基本诊断模式搬运方式。颗粒粒径 <5.5 0Φ的含量指标 (GSP1)和 4.5 0~ 6.5 0Φ的含量指标 (GSP2 )可分别作为冰期-间冰期尺度和冰段-间冰段尺度东亚冬季风演化和沙尘暴强弱程度的基本判据。  相似文献   
29.
1 IntroductionYangtze River estuary is the biggest one in China, and there are domestic and manufactural rubbish disposal sites for Shanghai city in this tidal-flat. The Shanghai city, the whole Yangtze delta, or even all the Yangtze basin, will be PCBs contaminant sources of Yangtze estuary tidal-flat[1]. According to literatures so far, only two investigations for waters have included PCBs in the Yangtze estuary[2, 3]. No PCBs pollution of the tidal-flat sediments has been reported…  相似文献   
30.
一、引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程度高,乡镇、民营企业发达。而这些地区,小流域的环境问题已相当突出,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无法及时掌握环境状况的第一手资料,环境的规划与治理也就相对滞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GIS就是把表示各种地理要素特征及分布的数据、图形等信息输入计算机中,在其软硬件的支持下,实现信息管理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是一项新的资源信息系统。它由信息的采集、分析与处理,数据的规格化和标准化,信息的组织与管理、数据库与模型库的建立,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成果的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