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294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293篇
地球物理   326篇
地质学   533篇
海洋学   220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First of all,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financial centres is expounded. The establishment of financial centres has a lot of benefits to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economy and the occupied cities. The location conditions of financial centres may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location of trade centre, the factors of geographical position, the circumstances of finance, etc.. We consider that the first batch of financial centres in China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eastern cities of China. So 9 eastern cities in China are chosen as the spare financial centres.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conditions of financial centres, 12 indices are chosen and the method of synthetic weighted average is used to find the best locations of financial centres.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the grade A financial centres should be in Shanghai and the grade B should be in Tianjin and Guangzhou.  相似文献   
92.
闫志刚  杜培军 《北京测绘》2006,(3):60-62,49
分析了GIS专业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教学实际,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3.
云南地区地震视应变时空演变与强震发震地区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云南及周边地区的地震资料,研究了1970年以来云南地区地震视应变场的分布和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地震视应变的时空演变与强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所研究的9个强震中,8个震前出现地震视应变异常区,5个发生在异常区内,3个发生在异常区附近。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94.
INTRODUCTIONFresh water lakes are one of the planet’s mosti mportant freshwater resources.They support life invarious forms,develop tourism and provide uniquerecreational opportunities.It is also a good source ofthe provision of drinking-water for local communi-ties.Studies on trace elements in rivers,lakes,andsedi ments(Zhou et al.,2004;Gray et al.,2000;Grosheva et al.,2000;Klavins et al.,2000;Aucoinet al.,1999;Bortoli et al.,1998;Elbaz-Poulichet etal.,1996;Johansson et al.,1995;F r…  相似文献   
95.
Multigen Creator具有强大的地物建模功能,但不同领域的建模仍缺乏统一的方法,应结合领域特点与应用需求进行具体方法设计。本文以某露天采石场的3维建模与可视化为例,探讨了基于等高线建立3维地面模型实现可视化的方法,介绍了其在某采石场的应用,模拟开采后的整个生态地貌,为政府决策以及绿色开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6.
兰州市取暖期可吸入颗粒物中单颗粒矿物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兰州市2005年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单颗粒的矿物组成,用能谱扫描电镜识别和统计了兰州市区(东方红广场)和郊区(榆中县)两个采样点的单矿物颗粒。结果在市区样品中识别出方解石、伊/蒙混层、石英、斜长石、伊利石、石膏、绿泥石、高岭石、浊沸石和钾长石等21种矿物,前7种占统计总量的75%以上;郊区样品中识别出20种矿物,以方解石、石英、伊利石、绿泥石、斜长石和伊/蒙混层为主(占70%以上),与市区相比缺少钾石膏、金红石和水铝酸钙而增加了硫酸镁和磷灰石。总体来看,大气PM10中的矿物颗粒可分为粘土类、长石类、碳酸盐类、硫酸盐类、氧化物类和其他六类,以粘土类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约占60%);冬季市区颗粒物表面的“硫化”现象较郊区严重;这些矿物颗粒主要来自地表土,人为排放和大气中二次化学反应生成的矿物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97.
十年历程,十年艰辛;十年奋斗,十年辉煌.1996年至今,许志安同志领中闻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坚持以"建设民族设计咨询"为最高使命,建树"正气、人文、和谐、先进"的设计企业文化,培育、"专业·团队·学习·卓越"的专家型队伍,倡导"逐步提升员工生活品质"的核心价值观,实施"品牌创新"和"人才强院"战略,连续10年保持单位营业收入、员工个人收入连年增30%以上,连续两届提前一年全面实现院长任期目标,荣获省、部级科研成奖励数十项,引领中联西北院跨入行业、省、市"优秀设计单位"前列,加速迈向"省内领先、国内一流"设计业品牌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8.
线性粘弹介质中地震波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以往两种粘弹介质中地震波模拟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以模型理论和积分本构方程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模型对地震波场的影响;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对粘弹介质中的地震波进行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便于计算,同时也便于从力学的角度来分析地震波的传播.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说明这种方法可以更为有效地模拟粘弹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  相似文献   
99.
隐伏矿体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伏矿体预测,具有大比例、小尺度和高精度的特点。预测理论有相似类比理论、矿床模型理论以及地质异常理论、成矿系列和成矿系统理论等。预测技术方法有经验类比法,地球化学方法(如地气法、活动态偏提取技术),地球物理方法(如放射性测量、地面电磁法、地震法和井中物探),以及遥感技术、GIS技术和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等。拓展找矿思路、加大深部找矿力度、多学科合作、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是今后隐伏矿体预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0.
以孤北~桩海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地震剖面解释、测井资料分析、钻井岩芯观察,在研究区东营组岩石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层序划分及层序特征,共划分出SQ1、SQ2二个长期旋回,Ed1、Ed2、Ed3、Ed4四个中期旋回。同时,还深入讨论了各层序在地震剖面、钻井剖面及测井曲线上的特征;论述了各层序的发育特征。其中,Ed1层序在全区呈对称分布;Ed2层序主要发育下降半旋回;Ed3层序旋回对称明显,全区均有分布;Ed4层序在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上升半旋回。通过对该地区层序划分的认识,为该地区的层序对比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