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355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介绍了PCI-1711数据采集卡的性能,结合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实验数据采集系统介绍了如何通过PCI-1711来进行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  相似文献   
222.
对碳纤维布(CFRP)抗震加固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分析。分析中考虑了CFRP约束混凝土后,混凝土物理特性的变化。建立了CFRP约束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的方法;最后,应用本方法,对CFRP约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23.
爆破振动分析预测与控制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爆破振动的分析预测和控制方法。对于分析预测,着重讨论了经验公式法、傅立叶变换分析法、小波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对于爆破振动控制,介绍了爆破振动控制的方法和原理,重点分析了微差爆破、沟槽和孔排法控制爆破振动的原理。  相似文献   
224.
共沸蒸馏法制备电气石超细粉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以水和正丁醇为研磨介质,得到电气石超细粉末的液相悬浮体,利用水和正丁醇可以形成共沸物的特点,分别采用直接加热和共沸蒸馏法脱分散介质干燥悬浮体制备电气石超细粉末。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加热脱去水或正丁醇会使电气石超细颗粒发生硬团聚,而共沸蒸馏法则可有效防止硬团聚的产生;拉曼光谱结果表明,共沸蒸馏法制备的电气石粉末表面存在O—H和C—H键,说明正丁醇在颗粒表面为化学吸附,而直接干燥法得到的电气石粉末表面则没有;X射线粉晶衍射结果表明,研磨过程降低了粉末衍射峰的强度,但直接加热干燥和共沸蒸馏干燥均未破坏电气石的晶格结构。正丁醇中的丁氧基在共沸蒸馏过程中在电气石颗粒表面可取代羟基,产生化学吸附,能有效防止液桥的产生,阻止干燥过程中超细粉末的硬团聚。  相似文献   
225.
对符号函数矩阵(SFM)法用于水盐体系相图计算机成图过程进行改进,减少了成图工作量,成图结果与文献报导实验值和计算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26.
根据断层泥及地层中石英碎砾表面SEM结构特征的研究,澜沧江断裂带早,中更新世是其主要活动时期,晚更新世活动减弱,全新世以来基本不活动;澜沧-勐遮断裂,孟连断裂晚更新世以来至全新世仍明显活动;木戛断裂,谦迈河断裂,平掌寨断裂及贵基处-瓦窑断裂晚更新世后期以来基本不活动。因此澜沧-勐遮断裂,勐连断裂术及相关地区未来地震地质灾害频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27.
该文利用石阡国家气象站2019年1—12月DFC1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简称自动观测)和暗筒式日照计观测(简称人工观测)的日照资料,对比分析时、日、月、年日照时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日、月日照时数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有非常好的相关性;自动观测年日照时数低于人工观测值,自动观测有日照天数和早、晚日照时数明显多于人工观测值,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分辨率更高和灵敏度更好,更客观反映日照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28.
降水条件下的典型干旱区陆面特征模拟验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在敦煌双墩子戈壁站取得的观测资料及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对陆面模式中反照率、相似性函数及地表粗糙度(动量粗糙度,标量粗糙度)3个方面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改进,然后对一次典型降水过程的陆面特征及近地层的风、温、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式能对降水条件下的干旱区陆面特征进行较好的模拟,其中对辐射、地表温度的模拟相当好,而对能量的模拟虽然还有要改进的地方,但总体结果令人满意;另外改进后的模式对近地层的温度和湿度的模拟也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29.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S波速度结构与泊松比及其意义   总被引:51,自引:25,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甘肃地震台网16个台站记录的远震资料,采用最大熵谱反褶积方法,得到了各个台站的接收函数. 采用接收函数扫描法和线性反演方法对研究区的壳幔结构进行了研究,这两种接收函数方法得出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厚度变化剧烈,祁连块体为50~55 km、柴达木块体和河西走廊为45 km左右(合作台除外),由北向南,Moho界面呈中央下凹的准对称状. 研究区地壳VP/VS介于166~185(σ=0215~0294,均值0254),其均值接近或略低于全球平均值;S波速度结构可见壳幔过渡带具有明显的突跳,结合其他地球物理学证据,推断该区可能不存在岩浆底侵作用和地壳部分熔融现象. 该区地壳VP/VS值与地壳厚度呈反相关关系,推断该区地壳的主要组成成分以中酸性岩石为主,其45~55 km厚的地壳可能主要是通过上地壳的叠置形成的.  相似文献   
230.
吴宇豪  曹雪峰  安籽鹏 《测绘科学》2019,44(11):22-27,34
针对RANSAC算法在估计基础矩阵过程中需要人为设定阈值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自适应阈值的基础矩阵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引入ORSA算法,计算内点集以及基础矩阵,随后将得到的内点集与基础矩阵作为最小中值算法的初始值做进一步加权优化,在保证基础矩阵估计精度的前提下得到更好的内点集。其中,利用ORSA算法估计时通过计算误匹配警报数(NFA)值评判估计精度,舍去了RANSAC算法中人为设定阈值的步骤;利用最小中值算法加权优化的过程中采用最小化误差中值的方式,避免人为设定阈值。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在保证基础矩阵估计精度的同时,能够获得最佳的内点集,且具有一定的抗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