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利用重庆34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夏季降水量、NCEP/NCAR的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和海面温度资料,分析发现,上年秋季尤其是11月的赤道(热带)印度洋偶极子(tropical Indian Ocean dipole, TIOD)模态与重庆夏季降水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前期海面温度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上年11月TIOD和夏季500 hPa高度场的相关与重庆夏季降水和高度场的相关一致,显示出从高纬度到低纬度“+、-、+”的相关分布,反映出当上年11月TIOD正位相(负位相)时,次年夏季环流场表现出乌拉尔山阻塞高压明显(不明显)、中纬度30°~37°N低值系统活跃(不活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弱)、位置偏南(北)的重庆夏季典型的降水偏多环流特征;前期赤道太平洋ENSO暖事件和前期TIOD事件同时发生时,两个事件的作用相互叠加,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并且位置偏南,造成重庆夏季降水的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132.
Introduction Since the tens years, the research on active fault has been stepped from qualitative phase toquantitative phase. With the developing of research on fault activity, fault segmentation, interac-tion among the adjacent or near fault segments, geodetic and paleoearthquake, scientists have re-alized that strong earthquake recurrence along active fault has different properties and multiplepatterns (Working Group on California Earthquake Probabilities, 1988, 1990, 1995, 1999, 2003…  相似文献   
133.
冉洪流  周本刚 《地震学报》2004,26(7):96-102
在我国的北京西北地区,存在着一些离逝时间远大于复发间隔的活动断裂(段).布朗过程时间模型(Brownian passage-time model)是基于弹性回跳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随机点过程模型,可用于估计活动断裂(段)未来某一时段的地震危险. 本文简要介绍了布朗过程时间模型的数学模型理论,以及该模型与其它强震复发模型的差异. 最后,应用该模型及对数正态模型,对北京西北地区离逝时间远大于复发间隔的主要活动断裂未来100年的地震危险,进行了估计和对比分析,认为该模型所得到的结果应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4.
以河北秦皇岛浅覆盖区断裂调查为例,介绍了电阻率层析成像、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对比两种方法的处理结果,结合钻孔资料,获得了断裂的形态、活动时代,收到了较好的调查效果。  相似文献   
135.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地下水位观测多优化设计方法--孔位离散游移式单纯形优化设计法。该方法不仅优化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而且衡量观测网质量的标准全面客观,是一种适合广泛使用的观测网优化设计法。文章还对与观测网优化设计有关的最优观测网使用时限及观测精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6.
中国大陆地震震级和地震活动断层长度的关系讨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瑞树  冉洪流 《地震地质》1993,15(4):395-400
收集了中国大陆有关震级和地震活动断层关系的14个关系式,分中国东部、中国西部和中国大陆地区进行归纳,重新拟合得到3个地区震级和地震活动断层关系的综合结果,并给出不同震级对应±σ范围内地震活动断层长度  相似文献   
137.
苏兴涛  冉灵杰  祝强  冯跃文  张永兴  张思源  孙小艳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13-2023030013
地表基质取样是开展地表基质层调查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笔者等在浅地表层钻探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浅覆盖区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区域地质填图、环境调查、工程勘查、考古调查等领域钻探技术应用现状,根据不同地表景观及基质类型条件下的钻探取样需求,梳理了岩石、砾质、土质、泥质等地表基质钻探取样技术要点,研发了电动背包式钻机、Ф60/40mm单管冲击钻进、Ф50mm双管冲击钻进、Ф208mm中空螺旋钻进等取样器具及配套钻进工艺,在北京、内蒙古巴彦淖尔、浙江宁波、西藏那曲等地区开展了野外试验应用,通过获取满足要求的样品,很好的揭示了地层信息及物质组成,进一步在实践中提出了不同种类地表基质钻探取样技术方法,为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及地表基质层调查工作提供钻探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8.
为了减轻泥石流大石块造成的灾害,提出了新型泥石流柔性防护体系。考虑不同加载工况,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防护体系进行抗泥石流中大石块冲击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冲击物质量、速度,柔性防护体系的钢筋直径、网格尺寸对防护体系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物质量或速度增加,体系的冲击力明显增大,总能量增加且转化为内能效率增大,冲击处位移明显增大。加大钢筋的直径后冲击力增加,体系不失效情况下内能转化率减小,位移减小;随着网格尺寸增大,冲击力减小,而内能转化率略微增大,冲击点处位移明显增大。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应合理设计拉索直径及网格间距。  相似文献   
139.
鲁西地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西侧鲁中隆起区济南、莱芜、金岭、潘店等地。济南地区铁矿资源丰富,亦是鲁西四大接触交代型铁矿成矿区之一。铁矿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晚期中偏基性侵入杂岩与奥陶纪马家沟群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济南地区杂岩体受齐广断裂控制,铁矿体在空间上严格受接触带的控制。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分析,结合精细锆石LIMS U-Pb测年,发现济南地区中生代侵入杂岩形成时代约为130 Ma,属早白垩世燕山晚期,岩石类型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岩浆活动过程中有早期壳源物质参与,原始母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与下地壳,是在源区与早期拆沉的下地壳物质混合熔融所形成的产物。鲁西地区中生代燕山晚期侵入杂岩体源岩及围岩为铁矿提供铁质及矿化剂并提供热动力条件,各类构造为矿液运移提供通道及容(储)矿空间,接触交代变质为成矿提供动力条件,从而在该地区形成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  相似文献   
140.
山区输电线路塔位区大多山高坡陡、植被发育、水源匮乏,导致钻探设备搬迁困难、用水不便,严重影响地质钻探工作开展。本文聚焦山区输电线路地质勘察工作需求,开展基于浅层钻探技术的系统性、集成性研究,引入了小口径(?46 mm)绳索取心技术,研制了新型高效的PDC钻头,优化了钻机提钻装置、循环系统、钻井液配方等,并在试验中得到验证。结果表明,无水钻进工艺适用于山区输电线路地质勘察,浅钻绳索取心技术可有效解决孔壁坍塌、钻进效率低等问题,升级后的钻机循环系统可进行钻井液循环钻进,通过优化钻井液配方可将取心率提高到85%以上,解决了山区输电线路地质钻探工作效率低、取心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