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周海民  丛良滋 《地球科学》1999,24(6):625-629
南堡凹陷为渤海湾盆地则的一个小型叠合型含油气凹陷,中新生代以来,该区经历了4幕裂谷作用演化和1幕构造再活化作用的改造,其4幕裂谷作用包括燕山裂谷二幕发育期、老第三纪始新世一渐新世中期裂谷三幕发育期及老第三纪渐民中期-新第三纪中新世早期裂谷四幕骐有限元正演中亲一纪中新世中期以来,该区构造性质发生明显转变,即由中新世早期的构造弱期转析的构造活化期,主要表现在:断裂作用加剧,拉张作用增强、沉积加速加快、  相似文献   
22.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南堡凹陷老爷庙的构造带进行综合地质研究,认为老爷庙构造带整个含油,油气藏分布受构造,岩性双重控制,主要油气藏类型有背斜油所藏,断块油气藏和断务油气藏;油气藏自沙一段至明化镇组分为:深层”自生自储“型轻质油-凝析气藏,中层”下生上储“型油气藏和浅层次生油气藏三类;各类油气藏合连片构成复式油气田。  相似文献   
23.
北堡油田中区东营组储层非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非均质性包括微观和宏观非均质性。通过对岩心薄片,铸体薄片,电镜、X-衍射等试验数据以及测井储层评价数据分析,揭示冀东北堡油田中区东营组储层非均质特征为:储层岩石居分复杂,不稳定组分含量高,分选差,含泥沙质结构;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粘土矿物转化现象普遍,成岩变化大;中小孔细喉结构,连通性差,微观非均质性强。宏观非均质性较强,层内纵向上渗透率差异明显,渗透率非均质参数值较大;层间非均质程度与层内的相近 平面非均质性强,砂体连通性差,有效砂层系数较小,非均质参数在平面上变化太。采用压裂措施,降低储层非均质性,改善储层连通性,可提高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4.
北堡油田中区东营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储层非均质性包括微观和宏观非均质性。通过对岩心薄片、铸体薄片、电镜、X-衍射等试验数据以及测井储层评价数据分析,揭示冀东北堡油田中区东营组储层非均质特征为:储层岩石成分复杂,不稳定组分含量高,分选差,含泥沙质结构;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粘土矿物转化现象普遍,成岩变化大;中小孔细喉结构,连通性差,微观非均质性强。宏观非均质性较强,层内纵向上渗透率差异明显,渗透率非均质参数值较大;层间非均质程度与层内的相近;平面非均质性强,砂体连通性差,有效砂层系数较小,非均质参数在平面上变化大。采用压裂措施,降低储层非均质性,改善储层连通性,可提高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5.
综合分析表明,东营凹陷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上部白云岩属下第三系SQⅡ层序、PR-AC准层序组,沙三段上部2号准层序是高水位体系域的产物。组成准层序的三个岩层组分别具有“3、2、1”的电性特征,区内分布稳定并且可以对比追踪。  相似文献   
26.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层序低位域砂体沉积特征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有良  李思田 《地质论评》2001,47(3):278-286
本文基于构造层序分析和基准面分析原理,利用测井曲线,岩相等资料,重点研究了东营凹陷沙三段3个层序的低位域砂体沉积特征,发育规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应用构造坡折带的概念在该凹陷划分出了4种构造坡折带样式。研究表明:该凹陷沙三段层序低位域砂体发育下切水道充填,低位楔和低位扇。构造坡折带的发育特征和样式控制了低位域砂体的时空展布特征。构造坡折带控制下的低位域砂体发育在层序底部,构造坡折带附近,成藏条件优良,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7.
河北南堡凹陷老爷庙油田构造活动与油气富集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河北南堡凹陷老爷庙油田的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 3个方面 :(1)东营组时期同沉积断陷活动强烈 ,形成了庙北滚动背斜和庙南斜坡的两个构造单元 ;(2 )东营组一段和明化镇组时期 ,走滑作用加剧了断层发育 ,形成了平面上雁行状排列、剖面上似花状组合的断裂系统 ;(3)明化镇组晚期反转构造形成了众多的小背斜。研究区上、下第三系两套断裂系统贯通性良好 ;多幕式构造活动使断层开启与封闭交替进行 ;明化镇组时期断裂的强烈活动与主排烃期一致 ;反转挤压限止了油气的漏失。因此 ,构造活动不仅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圈闭构造 ,提供了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和保存条件 ,而且直接导致了研究区多层系高产油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细粒天然磁铁矿的穆斯堡尔谱研究和对华北冀东油田第三系砂岩样品的磁性载体成分、成因、剩磁稳定性和特征剩磁方向的研究,探讨了烃类的化学吸附作用与岩石剩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烃类的化学吸附作用能够降低岩石的剩磁稳定性,因此,可能会导致产生次生剩磁。这一认识为客观全面地了解各种次生剩磁的成因、研究重磁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而为探索新的磁清洗方法和应用岩石磁学方法研究含油气地层的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9.
位于中国东南部的三水盆地、珠江口盆地、雷琼半岛和北部湾地区广泛分布新生代火山岩。火山岩的形成时间具有从内陆向沿海变新的特点,早第三纪三水和珠江口盆地火山岩具有由玄武岩与粗面岩-流纹岩构成的双峰式特点。其中玄武岩和粗面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配分形式相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并且有相似的εNd(T)同位素组成(2.34~6.4),说明它们来自相同的地幔源区,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玄武岩和粗面岩经历了不同的结晶分异过程,其中玄武岩在较深部岩浆房中经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而粗面岩则是在浅部岩浆房中由玄武岩浆分异形成的过渡性岩浆再经过强烈的钾长石和斜长石、以及磷灰石的结晶分异形成的。晚第三纪珠江口盆地和北部湾火山岩、雷琼半岛第四纪火山岩则由碱性和拉斑玄武岩构成。这些火山岩的形成时间和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它们经历了连续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和部分熔融过程,受控于自晚中生代以来的地幔柱构造。南海的形成是地幔柱活动引起的地幔上涌和大陆裂解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沉积盆地物质来源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矿物分析对于判断沉积盆的物源方向和物源区的母岩性质是有效的,但具有局限性;(1)对无重矿物或者仅能提供极少量重矿物的母岩判别力较差。(2)它不能准确判断物源区沉积物的主要运移通道。因此,进行盆地物源分析还需要重视综合研究,即(1)通过重矿物的矿物学、重矿物组合研究,判断物源区的母岩类型,推测母岩岩性演化;(2)通过沉积岩矿物成分与结构研究,判别物源区是否存在重矿物无法辨认的母岩类型和沉积物的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