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7 毫秒
71.
外商投资企业 土地利用政策的演变 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用地是我国最早实行有偿使用的。 1979年颁布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即明确中方合营者可以场地使用权投资,并且‘伽果场地使用权未作为中国合营者  相似文献   
72.
科学基金资助下中国西部地表过程研究重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表层组成要素的演化过程及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是当前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前沿研究领域.中国西部地区既是开展地表过程研究的理想场所,又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稳定高端基础研究队伍对学科建设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均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回顾分析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中国西部地表过程研究在干旱气候与环境变化、冰冻圈变化及其与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沙漠化及其防治、生态水文过程与生态恢复等方向基础研究队伍的稳定发展、领军人才的不断成长以及所取得的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3.
变形加固理论的力学基础与工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形加固理论是弹塑性结构稳定性理论,建立基于塑性余能的结构稳定性判据并确定阻止结构失稳的有效加固力。变形加固理论的核心是最小塑性余能原理:结构总是趋于塑性余能最小的变形状态,即自承载力最大、加固力最小的变形状态。完善最小塑性余能原理的证明,并提出弹塑性结构稳定状态的最小余能原理。阐明变形加固理论对有限元法的发展:揭示了不平衡力与修正Newton-Raphson算法的物理内涵。将变形加固理论与刚体极限平衡法对比,阐明其工程意义是对设计中采用的作用-抗力体系的发展,加固完整描述了作用与抗力之差。  相似文献   
74.
本文测定了中国 3个典型泥炭沼泽四川红原、吉林金川和哈尼的现代沼泽植物中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吉林金川和哈尼的沼泽在相似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发育演化 ,而四川红原的泥炭发育在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结果表明 ,每个泥炭沼泽现代植物中的碳、氧同位素均有较大的离散度 ,表现为不同营养状况下的成沼植物之间的同位素差异 ;从δ1 3C值来看 ,三个沼泽中的植物均属C3植物 ;红原与金川、哈尼有着明显不同的现代植物稳定氧同位素组成 ,前者更富集1 8O。同一泥炭植物碳、氧同位素的不均一性要求在利用泥炭沉积物恢复过去气候变化方面一定要谨慎。非常有意义的是贫营养泥炭 (高位泥炭 )的成沼植物有着非常接近的同位素组成 ,揭示贫营养型泥炭可能是更为理想的过去全球变化信息档案  相似文献   
75.
长白山地泥炭分布、沉积速率与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阐述了长白山地泥炭分布规律,计算了泥炭厚度累积速率和碳累积速率。早全新世泥炭仅在南部局地沉积,速率较小,中全新世沉积普遍,速率最大,晚全新世继续沉积,速率较大;相应地,气候上早全新世开始转暖,偏凉,中全新世温暖湿润,晚全新世偏冷、偏湿。这一结论与孢粉分析、同位素和泥炭地层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6.
龙亚星  黄勤  李成伟 《气象科技》2021,49(2):166-173
为了弥补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小型蒸发皿停止观测后蒸发量观测资料的空缺,建立了陕北、关中和陕南3个区域数据集以及榆林、泾河和汉中3个单站数据集,通过建立和优化KNN、MLP模型及其参数,分别建立蒸发量区域估算模型、单站估算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进行区域蒸发量估算时,KNN模型表现出良好的泛化性能,均方误差、总相对误差和准确率指标值平均分别为0.42、2.1%、57.0%;陕北MLP模型的泛化性能较差;(2)进行单站蒸发量估算时,基于k近邻法的单站估算模型性能优于区域估算模型,均方误差、准确率指标值平均分别为0.48、55.0%,榆林与泾河总相对误差指标绝对值平均为1.6%,汉中总相对误差指标值相对偏高,达到10.3%。本研究为不同气候区域及单站日、月、季和年蒸发皿蒸发量估算以及日蒸发量数据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草本泥炭形成的生物环境机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通过东北和华北湿地三年的野外定位观测,分析了形成泥炭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局地微环境及区域气候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草本泥炭形成的生物-环境机制,确定了泥炭形成的气候模型。  相似文献   
78.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有机地化测试、物性研究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鄂西鹤峰地区泥页岩储层及资源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鹤峰地区大隆组形成于台盆相,岩性以硅质页岩、炭质页岩为主,厚度为47.5~53.9 m。(2)目的层泥页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等特征,TOC含量平均为6.03%,Ro平均为2.40%,脆性矿物含量平均为81.0%。(3)岩石中吸附气含量较高,质量体积平均为2.08 m3/t,埋深小于2000 m,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4)采用叠合法预测出鹤峰茅坪-石灰窑和鹤峰太平-咸盈一带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用概率体积法估算页岩气地质资源量(P50)分别约为303.56×108m3和533.33×108m3。该研究成果可为鄂西鹤峰地区大隆组页岩气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9.
红原泥炭苔草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全新世季风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红原泥炭中挑选出的单一植物残体——苔草纤维素的δ^13C时间序列是印度洋夏季风强度变化的敏感代用指标,它不仅请楚地指示了过去12000年印度洋夏季风数千年尺度上的变化历史,而义记录下了9次明显的季风突然减弱事件,它们可以与同时期北大西洋发生的冰川漂移碎屑沉积物事件一一对比。红原泥炭混合纤维素δ^13C时间序列也同样请楚地记录了过去12000年印度洋夏季风数千年尺度上的变化历史,对全球大范围的主要气候突然变化事件也有很好的响应。因此,泥炭混合纤维素δ^13C时间序列乃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古气候代用记录。  相似文献   
80.
针对项目管理的几个主要环节,着重分析了2007年面上项目(原自由申请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及地区基金项目的申请情况、在研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2006年底结题项目完成情况,同时介绍了2006年部分学科方向取得的研究进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