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263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华南造山带下寒武统和中奥陶统发现放射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华南造山带江西萍乡下寒武统牛角河组泥质板岩和湖南永州中奥陶统烟溪组硅质岩中首次发现放射虫。放射虫的发现表明萍乡—永州一带寒武纪—中奥陶世存在相当规模的处于低纬度的海盆。  相似文献   
92.
湖北宜昌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一寒武系界线位置尚存争议,跨越这一界线的岩家河组地层的分段工作也缺乏统一的意见。对岩家河剖面开展岩相学和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揭示其碳同位素演化可与扬子板块内滇东北老林剖面和肖滩剖面对比,即自下而上在该界线附近存在一个大的δ13C负漂移、一个稍小的δ13C负漂移和一个大的δ13C正漂移。结合该剖...  相似文献   
93.
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类芽孢杆菌对铜陵新桥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Cu化学形态的影响,初步探讨了Cu形态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投入量的类芽孢杆菌接种到土壤培养一周后,土壤溶液pH值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有机结合态Cu含量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Cu的含量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Cu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土壤溶液的pH值控制;有机结合态升高主要与类芽孢杆菌菌数及其代谢产生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有关。类芽孢杆菌可以改变矿区土壤中Cu的化学形态,影响Cu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油洞岩体位于诸广南部岩体中部,是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岩性为中粒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32±4Ma(MSWD=3.2),属于印支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在主量元素方面,具有富硅(SiO2平均为72.65%)、富铝(A/CNK值平均为1.12)和高的K2O/Na2O比值(平均为1.79);在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富集,Ba、Sr、P、Ti、Nb、Ta亏损明显,具有高的Rb/Sr(平均为8.08)和Rb/Nb比值(平均为20.96);在稀土元素方面,轻稀土明显富集,配分模式呈右倾型,Eu亏损明显;在同位素方面,εNd(t)值低(平均为-11.9),(87Sr/86Sr)i高(平均为0.72330),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954 Ma)。这些特征一致表明,油洞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范畴,是在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碰撞结束后不久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中,位于中—下地壳部位的古—中元古代地壳组分由于在地壳缩短之后的伸展、减薄环境下产生的减压、导水和地幔上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由泥质岩和砂质岩混合组成的源区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95.
德昌大陆槽稀土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阐述德昌大陆槽稀土矿床的发现经过,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和发现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马尾藻及其油页岩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解产气特性。【方法】利用燃烧烟气污染物测试实验台,测量马尾藻及其油页岩混合物在温度区间400℃至800℃下CO和H_2的排放特性,包括峰值浓度、峰值时间和平均浓度。【结果】马尾藻以及其油页岩混合物的热解过程可分为慢速析出、快速析出和降速三个阶段。马尾藻单独热解实验中,排放的CO体积分数峰值达到10 367×10~(-6)。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马尾藻在热解中CO和H_2的析出,反应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均有所提前。在马尾藻与油页岩混合物的热解中,H2的析出在700℃时达到最高(体积分数峰值为1 254×10~(-6))。油页岩的加入迟滞了CO和H_2的排放时间。【结论】油页岩的加入有效减少马尾藻热解过程中CO的排放并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效率节省能源,马尾藻与油页岩的混合热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杨剑  王泽民  吴浩  戴富军 《测绘科学》2011,36(6):138-140
本文简要介绍了差分GPS/INS组合系统在单历元模式和多历元模式下适用的模糊度基本解算方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一种综合的GPS/INS组合系统模糊度处理策略。实验表明,在综合两种模式的动态模糊度解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基于周跳探测修复的模糊度传递以及INS辅助,对于不良观测条件下的模糊度固定具有十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98.
文章通过对南岭东段寨背和陂头岩基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判明它们的侵位深度(7.5 km)、围岩温度(250℃)及岩浆初始温度(950℃),建立起寨背-陂头岩基的数学计算模型,并计算得出:寨背和陂头花岗岩熔体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温度所需的时间(Δtcol)分别为4.04 Ma(寨背岩基)和3.97 Ma(陂...  相似文献   
99.
关于Shoshonite中译名的商榷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Shoshonite系列火山岩中译名回顾 Shoshonite系列火山岩是由Iddings(1895)在研究美国黄石公园Shoshone 河地区中基性火山岩时发现并确认命名的,主要包括① Absarokite(SiO2=45%~52%);②Shoshonite(SiO2=52%~57%);③ Banakite(SiO2=57%~63%),中基性火山岩一般按碱性程度划分为碱性系列、钙碱性系列和拉班玄武岩系列.  相似文献   
100.
根据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ICP-MS分析结果,通过对流体作用敏感的元素对比值(U/Th、Pb/Ce、Ba/La、Cs/Rb和Ce/Y等)的研究对比,为赣南会昌橄榄玄粗岩的形成有地幔流体交代作用参与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证据.应用主元素氧化物(K2O、Na2O、FeOT、CaO、MgO和TiO2)与SiO2的变异分析,判明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