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263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太平洋铁锰结壳在中新世以前大多经历了磷酸盐化,一般认为其形成代表了高生产力时期富磷组分对先期已形成结壳的交代作用,即磷酸盐化事件的产物.然而,前人对铁锰结壳磷酸盐化的机制研究多基于点-线分析元素或同位素,对铁锰结壳生长结构及二维元素分布特征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西太平洋水成铁锰结壳MDD53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EPM...  相似文献   
72.
三危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沿三危山西北麓展布,全长约175 km。根据其几何特征,可以将断裂分为三段:西段(西水沟—树沟子段)、中段(树沟子—十工口子段)和东段(十工口子—双塔段),其构造活动强度与地貌发育程度各段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断层陡坎测量和区域年代对比,三危山断裂西段垂直滑动速率约0.1 mm/a,中东段则较低。为进一步量化三危山断裂对研究区地形地貌的影响,利用地貌因子(高程、坡度、河道陡峭指数值和河道坡降指数值)对三危山各段地貌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三危山西段值远大于中东段,揭示三危山抬升速率西段大于中东段,反映出地貌形态对活动构造具有良好的响应。对比岩性、降雨及构造活动,分析认为三危山断裂分段活动是造成三危山差异抬升的主要原因,而鸣沙山断裂的新活动及巴兔山断裂对中东段变形量的吸收也加速了三危山西段的隆升。  相似文献   
73.
东北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估   总被引:39,自引:7,他引:32  
对东北区内部的沿海大城市地区、中部大城市地区和西部中等城市地区,分别选取大连、长春和白城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各典型城市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主要以现状行政区划的市区代表城市地域,市区外围的县(县级市)和个别远郊区代表乡村地域,以乡镇为研究单元,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城乡一体化综合指数由经济发展水平、农村非农化水平、社会公平和福利、交通及日常联系等方面的相对指标构成,通过乡村各微观地域(乡镇、县)各项指标与中心城市的比值加权求和而得。综合指数计算并结合实地考察的初步结论是:各地区城乡联系逐步加强并趋于多样化,围绕中心城市的外围地域已经形成了包括高度一体化地域(一级)、中度一体化地域(二级)、初级一体化地域(三级)、传统农村地域(四级)在内的空间序列,其中大连地区4个级别的一体化地域序列完整,高度一体化地域已经形成并逐步扩大,城乡关系趋于逐步融合;长春地区缺失第一级,白城地区只有第三、四级,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明显。  相似文献   
74.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GIS方法建立的模型,可以模拟北极多温冰川Austre Lovénbreen的长时间序列变化。研究发现, GIS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冰川的冰厚、主流线长度、冰川表面积和冰川体积,其中冰川体积的变化符合高次常函数变化规律;通过对比GIS方法与Elmer/Ice动力学方法模拟的结果, GIS方法对冰川体积的模拟,在十年至几十年的尺度上可行。GIS方法模拟冰川变化,可以快速定量分析冰川未来一定年限内的厚度、面积、体积、主流线长度等几何参数,简化了冰川变化分析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75.
海冰具有良好的热力隔绝效应,它通过影响海洋和大气的热交换进而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海冰密集度是极区海冰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实现高空间分辨率多类型海冰密集度的估算,本文将亮温极化梯度率和光谱梯度率引入基于全约束最小二乘法(fully constrained least squares,FCLS)的海冰密集度估算方法,并利用南极海冰过程与气候计划(Antarctic Sea Ice Processes and Climate,ASPe Ct)对改进方法的精度进行验证,然后与NASA Team2(NT2)算法和ARTIST Sea Ice(ASI)算法获得的海冰密集度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3种算法中本研究的方法精度最高,全年均方差13.8%,偏差为-0.7%;改进的方法对多年冰的估算精度优于一年冰。  相似文献   
76.
南极冰盖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对南极环境变化和地形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利用GPS实测数据和卫星测高数据建立DEM是构建南极冰盖表面DEM的重要方法。考虑到实测GPS数据的精度较高,而卫星测高的空间分辨率占优,本文探讨综合利用这两种数据构建南极Dome A区域DEM。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共同研制的SARAL卫星是Envisat的后续卫星,搭载的Alti Ka雷达高度计首次采用了Ka波段,可以极大减小电离层的影响,提高测距精度和卫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本文首先利用中国南极第29次科学考察在Dome A区域的实测GPS数据对SARAL数据进行精度评定,然后利用实测GPS数据对SARAL测高数据进行高程修正,联合GPS数据获取得到了Dome A区域300 m分辨率的DEM。结果表明SARAL的高程精度为0.615 m,而联合GPS数据能改善DEM精度,提高到0.261 m。  相似文献   
77.
水下GPS系统的时间同步标定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水下GPS系统的定位原理出发,阐述了时间同步的重要性。利用GPSRTK共视法,通过GPS接收机的1PPS时间同步和触发式时间同步的标定试验,证明了GPS接收机时间同步的精度可以达到几十个ns,可以作为水下定位的时间基准;同时对GPS浮标设计了全新的安置方式,实现了GPS浮标的时间同步标定,完成了GPS浮标的时间同步稳定性的试验,实现了GPS浮标相对钟差的高精度。  相似文献   
78.
Periphytic biofilms in aquaculture waters are thought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 provide an additional food source,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some reared animals.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particularly in China, artificial reefs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 commercial farming of sea cucumber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epilithic biofilms on the artificial reef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ccession of epilithic biofilms and their ecological processes in sea cucumber culture waters,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culture waters of the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in Rongcheng, China, using artificial test panels. On the test panels of succession experiment, more than 67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biofilms. On the test panels of seasonal variation experiment, more than 46 species were recorded in the biofilms. In both experiments, communities of epilithic biofilms were dominated by diatoms, green algae and the annelid Spirorbis sp. In the initial colonization, the dominant diatoms were Cocconeis sp., Amphora spp. and Nitzschia closterium in June, which were succeeded by species of Navicula, Cocconeis and Nitzschia (July to September), and then by Licmophora abbreviata, Nitzschia closterium and Synedra spp. in the following months. A diatom bloom in the autumn and filamentous green algae burst in the summer were also observed. Ecological indices well annotated the succession and seasonal changes in epilithic communities.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 analysis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atom community composition among months and seasons. Fast growth of biofilms was observed in the summer and autumn, whereas the biomass of summer biofilms was largely made up of filamentous green algae. Pres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nents of epilithic biofilms are mostly optimal foods of A. japonicus, suggesting that biofilms on artificial reefs may contribute important nutritional sources for sea cucumbers during their growth seasons. Future works should includ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ribution of epilithic biofilms to the diet of A. japonicus, potential roles of epilithic biofilms in regulating the water quality of sea cucumber ponds, and the regulation of epilithic biofilms in sea cucumber culture ponds.  相似文献   
79.
掩星观测能够提供地面到低轨卫星轨道高度处的整个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对于顶部电离层的研究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掩星数据反演了电子密度剖面,提取了F2层峰值高度(hmF2)、F2层峰值密度(NmF2)、垂直标尺高(vertical scale height,VSH)等电离层参数,研究了南极地区的F2层在太阳活动周期内的变化、年际变化、周日变化等,并且重点分析了南极地区的顶部电离层的垂直结构特征,尤其是威德尔海异常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南极的hmF2每日均值在250~300 km左右,NmF2每日均值在1~8×1011 el/m3之间,VSH每日均值在100~250 km,威德尔海异常主要表现在顶部电子密度的增强和底部电子密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80.
液化场地桥梁群桩基抗震分析简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已完成的液化场地土—桩—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利用两步法、等效单桩法,建立了液化场地群桩基础抗震分析的动力非线性文克尔地基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首先,按照等刚度原则将群桩简化为等效单桩;其次,选用弹簧元件和阻尼原件并联的宏单元模拟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然后,计算地震作用下自由场地的土体位移和孔压比;最后,将地震作用下自由场地土体位移和孔压比作为模型的外部激励,计算桩的动力反应规律。将简化方法计算结果与液化场地桥梁桩基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简化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