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98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最近0.6Ma南、北半球古气候对比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中国黄土高原最近0.6Ma夏季风增强以及35~25kaBP和4~2.5kaBP时段东亚夏季风增强的记录与澳洲干旱化或沙漠化增强记录的对比,提出导致澳洲沙漠化的澳洲高压增强,通过穿越赤道的气流有可能在过去增强东亚夏季风的论点;在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东亚与澳洲气候记录所表明的同步变化,可能反映了与蒙古高压系统有关的东亚冬季风环流穿越赤道对澳洲夏季风环流增强的影响。南、北半球季风气候通过穿越赤道的气流相互作用可能自0.6MaBP开始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22.
150ka来宝鸡黄土植物硅酸体组合季节性气候变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现代表层土壤中植物硅酸体组合与气候参数的回归关系,研究了宝鸡黄土剖面约150Ka以来植被类型的演替及1月份、7月份、年均降水和温度的变化,探讨了季风气候在不同时期对该区影响强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3.
130ka来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典型微形态特征与古气候事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西峰、洛川、渭南晚第四纪黄土及古土壤的微形态学研究表明,不少形态特征对植被和土壤湿度状况有良好的指示意义,宜作为环境变幅研究和气候事件对比的标志。其在不同剖面的变化则反映古环境的空间格局。130ka来的黄土至少记录了16个气候事件,其中部分为轨道事件,另一部分时代上与非轨道原因的Heinrich事件有关。后一类事件期间黄土高原植被稀疏,风力强盛,局部有较弱的冻融作用,而事件之间的高原中东部有可观的草原植被。  相似文献   
124.
黄土碳酸盐中古气候变化的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采自西峰、洛川和渭南黄土剖面的钙结核和全岩样品中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组分,发现黄土中钙结核的碳氧同位素可以成为有效的古气候变化的指标,记录了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状况,对不同地点的同位素数据对比有可能提供过去环境变化的空间格局。全岩样品的碳酸盐的同位素组分也记录了有用的环境信息,过去150ka渭南剖面的碳氧同位素曲线很好地反映了不同地层单位代表的古气候波动,这些曲线可以和黄土中其他的气候指标及深海沉积物的同位素记录相对比。  相似文献   
125.
最近150ka黄土高原夏季风气候格局的演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覆盖黄土高原的30个黄土-古土壤剖面磁化率的测量,绘制了倒数第二冰期(约150kaBP)、末次间冰期(约130~74kaBP)、末次冰期间冰段(约59~24kaBP)、末次冰期极盛期(约18kaBP)及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约9kaBP)共5个特征气候期的磁化率等值线略图。以末次冰期极盛期黄土的磁化率作为风成粉尘的原始磁化率,相对于这个本底值的磁化率增量可作为夏季风气候活动在相应地区的指示及其相对强度。据此,初步恢复了由磁化率等值线所反映的各个时期夏季风气候的空间格局,并估计了夏季风平均锋面的活动范围及其北界的可能位置,从而粗略地再现了最近150ka黄土高原夏季风气候格局的演化过程。同时提出,这一演化过程不仅包含了控制东亚季风环流的各个成员的位置、强度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配置方式等重要信息,而且可能也与极地和穿越赤道的气流有关。  相似文献   
126.
大荔人遗址黄土-古土壤序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文祥  刘东生 《地质科学》2001,36(3):364-369
本文划分了大荔人化石层位上部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对黄土进行了磁化率测量,并将结果与附近位于黄土塬上的垣雷剖面以及典型黄土洛川剖面的地层和磁化率曲线对比,认为大荔人化石地点地层上部黄土-古土壤序列包括S0、L1、S1、L2、S2.大荔人化石位于黄土层以下约20 m处的河流相砾石层中,因此大荔人化石的年代大于S2的轨道调谐年龄,即0.247 Ma B.P..根据动物化石和孢粉指示的环境以及化石层位上堆积较厚的河流相地层,推测大荔人生活在S3古土壤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127.
青岛即墨温泉喷流沉积物及其沉积模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XRD测试技术和岩石地层学方法、生物地层学方法,将即墨温泉地热区第四系划分为层Ⅰ、层Ⅱ1、层Ⅱ2和层Ⅲ,根据沉积物中所含石膏、岩盐等与温泉地热水相关的自生矿物的空间分布和以直隶小旋螺(Gyraulus chihliensis)为代表的腹足类陆生软体动物化石,以及以土星介(Illyocypris sp.)为代表的节肢动物介形虫化石的空间分布,确立Ⅱ1层为温泉喷流沉积,是第四纪活动断裂控制的地球化学异常的产物,以此建立起温泉喷流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28.
C3, C4植物及燃烧对土壤磁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现代不同植物的灰化、植物的根系和植物群落的燃烧等方面探讨了植物对土壤磁化率的影响, 发现植物特别是C4植物的生长对土壤磁化率有重要的贡献, 这对于探讨土壤磁化率的形成机制以及确切地解释黄土磁化率变化的气候意义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9.
黄土高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举世瞩目,现在的侵蚀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侵蚀,受自然和社会双重因素制约.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历史演进,自然与社会因子影响侵蚀的比例不断发生改变.本文从数字黄土高原的角度研究黄土的分布特征和堆积、侵蚀过程,建立了地貌、地质、黄土剖面、水文等空间数据库,研制数字黄土分布图件,展示黄土分布特点,构建黄土的三维分布模型,模拟主要地质时期黄土分布,探讨了侵蚀过程和人类活动对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0.
4000aB.P.前后降温事件与中华文明的诞生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下载免费PDF全文
4000aB.P.前后降温事件是世界上许多地区全新世人类演化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之一,也是导致古埃及、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等地区世界古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中国,该降温事件导致了中原周围地区五大新石器文化的衰落和终结,但却加速和促进了中原地区以夏朝建立为标志的中华文明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