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6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81.
镁铝榴石是贯穿整个地幔的重要组成矿物之一 ,携带着丰富的地幔甚至核幔边界信息。其中的包裹体是源于地幔深部最直接的样品。(1)样品描述 :镁铝榴石样品采自山东蒙阴富含金刚石的胜利一号金伯利岩岩管 ,近似椭圆形外观 ,长约 2 3mm ,最宽处约 16mm ,厚约 8mm ,主体为紫红色 ,沿裂隙有暗色的充填物。存在于镁铝榴石中的两个含有包括钾硼氯包裹体在内的多个无氧物相 (图 1和图 2中黑色部分 ,将另文讨论 )图 1 球状体背散射电子图像图 2 半球状体背散射电子图像的球状体 ,均于主晶镁铝榴石中呈清晰轮廓。球状体的主体成分为含水或其它挥发份…  相似文献   
182.
云南景谷宋家坡铜矿床产于英安斑岩体及其围岩中三叠统火山岩地层中,矿床蚀变发育,原生矿化相对较弱,次生硫化物富集。本文报道了对该矿床的蚀变和矿化英安斑岩进行的Sm-Nd法和^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结果。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Sm-Nd法和^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给出了英安斑岩和原生铜矿床的形成年龄,时代为印支期中三叠世;而且^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给出的年代学信息较多,其高温阶段坪年龄大致与特提斯洋闭合时间一致,而较低温阶段的表面年龄反映了燕山期甚至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对成矿的改造。总之,宋家坡铜矿床的赋矿英安斑岩及区域中三叠世火山岩的成岩作用相对于特提斯洋的闭合及陆块碰撞俯冲在时间上基本同时。成矿与成岩关系密切、时间相近,且成矿经历了多期作用,原生矿化属斑岩型铜矿化,后期受盆地热卤水淋滤富集和表生氧化改造。  相似文献   
183.
滇东北地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部,该区域内发育一系列直接赋存有低温矿床或与低温成矿作用联系密切的构造穹隆体。详细研究这类穹隆体的构造成因及属性,是揭示区域内低温成矿规律的关键。驾车穹隆位于滇东北阿旺镇至驾车乡一带,与滇东北其他穹隆体相比,驾车穹隆出露完整的构造-岩石组合,是该区域构造穹隆体的典型代表。文中以驾车穹隆的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地质构造调查与构造解析、重点地层系统样品采集并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及电子探针分析,结合区域背景资料,确定了穹隆的构造成因及变形序列、主要低温成矿元素背景异常特征及赋存状态。通过对3条横切驾车穹隆体构造剖面的构造解析,厘定了3期构造变形:D1期顺层流变构造,变形时代推测为加里东期;D2期为NEE向纵弯褶皱,变形时代推测为印支期;D3期为NNE向纵弯褶皱,变形时代推测为燕山期。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穹隆内昆阳群中泥质和粉砂质板岩等低级变质岩中具有3~5倍以上Pb、Zn、Ag、Sb、As元素背景异常;震旦系澄江组粉砂岩、灯影组白云岩与黑色页岩中局部具有3~5倍以上Pb、Ag和As的元素背景异常;下寒武统渔户村组部分黑色页岩中具有5倍以上的Pb、Zn、Ag、Sb、As元素背景异常。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上述低温成矿元素在原生黄铁矿中富集。综合构造解析结果表明,驾车穹隆主体是一个由NNE向褶皱(D3期)横跨叠加于NEE向褶皱(D2期)之上而形成的构造穹隆体,为印支期与燕山期构造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4.
胶北地体是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的代表性出露区,变质表壳岩系在该地体的分布较为普遍。由于这些表壳岩系对探究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资源和表生环境演化等的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从岩石单元划分、时代框架、变质演化、含矿性及对表生环境演化的启示等多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取得很多重要的研究进展。但是由于研究者对这些表壳岩系的岩石单元划分提出了多个不同方案,造成了岩石单元定义不清、使用混乱的情况。对表壳岩的岩石类型、空间分布和时间格架的研究,也存在多种不同意见,其中对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形成时代的争议最大。本文对不同的岩石单元划分方案进行梳理,总结研究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进行讨论,明确未来研究方向。传统观点认为,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表壳岩系包括中太古界唐家庄岩群、新太古界胶东岩群以及古元古界荆山群和粉子山群。本文在综述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和野外地质关系发现:(1)唐家庄岩群和胶东岩群的一部分岩石记录太古宙晚期和古元古代两期变质作用,表明这部分岩石的形成时代应该在新太古代之前,但是目前对两个岩石单元的原岩形成时代尚无明确约束;(2)唐家庄岩群变质级别...  相似文献   
185.
赵磊  李珂 《北京测绘》2018,32(3):294-297
本文借助GPU在并行浮点运算方面的巨大优势,通过对串行克里格插值算法可并行性的分析,基于并行LU分解法、并行邻域搜索方法和直接邻域比较搜索方法,提出了基于GPU的DEM并行克里格插值算法。通过对比实验可知,当插值点数较少时,并行克里格插值算法效率低于串行算法,然而,当插值点数很高时,并行克里格插值算法的效率较串行算法有了显著提高,加速的效果甚至高达102倍。  相似文献   
186.
贵州省务川-沿河地区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务川—沿河地区萤石矿床萤石矿物中气液两相包裹体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类。其中原生包裹体呈弥散状分布,呈四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扁圆形、月牙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次生包裹体呈线状分布,呈菱形、六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四边形、三角形、长条形、扁圆形等,包裹体大小为4 12μm,以5 7μm为主;气液比为4%15%,一般为5%。13件薄片中获得包裹体均一温度数据共191个。其中原生包裹体均一温度数据为86℃307℃,主要集中在100 140℃;次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1℃330℃,多数为120 230℃。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内萤石矿主要形成于中低温环境,属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7.
云南个旧是全球最大的锡铜多金属矿区,主要成矿作用是与燕山期花岗岩密切相关的岩浆-热液体系。矿区内铜矿的主要矿床类型为变玄武岩型层状铜矿和接触带型铜矿。赋存于花岗岩体的凹陷部位,接触带型铜矿体和氧化型矿体的精确年龄尚未有报道。以老厂矿田内与铜矿体同期的等粒花岗岩脉中的黑云母和与氧化矿同时形成的白云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了黑云母和白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82.47±0.49Ma和76.17±0.42Ma,相应的正等时线年龄为82.38±0.48Ma和76.07±0.66Ma,反等时线年龄为82.38±0.49Ma和76.07±0.73Ma。结合野外地质接触关系和矿区内其他年代学结果认为,黑云母的~(40)Ar/~(39)Ar年龄82.38±0.48Ma可以代表接触带型铜矿体的形成年龄,也揭示了新山花岗岩体形成后的快速冷却作用过程;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76.07±0.73Ma指示了氧化型矿体的形成年龄,也记录了矿区内与甲介山同期的南北向断裂的晚期活动时限。该年龄与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一致。  相似文献   
188.
湖泊滨岸砂坝通常会形成优质储集体,是近年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之一。然而,对砂坝内部结构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和剩余油挖潜。位于山东省中部的峡山湖,其东南岸发育多列沿岸分布的现代砂坝沉积,以此为例,利用浅钻孔、探坑等手段对砂坝内部结构进行细致剖析。研究表明,砂坝总体呈现下细上粗的反粒序结构,其内部由一个或多个增生体叠加而成,增生体之间界面处通常发育泥质沉积(落淤层)。增生体在砂坝内部主要有覆盖式和顶积式2种堆积样式,前者加积作用强,保存较好,增生体规模向上逐渐变大;后者加积作用弱,增生体易受波浪冲刷破坏,规模向上减小。砂坝内落淤层的分布与增生堆积样式有关,覆盖式增生体间的落淤层呈连片披覆状,向湖盆中心倾斜型分布;顶积式增生体间的落淤层呈孤立残留状,近水平零星散布在增生体界面处。现代砂坝内部结构的解剖结果不仅可为认识砂坝储层中砂体的堆积样式和砂、泥岩的空间配置关系提供真实的原型地质模式指导,在建立砂坝储层地质模型时还可提供定量化的条件约束。  相似文献   
189.
该工作区位于吉黑褶皱系小兴安岭一张广才岭优地槽褶皱带与佳木斯地块衔接部位的佳木斯地块西部。  相似文献   
190.
本文作者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北沙巴尔吐一带开展1∶5万区调时,根据岩石组合、古生物特征、沉积环境等对出露于该地区扎格斯台一带的一套黑色砂板岩进行了重新厘定。重新厘定后的林西组为一套黑色板岩、粉砂岩夹细砂岩地层组合,具陆相沉积特征。该套地层在原1∶20万区调工作中被划归索伦组(P_(1~s)),原1∶25万区调又将其划归哲斯组(P_(2~(zs))),本次将上部陆相碎屑岩部分重新厘定为上二叠统林西组。该地层的重新厘定对本区寻找烃源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