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北半球冬季30hPa遥相关型特征及其与我国气候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7/1958 ̄1990/1991年共34年冬季资料,采用一点相关法,研究了30hPa11 ̄2月各月平均高度场遥相关型及其强度指数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它们的天气动力学意义,并举例说明了他们与后期我国气候异常的联系。  相似文献   
92.
近年朱克里希纳默蒂用一种特殊的时间带通滤波器揭示了长期天气过程中大气低频波的三维结构及其活动方式。1983年6月他在京讲学时指出,应建立低频天气学作为长期预报的基础。本文是这项研究工作已发表的第一篇论文,虽然只揭示了夏季风期间印度洋及南亚地区850毫巴上30~50天经向传播的低频波,但方法具有开创性,故全文译出。为使台站同志掌握这种滤波器,我们将村上胜人1979年导出的滤波公式作为附录刊于文后。克里希纳默蒂讲学时还谈到用 FGGE 期间的资料研究了全球、全年各层等压面上的30~50天低频波,除肯定本文的结论外又发现一种生命史长达50天以上的低频风暴,它生成在热带,向高纬运行,消失于极地。并发现季风区和极区这种低频波的响应最大。而非季风区则小,分析低频波的垂直结构表明,它是正压的,最大功率谱在200—300毫巴。他取1961—1976年全球逐月(共192个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图研究3~6年周期的南方涛动,发现高低压带也呈纬向分布并沿经向移动,波扰在某些年份来自南(或北)极,如61—65年波扰来自南极向北移动,而72—76年则来自北极向南移动,其间为过渡期波扰来源不甚明显。可见槽脊线呈纬向的低频波均取经向传播方式,这可能是由气流切变的对称不稳定造成的。它与纬向传播的中、高频波有本质差异。30~50天周期的低频波扰源来自赤道,而南方涛动的高压则来自极地,故赤道和极地可能存在低频不稳定机制。大气中的低频波生命史长达几年,如能掌握其活动规律,则有效的外推预报时效将比高频波长得多。这样能使长期预报建立在天气动力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3.
基于NIR-Red光谱特征空间的土壤水分监测新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干旱是一种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 而土壤水分作为干旱监测最重要的指标, 一直成为干旱遥感监测研究的重点内容. 利用经过几何精校正和大气校正的ETM+近红外(Nir)、红光(Red)波段反射率建立Nir-Red光谱特征空间, 根据土壤水分在该特征空间的分布规律, 提出了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新方法, 并建立了基于Nir-Red光谱特征空间的土壤水分监测模型(SMMRS). 利用野外测定的不同深度土壤水分数据验证了SMMRS模型. 计算结果表明SMMRS模型观测值变化曲线和实测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与5 cm和0~20 cm平均土壤水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80和0.87. 认为基于Nir-Red光谱特征空间的SMMRS简单、易于构建,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喀什噶尔河流域主要城市城区及农村供水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城乡供水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为远期提高城乡供水能力提供依据。分析认为:流域现有城区供水能力基本满足用水需求,但流域内的克州、乌恰县城区供水还存在夏季用水高峰期供水能力不足,以及随着城区人口增长,城区生活用水需求增长带来的供水压力,未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向城区集中程度更高,城区现状供水工程供水能力将难以满足用水需求,需新建、改扩建城区供水工程来匹配城市发展用水需求;从喀什噶尔河流域农村供水工程类型及数量上可以看出,目前流域内喀什地区各县市的乡镇农村供水已全部实现了集中供水,农村现状集中供水率和饮水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99%以上、供水保证率达到97%以上。但个别农村饮水水质不达标是现状农村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流域内仍有个别县市、乡镇存在水源水质超标,饮用水水质无法满足人饮标准的情况,远期应继续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成果,提高供水水质水平。  相似文献   
95.
<正>尕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36°57'10.94"N-37°3'18.60"N、100°31'21.78"E-100°36'55.47"E,位于青海湖东北岸,海拔3196.6m,湖水面积约47.5km2,长轴走向西北,轴长约12km,短轴最宽处约6km,从湖岸向湖中心400 m左右就到湖底,湖水深8-9m,是青海湖的三个子湖之一。周围没有  相似文献   
9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G卫星、喀什多普勒雷达、全球同化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GDAS)数据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11月20—23日发生在南疆西部喀什、克州地区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多尺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中亚低涡为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700~850 hPa切变线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中低层持续上升运动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暴雪提供动力支持;HYSPLIT水汽后向轨迹模拟结果显示,此次暴雪水汽源地主要在里海—咸海、西西伯利亚,不同高度上两者水汽贡献率有明显差别,里海水汽贡献率大于西西伯利亚水汽贡献率,因此偏西路径水汽输送占比略多;整个暴雪天气过程中雷达回波以层状云回波为主,回波强度仅为20~25 dBz,但有弱的对流特征;降雪开始时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迅速下降,降雪区处于其等值线边缘的梯度大值区。  相似文献   
97.
98.
基于“源-汇”理论,运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通过ArcGIS软件分析计算,构建内蒙古鄂伦春旗地区景观生态修复格局。通过对区域“源”、“汇”景观识别,分析区域各类型源景观阻力面,划分出5级生态功能分区,提出修复区的空间修复次序。结果表明,鄂伦春旗地区林地源景观面积28054.2 km2,草地源景观面积2912.9 km2,水域源景观面积141.4 km2,源景观占鄂伦春旗总面积的85.58%,生态功能及生态质量整体较好,但是旗南部均以耕地为主,南北部景观生态安全质量差异较大。针对各类修复区生态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分布区域范围,修复次序为林草水修复重要区>林草修复重要区>草水修复重要区>林水修复重要区>草地修复重要区>水域修复重要区>林地修复重要区。创新提出了研究区生态保护核心区及重点生态修复区分布范围,构建了“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立体空间廊道和“四横二纵”的生态修复格局,为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要景观的欠发达县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做出示例。可广泛应用于存在较多类型生态保护区且农林混杂交错的县域地...  相似文献   
99.
针对2005年以来南天山西段8次MS≥5.0地震,计算静态库仑应力和主要断层的加卸载效应,结合余震空间展布,分析应力触发及对周边主要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乌恰MS6.9地震与2016年阿克陶MS6.7地震的发生,对伽师MS6.4地震的发生起到延缓作用;伽师MS6.4地震震中NNE方向、SSW方向和NWW方向处于库仑应力加载区,随着应力持续积累,上述区域未来一段时间地震危险性增强;柯坪断裂绝大部分区域、迈丹—沙依拉姆断裂中段、喀拉铁克断裂西南段发生地震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0.
针对乌鲁木齐市建成区扩张及其内部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问题,该文选取1993年、2003年和2013年的DM_SP/OLS夜间灯光数据、2018年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以及Landsat影像,利用二分法、归一化植被指数分析等方法,研究乌鲁木齐市建成区扩张及其植被状况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建成区呈现"T"型扩张的同时也向北延伸,其扩张速度和动态度分别为40.28km~2/a、23.98%,均属于高速扩张类型。乌鲁木齐市建成区重心在1993—2003年向西转移了1 577.60m;2003—2013年向西北方向转移了2 584.54m;2013—2018年向东北方向转移了1 232.59m。建成区内的植被呈现先升高后急剧降低的趋势,由1993年的419.70下降到2018年的-18.20,且NDVI均值变化量为负值,说明该建成区内的植被状况在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