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姚邦杰  刘琦  任标  王涵 《工程地质学报》2019,27(5):1179-1187
由于岩溶地区特有的地上地下二元水文结构,其岩溶水系统循环演化具有特殊性,因而水不仅会携带土壤发生地表流失,而且会发生地下漏失,造成该地区土壤流失量大,岩溶石漠化现象突出,治理难度大。本文以贵州贞丰-关岭花江高原峡谷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水样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区岩溶水系统的补、径、排特征,水化学特征和水均衡量等进行分析模拟计算出地下水位、地下暗河流量变化情况,得到该区岩溶水均衡量,其结果基本反映了实际地下水系统排泄量变化及地下水流向特征,初步阐明该区域岩溶水系统循环演化特征,为岩溶石漠化地区的土壤地表流失和地下漏失的趋势研究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元古代形成的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龙首山中部,由于古生代造山过程中的构造挤压作用及变质热液叠加,矿床中铜铂得到再次富集。矿区及周边出露大量古生代基性—中酸性脉岩与岩基,暗示龙首山地区古生代发生了岩浆核杂岩隆起作用。综合研究了矿区切穿赋矿岩体的辉绿岩脉、煌斑岩脉和花岗斑岩脉,通过锆石U-Pb定年,获得侵入金川铜镍矿床的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67.1±2.0 Ma;煌斑岩锆石U-Pb年龄为400.6~425.3 Ma;前期工作获得辉绿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423.5±1.4 Ma。初步认定矿区各类脉岩的形成时代为古生代。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辉绿岩样品的εNd(t)值为-4.59~-1.58,(87Sr/86Sr)i值为0.7056~0.7077;煌斑岩样品的εNd(t)值为-2.97~-2.03,(87Sr/86Sr)i变化范围为0.7083~0.7085;证明基性脉岩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公路改扩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现有公路改扩建中的数字化勘测及数字化设计进行了探讨,首先概述了湖南梅城公路改扩建项目背景,然后对数字摄影测量、GPS-RTK三维路基数据获取以及数字路基模型及与地面模型叠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了生成1:2000三维数字地形图用于纸上定线和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能够达到公路改扩建带状图绘测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采样率四分量钻孔应变同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we adopt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two 10Hz YRY 4-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meters and one 100Hz FBS-3B broadband seismometer to study the responses of their observations to the April 11, 2012 Mw 8.6 earthquake off the west coast of northern Sumatra, and compare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coseismic stage after preprocessing of the data. We analyze the spectrum's dynamic process during the coseismic stage with the S transformation method, and discuss the spectrum's details in different seismic phases. The S transformation results of the data of seismometer and borehole strainmeter at the same station show that the coseismic spectrum evolu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observation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and can be cross-referenced in indentifying the wave signals, which proves that the borehole strainmeter measurements at high frequencies are reliable.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端点效应压制的Hilbert-Huang变换, 对大同及沁源台布置的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记录的印尼8.6级地震激发的应变地震波形进行时频分析, 结果显示印尼8.6级地震的主震和8.2级余震的应变地震波序列各个震相具有不同的时频特征: ① 地震波到达之前的所谓“环境噪声”部分, 瞬时频率低, 瞬时振幅小; ② P波初至时, 高频成分突然增加, 振幅也随即增强; ③ S波到达时, 频率有所降低而振幅剧烈上升; ④ 面波到达时, 振幅进一步剧烈上升达到整个序列的极大值; ⑤ 尾波部分振幅逐渐降低, 但与噪声部分相比频率依然偏高, 振幅依然偏大。 本文也将应变地震波与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进行对比, 虽然应变地震波与地震波波形和Fourier谱具有极高的相关系数, 但从Hilbert-Huang变换得到的边际谱上看, 应变地震波与地震波有显著的区别, 应变地震波比地震波记录的低频成分相对更多。 通过Hilbert谱, 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非平稳信号的局部特征, 对于突变信号的地震波, Hilbert-Huang变换是一个较好的时频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6.
日本9.0级地震前后华北形变场变化特征与地震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晶  刘峡  方颖  刘琦 《地震》2012,32(2):64-72
本文分析了华北主要断裂带基于2011年日本9.0级地震同震位移场的应变变化, 结合华北地区近几年形变异常分析日本9.0级地震前后华北地区形变场的变化特征, 分析了日本9.0级地震对华北地区的影响以及未来值得关注的地区。 日本9.0级地震的发生使得华北地区EW向主压应变有所释放, 不同地区的同震响应存在差异, 部分趋势性变化在日本9.0级地震后有所恢复, 目前郯庐带中南段及附近区域的挤压应变背景和断层活动水平增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Tamarix nabkha is one of the most widespread nabkhas,distributing in the arid region of China.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utdoors and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n laboratories,analysis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biological geomorphologic features and growth process of Tamarix nabkha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otan River,Xin- jiang.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cological type of Tamarix in the study area is a kind of Tugaic soil habitat based on the deep soil of the Populus Diversifolia f...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国大陆强震主要分布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所以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成为我国大陆型强震研究的重要目标,各强震孕育阶段的判定是大陆型强震原地复发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主要内容,而目标断层是否处于震间晚期也是强震时间预测的重要研究基础.虽然地震短临预测仍存在诸多科学难题,但最近20年来全球若干强震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放宽预测时间尺度的要求,有些方法也可用于强震震间晚期的判定.本文以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的391条断层段为研究目标,利用地震地质的强震破裂空段、大地测量的断层运动闭锁段、地震活动的中小地震稀疏段、数值模拟的库仑应力增强显著段等方法,综合判定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可能处于震间晚期的主要断层段.本文结果仅是初步结果,该结果的可靠程度有赖于监测条件,其科学性有赖于大陆型强震孕育发生动力学过程的认识水平,虽然本文尝试给出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的震间晚期判定结果,但其结果可靠程度、精细程度等均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最后,从断层孕震阶段判定需求的角度,本文尝试给出大陆型震源物理模型的具体基础模型,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望更多地震学家关注大陆型强震的物理机制及其预测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应力路径对吹填土结构性特征的影响,利用WF应力路径三轴仪对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进行常规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及K0固结下的增P、等P、减P应力路径试验,同时进行扫描电镜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出现结构屈服的应变量在2%左右;减P、等P、增P应力路径下土体结构屈服应力逐渐增大,并且结构屈服应力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累积变形量的增加则保持一定值。微观结构测试分析表明,吹填土体微观结构变化规律受应力路径和累积变形量影响较为明显,土体结构屈服前后,土体微观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受到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地形地貌等多重因素影响,为了准确分析巴塘县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选取巴塘县575个自然旅游资源点,综合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核密度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对巴塘县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区内自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在中西部和北东地区整体出现两个高密度“核心”区;(2)基于MGWR模型对地形地貌因素、河流水系进行分析,通过各影响因子回归系数,可知影响因子对自然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区域具有差异;(3)由于各地层岩性分布的差异,导致风化能力不同,形成不同的成景条件;(4)自然旅游资源分布点与构造延展方向一致,具有沿断裂构造聚集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