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71.
应用“构造-气候旋回”年代学方法确定了祁连山地区河流阶地形成时代和抬升速率,探讨了应用该方法确定阶地形成时代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确定河流阶地形成时代基本可行,只是对于低级阶地形成时代的拟合结果需用实测值来校正,第四纪以来祁连山地区的构造抬升呈间歇性,经历了4个较强烈的构造抬升期。  相似文献   
172.
祁连山中东段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祁连山中东段活动断裂的定量参数和“时间相依”的概率模型,对该地区断裂在未来一定时段内的发震概率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老虎山-毛毛山断裂的毛毛山段和金强河段的发震概率较高,其他断裂的发震概率很低;未来10年和20年,毛毛山段的发震概率分别为157.6%和29.03%,金强河段的发震概率分别为15.33%和28.41%,2段联合发生7.5级地震的概率分别为28.67%和49.19%,未来50年2段联合发生7.5级地震的概率为81.79%,通过对兰州地区1125年7.0级地震破烈带遗迹的考察,得出马衔山断裂未来50年发生Ms≥7.0地震的概率为19.87%。  相似文献   
173.
中卫-同心活断层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卫~同心活断层是香山北麓的区域性大断层,属于天祝~同心大断裂带的东段,长约150公里,由一系列长度不太大的不连续的雁列断层组成。1709年10月14日中卫南7 1/2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该断裂带上,目前可以证实的破裂带已有64公里。该断裂带断错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各个时期的地层。由横穿断层的一系列全新世冲沟的变位可知水平断距达25±3米,年平均滑动速率为2.5毫米。大约6000年以来,断层上共发生三次大地震,其平均复发周期为2299年。用微地貌法求得的平均重现间隔为2100年。  相似文献   
174.
选取2016-01-21青海门源MS6.4强震发震区域周围200 km范围的10个连续GPS观测站和74个流动GPS观测站资料,分析研究2016年门源MS6.4地震之前的区域地壳形变特征:1)基于10余年GPS资料的速度场计算结果表明,发震区域所处的祁连-海原断裂系具有显著高于周边区域的地壳应变率和地震矩累积率。在发震区域20 km × 20 km范围内,最大和最小主应变率分别为21.5 nanostrain/a(方向NW-SE,拉张)和-46.6 nanostrain/a (方向NE-SW,挤压),地震矩累积率达17.4×1015 N·m/a。主应变挤压的主轴方向与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相一致。2)基于震前6 a连续GPS观测站坐标变化时间序列的计算结果表明,自2010年以来,发震区域的面膨胀值随时间呈“非线性”不断变小的趋势,反映出发震区域一直处于应变的挤压缩减状态,但在震前的2~3个月,面膨胀与最大剪切应变均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反向趋势变化。这些震前的地壳形变异常变化,或许反映了发震区应力-应变积累在接近临界破裂状态时的非线性调整。  相似文献   
175.
在综合分析区域活动断裂活动特征、震源机制解、余震精定位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GPS观测数据,推断冷龙岭断裂倾向NE,而非部分早期研究推测的倾向SW。考虑到2016年和1986两次门源MS6.4强震相似的震源机制与冷龙岭断裂的位置关系以及冷龙岭断裂倾向NE等事实,可推测判定这两次强震的发震构造应为冷龙岭断裂;冷龙岭断裂处于祁连-海原活动断裂系内著名的破裂空段“天祝地震空区”的西段,该地震空区内部的金强河断裂可能为一个次级的地震空区,未来存在6级左右强震危险;冷龙岭断裂目前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说明该段的应力、应变积累水平较高,未来存在大震可能,且不排除冷龙岭断裂与金强河断裂同时破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6.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大地震之间的弹性应力触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37年以来沿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断裂带发生了5个Ms≥7的地震:1937年Ms7.5花石峡地震,1963年Ms7.1都兰地震,1973年Ms7.3玛尼地震,1997年Mw7.5玛尼地震和2001年Mw7.8昆仑山口西地震。研究了大地震之间的应力转移和断层相互作用,计算了弹性半空间介质中地震断层措动在后续地震破裂面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前面4个地震均造成后续地震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有利于后续地震的发生。昆仑山口西地震之后应力变化场的计算表明东昆仑断裂中段的东大滩一西大难段的库仑破裂应力显增加,变化值达0.006~0.02MPa,预示看这一地区地震危险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