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了提高剩余油测井评价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制定中高含水期油田“控水稳油”技术政策,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调研,首先梳理了剩余油的概念、形成机理及富集特征,其次开展了剩余油测井方法适用条件及方法特点比较分析、剩余油测井评价方法选择原则分析,进而开展了剩余油测井评价方法发展趋势分析.研究表明,剩余油形成机理主要包括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剩余油分布呈现高度分散和相对富集特征、分布方式多样;剩余油测井方法主要分为套管井和裸眼井剩余油测井(剩余油电法测井、核测井及声波测井);研发新的剩余油测井技术,套管内与套管外(裸眼井)的剩余油核测井、电测井与声波测井协同工作,将现代数学方法引入到剩余油测井解释建模以开展多信息的剩余油测井综合评价成为剩余油测井评价方法发展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32.
针对资料稀缺地区水文模拟计算难题,开展多源再分析降水数据在拉萨河流域应用对比研究,本文基于HIMS系统构建了拉萨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以气象站实测数据为参照,对比分析了中国区域地面降水格点日值数据集和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两套遥感再分析数据集的气象数据在拉萨河流域的径流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在日和月时间尺度上,气象站实测降水数据的径流模拟精度最好,驱动集降水数据径流模拟结果要好于网格点降水数据。总体上,基于气象站实测降水数据的径流模拟纳西效率系数为0.86(日过程)和0.93(月过程),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基于两类再分析数据的降水径流模拟纳西效率系数均在0.7(日过程)和0.8(月过程)以上,相关系数均在0.9左右。对于资料稀缺地区,多源再分析降水数据是重要的可用数据来源。借助于降水—径流模型,探讨多源再分析降水数据对径流模拟精度的影响,是完善多源再分析降水数据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3.
有机配位体/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填料用于重金属离子分离富集是当前分析化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将含有N、S配位原子的氨基硫脲通过缩合反应接枝于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Ti O2/TSC复合固相萃取填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表征,此填料与共混法制备的聚合物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复合填料相比,二氧化钛粒子(尺寸200~300 nm)分布更均匀,结构更稳定。用该填料制备的固相萃取小柱静态吸附Sb3+、Cd2+和Ba2+在30℃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3.9mg/g、12.9 mg/g和11.2 mg/g,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三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回收率分别达到97.94%、95.65%和94.04%,实验数据重现性高(RSD5.5%),吸附性能优于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醛-氨基硫脲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二氧化钛两种填料。本填料结合ICP-MS测定水样中以上三种离子的检出限分别为0.061μg/L、0.013μg/L和0.075μg/L。  相似文献   
134.
树木年轮稳定碳氧氢同位素(δ13C、δ18O和δD)作为树轮气候学、树轮生态学研究的一种重要信息,随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得到广泛应用.在利用树轮同位素指标进行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对原木样品进行纯化得到α-纤维素及硝化纤维是一项耗时、耗力且又必须进行的前处理步骤.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多种纤维素和硝化纤维提取的实验流程,综述了树轮同位素样品分析制备的提取流程,并提出了本研究组的纤维提取试验流程,讨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实验室在利用树轮同位素指标进行古气候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时,应关注树木年轮同位素样品制备流程差异对最终获取的同位素比率的影响,以消除不同实验流程造成的实验结果上的差异,为树轮同位素指标大范围空间指标比较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5.
136.
根据中国和韩国3条树木年轮降水记录, 本文分析了过去160 a以来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变迁历史. 统计分析表明, 年际间中国和韩国季风降水不存在线性相关, 而在10 a尺度上则表现出同步变化的趋势. 1860~1890, 1910~1925, 1940~1960年是3个降水量较多的时段; 1890~1910, 1925~1940, 1960~1998年, 则是3个降水量较少的时段. 3条降水重建序列均揭示1920年代中期东亚夏季风降水快速由多转少. 同时树木年轮季风降水重建序列也被基于中国历史文献记载所划分的旱涝指数和韩国雨量记录所证实.  相似文献   
137.
交叉定年技术及其在高分辨率年代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利民  刘禹  赵建夫 《地学前缘》2003,10(2):351-355
高分辨率年代学标尺是高分辨率过去环境变化的研究基础。树轮年代学中的交叉定年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高分辨率年代学研究方法 ,其技术的核心是找到一个受共同的环境限制因子控制的可量化指标 (如树轮宽度 ) ,通过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交叉比较 ,来得到一个高分辨率的年代学序列。该技术中一些有益的概念和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其它高分辨率过去环境变化的研究中 ,文中通过对树轮年代学中的交叉定年技术原理的研究 ,剖析交叉定年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技术内涵 ,为该技术的扩展应用提供内在的科学依据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8.
139.
From stable carbon isotope analysis of tree-rings of Chinese pine (Pinus tabulaeformis) from Mt. Helan, China, we found that high-δ13C values were related to high mean temperatures from June to August (T68), and low-δ 13C values corresponded to low T68. From these data, a transfer function has been used to reconstruct summer temperatures (T68) for the Mt. Helan region. The explained variance of reconstruction is 34.9% (F=15.01, p<0.001). The time period containing the highest summer temperatures in northern China (late 1920-1930s) was confirmed by our reconstruction.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tele-connection between summer temperatures in Mt. Helan area and sea-surface-temperatures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The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periods around the years of 1920 and 1947 for Mt. Helan region correspond well to the cold climate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Along with other analyses, this suggests that climate variations in the Mt. Helan region are driven not only by local events, but also by the global climate. Significant periodicities appearing in the reconstruction are 2.56 and 2.63 years.  相似文献   
140.
树轮稳定碳同位素与全球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与全球变化有关的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树轮δ~(13)与大气CO_2浓度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10~3年尺度的树轮δ~(13)时间序列的研究,可据此分析过去小尺度气候变化的周期性规律,评估人为作用对它的干扰强度,预测未来几十至几百年的气候和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