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构造油藏开发中后期含水上升快,稳产技术措施必须进行合理调整,开展好精细地质研究,尤其是充分利用现有常规测井资料开展油水界面识别和油藏剖面特征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基于文献调研,结合研究区(Z区)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和动态生产资料,开展了油水界面识别方法研究,并对现有测井资料按照测井时间进行合理分段研究,提出基于时间推移的油水界面确定方法和油藏剖面动态特征研究方法,得到了工区油水界面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基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和感应测井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工区目的层油水界面,按照测井时间合理分段可以更准确地实现对油水界面变化的动态分析,基于时间推移的油水界面研究方法简单有效.本文研究成果对邻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石油勘探的不断深入,玄马-南梁地区长4+5-长3不断有新的发现(T86、T88、T58、T49等井长4+5均获得高产工业油流),预测合油面积不断扩大.对该区延长组长4+5-长3油藏沉积相、砂体展布,油气成因分析、烃源岩发育对比、储层分布及评价等进行分析研究,掌握长4+5-长3石油成藏地质条件、成藏规律、控制因素及长4+5-长3油藏富集规律,研究认为长4+5-长3油层组为河流三角洲前缘沉积,油层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区为储层砂体的有利发育区和分布区,储层砂体的物性,总体上长3物性好于长4+5.认为原油形成于弱还原环境和淡水环境;成油母质为菌藻类和高等植物;原油均为成熟原油,起源于延长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剩余油测井评价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制定中高含水期油田“控水稳油”技术政策,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调研,首先梳理了剩余油的概念、形成机理及富集特征,其次开展了剩余油测井方法适用条件及方法特点比较分析、剩余油测井评价方法选择原则分析,进而开展了剩余油测井评价方法发展趋势分析.研究表明,剩余油形成机理主要包括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剩余油分布呈现高度分散和相对富集特征、分布方式多样;剩余油测井方法主要分为套管井和裸眼井剩余油测井(剩余油电法测井、核测井及声波测井);研发新的剩余油测井技术,套管内与套管外(裸眼井)的剩余油核测井、电测井与声波测井协同工作,将现代数学方法引入到剩余油测井解释建模以开展多信息的剩余油测井综合评价成为剩余油测井评价方法发展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